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激励方法研究

2016-05-05王光雨

速读·中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大学生老师教育

王光雨

在中国,中小学教育阶段,学生面临的是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学习任务,从入学到小学再到高中,老师和家长一直在监督和强迫学生学习,老师的监督和家长的期望是学生学习和自我约束的动力。升入大学,环境的骤然改变,老师监督的放松、家长的鞭长莫及。面对这种改变,面对突然的自由,没有繁重的学习任务,没有巨大的考试压力,没有家长期望,大部分学生却不知何去何从,在大学迷失了方向。从事教学工作以来,深感激励对在校大学生的重要性,大学阶段是人生非常重要的阶段,怎样有效的引导和激励学生在大学阶段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是我们每个从事高等教育教师的责任。

一、在大学生中实施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将激励机制运用于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主要指如何采用有效的激励方法和手段,调动广大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问题。

(1)激励有助于学生蓬勃向上地积极地生活、工作,有助于学习态度的培养与形成。学生时期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每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时期学生不断受到激励,那么他的学习、生活、工作经常得到外部正向的推动力,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将使学生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将使大学生终生受益。

(2)激励有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大学生刚步入青年时期,心理尚未成熟,对生活的体验、感受和认知都不够深刻,容易产生各种困惑和迷惘,这就要求我们遵循大学生思想和心理发展规律,运用激励手段引导他们进行趋善避恶的选择,促进他们朝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

(3)激励有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身上蕴含着极大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潜能,这种潜能需要通过激励的手段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

(4)激励有助于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大量研究表明,大学生的教育工作要善于应用激励,科学应用外部的推动力和促进力,把内因与外因、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把教育目标变为每个学生自己的需要,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

二、实施大学生激励的手段

(1)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尊重是一切活动的前提。有了尊重,才会有和谐,才会有发展,人生和社会不能缺少“尊重”。在学校教育中,不仅要提倡学生尊重老师,同样,老师也要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自觉地尊重学生,是作为教师基本职业道德而存在,是教师应有的责任。

尊重学生,必须学会用心去爱。世界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的,而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的,那就是爱。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爱要以一颗宽容的心去了解他们,承认他们,宽容他们的缺点,克服偏见,一视同仁;还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珍惜、赞扬他们的优点;在爱学生的同时,更要尊重学生,以真情对待他们,以平等的心态与他们相处,还应让自己多一份童心,亲近学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让彼此的心灵更容易沟通。只有这样,彼此之间的情感才更加显得真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旦感受到你给他们的关爱,他们才会以他们自己真正的思维与你交流,以积极的姿态与你交往。以此来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础。

(2)兴趣激励。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兴趣乃是学习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我们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采用案例教学法启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大学的教学活动中,理论教学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但是,又是必须要做的事,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前提和基础。采用案例分析进行教学,比单纯讲理论知识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分析案例中,学习运用理论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2.好奇心激励法

好奇心是学生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尤其是在青年时期,好奇心更是旺盛,如果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好奇心的话,能够极大的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堂上提出一些新奇的问题,告诉学生课下去自己找出答案,下次课告诉我。下次上课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学生对这个问题已经非常熟悉了,很多学生很踊跃的告诉你答案,有的学生还会根据这个问题,拓展出他的相关知识。但是对于老师来说,怎么把握学生的好奇点和把好奇点和课堂知识结合起来,需要下番功夫。

3.更换教学法

这主要是针对老师所说的,如果一味的重复同样的教学模式,难免会使的学生产生疲惫,从而失去兴趣,如果能够经常的变更教学方法,使得学生不知道下一次你又会有什么教学模式从而使他对你产生兴趣,会极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三、实施大学生激励机制的基本原则

(1)满足和引导需要原则。激发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动机的基本动力在于人的需要。需要是人的个性倾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大学生的激励教育就是要正视大学生的正当需要,为他们学习、生活、工作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2)适时适度原则。超前的激励可能会使人感到无足轻重;迟来的可能会使学生觉得多此一举。因此,要抓住记忆犹新的最佳时刻,使激励效果达到事半功倍。同样,激励要掌握适当的度。过度的激励或达不到一定的度的激励,都发挥不了应有的效应。

(3)公平公正原则。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有一种保持平等、公正的需要。不公平会造成人们紧张和不安情绪,以至影响人们的行为动机,甚至促使人的积极性下降。作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应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使激励真正收到实效。

(4)精神与物质激励相结合原则。美国行为科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是有需求的,需求是分层次的。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而动机又是由需求引起的。对学生的激励不仅要满足学生物质上的需求,更主要的是要满足学生心理和精神上的需求。

遵循教学规律,掌握激励原则,合理使用教学激励方法,教与学都变得轻松多了。在兴趣的引导下,在激励的氛围中,在竞争的环境中,相信教学会颇有成效。让学生的大学变得有意义,老师的工作也变得有价值,这才是我们最终的追求。

参考文献:

[1]程小虎,张恺.国外关于大学生行为的研究理论和成果综述[J].湖北体育科技)1998

[2]董育平.影响大学生习惯形成的归因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

[3]郑李如,等.大学生习惯调查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1

[4]陶勇,代春玲.对湖北省高校大学生行为习惯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

猜你喜欢

大学生老师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老师,节日快乐!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老师的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