APP下载

职高数学课堂教学新设想

2016-05-05张中谊

速读·中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职高数学趣味性课堂教学

张中谊

摘 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获得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职高学生数学知识基础参差不齐。针对职高生底子薄、基础差的特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并且夯实基础,力求创新。

关键词:职高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获得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职高学生数学知识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学生一提到数学就头疼,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有的学生基础好,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这种差异的根源体现在数学思维的不同。数学思维是人脑和数学对象交互作用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内在理性活动。它具有一般思维的根本特征,但又有自己的个性,主要表现为数量定量特征和逻辑演绎定性特征,即精确的定量思维和准确的定性思维。数学思维的发展呈现年龄特征,要经历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包括辩证思维)等阶段。不同阶段的思维形态有本质的差别,表现出不同的功能,数学思维就是按此顺序由低层次向高层次不断发展的。当然,这种发展不是以高层次思维取代低层次思维,而是高层次思维形态以低层次思维形态为基础,高层次思维形态的出现与发展又反过来带动、促进低层次思维形态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与小学生的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初中生的以经验型思维为主要形式,高中生的数学思维获得迅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占据优势地位。当然,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并不是“齐步走”,不同个体在发展速度、水平上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主要通过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等数学思维品质表现出来。

一、变换数学教学模式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模式的教学不利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正如李政道教授在复旦大学演讲时所指出的:中国古代讲究做“学问”,可现在的学生只会“学答”。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增强数学课堂效果的关键所在。首先,注重生生交往。生生之间的交往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因素,而我们长期以来却对其视而不见,弃之不用,甚至当做消极因素。这也是目前职高数学教学效率不高,上课冷漠无聊,师生负担过重的重要因素。课堂中生生之间的交往是在教师组织领导下,学生以同伴形式或以小组形式主动探究课本,讨论问题,互相交流。这包括优等生之间,优等生与后进生之间,后进生之间的多种交往。其次,注重师生交往。心理学研究表明,师生之间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关系,使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敢于对教师或课本中的问题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时不论数学成绩好的,还是数学基础不够好的学生都能进入这种情景,从而自觉地思考问题,消除对练习的恐惧感,不再以消极的应付态度对待。

二、改革数学学习方法

对于职高生来说,利用常规的解题方法并不能使学生彻底理解,从而灵活应用。在解题教学中,教师必须增强求新意识,积极引导学生不要过分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敢于冲破常规解法、常规思路的束缚。只有这样才能摆脱思维的呆板性,才能有所创新。

三、改进数学教学方式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使静态的教学内容变为动态的画面,用直观的图形及和谐的声音使枯燥而又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而又具体,使数学教学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感官认识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主动地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体。

四、提高职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我们要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较为全面、科学的认识,不仅要认识到数学中有计算,有逻辑,对提高人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都有好处,而且要认识到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中有许多非逻辑因素,有美的因素;数学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数学与人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息息相关;数学为其他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基础、方法和思想;数学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拓宽对数学的认识,让学生懂得数学的价值,以诱导学生学习兴趣.

(2)展示数学美的价值,针对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不时地介绍一些数学史料,可以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祖冲之是怎样发明圆周率的;华罗庚是怎样成为著名数学家的;童第周、阿基米德的童年生活等.利用精彩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既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又抓住了时机,因势利导,讲授新课,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另外,在教学中也经常穿插一些趣题、智力题.

(3)通过间接的途径培养其兴趣,如进行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要及时进行反馈;抓出学生闪光点及时鼓励表扬;课堂上适当开展竞争;在班级中树立榜样,等等。

五、结合实际,讲求发展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可见,数学不只是一门简单的学科,而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作为数学老师的我们应当把眼光放长远。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通过对数学的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本领,真正地学会数学,能为生活所用。如学习“集合”时,教师应充分利用职高学校的特点进行选材。如:“教室里的男同学和同学就可以分别看作两个不同集合”;还有“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美容美女专业的学生”、“烹任专业的学生”、“机电专业的学生”等都是集合,这些符合校园特色的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集合”,运用“集合”。在授课中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学生身边的素材带进数学课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是数学课堂的主人。让抽象而乏味的数学课变得生动而又具体、有趣又不失严谨,同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真正体会数学学科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达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张新德.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及高职数学价值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5(6).

猜你喜欢

职高数学趣味性课堂教学
帮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的创新产品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以画之名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趣味几何
职高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兴趣的尝试
翻转课堂,培养兴趣,改善职高数学教学
浅谈职高数学课的引入
分析如何做好职高数学弱势群体的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