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风建设探索与实践——以广西医科大学为例
2016-05-05周兰兰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南宁530022
周兰兰(广西医科大学,广西 南宁 530022)
高校学风建设探索与实践——以广西医科大学为例
周兰兰
(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南宁530022)
摘要:文章通过对广西医科大学学风建设的调查研究和分析,了解新形势下医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存在问题,旨在探讨加强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关键词:广西医科大学学风建设医学院校
学风是学校的灵魂,一方面体现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和行为风尚,另一方面是教师教风师德、治学态度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反映[1]。本文以广西医科大学为例,分析学风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究其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加强学风建设的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措施。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对广西医科大学在校本科生进行调查,充分考虑年级、性别、专业在人群中的分布,发放问卷1964份,回收1903份,有效问卷1826份,有效率95.9%。
1.2 方法。
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第一,采用封闭式问卷调查。第二,学生访谈法。第三,采用“文献资料优选法”。构建具有三级评价结构的医学生学风现状评价体系,其中包括学校管理、教师因素、学生因素在内的3个二级评价指标、11个三级评价指标,见表1。以该评价体系为基础,自编了“医学院校学风现状调查问卷”。问卷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表1 医学生学风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
2.调查结果
2.1 学风建设整体评价方面。
从总体上看,多数学生对广西医科大学有关学风方面的状况持肯定态度,见表2。
表2 学生对学风状况的评价(%)
2.2 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整体学风良好,但也应看到学风建设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主要从影响学风建设的三个主要因素(学生、教师、学校管理)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学生主体因素存在的问题。
2.2.1.1 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被动学习为主,自主学习为辅。部分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观念淡薄,学习纪律松懈,听课注意力涣散效率不高,课后作业质量差,不能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见表3。从学习目标与学习计划看,认为“有,基本完成”、“有,不能坚持”、“零散计划”和“没有计划”的学生分别占22.8%、37.7%、30.7%、8.8%。有些学生在“我的大学我做主”、“逃课不逃学”的掩护下,上课睡觉、玩手机,或者无故旷课,学习时间在寝室玩游戏、聊QQ、追动漫、看电影,学习纪律越来越松弛疲沓。
表3 课堂表现及到课情况分布表(%)
2.2.1.2 学习风气不够严谨,缺少刻苦学习精神。进入大学后,部分学生没有保持高中只争朝夕的学习状态,学习劲头明显减退,不愿意吃苦、不敢吃苦、不能吃苦,嫌听课累、作业多、实验繁,在治学上缺乏诚实勤奋和拼搏进取的精神,不能严于律己。考风是学风的重要反映。近年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源于部分学生考前几周才开始复习,希望考试拿高分,又想不劳而获,考试时抱存侥幸心理违法作弊,见表4。
表4 对待考试的行为和态度(%)
2.2.1.3 专业思想不够稳定,存在厌学情绪。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受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过于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兴趣爱好,学习不安心,成绩不理想[2]。专业信念较不明确,专业思想教育有待于加强,见表5。
表5 对专业的认识和理解(%)
2.2.1.4 学习方法不科学,维持性学习多,创新性学习少。部分学生学习时不注重寻找各学科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与规律,不善于进行知识的归纳和整理,不能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部分学生上课从不做笔记,或者只顾做笔记顾不及老师讲解和对重点内容的突出强调,不擅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获取新知识。16.7%的学生经常学习专业知识以外的课外知识,71.6%的学生偶尔学习,11.6%的学生从不学习。
2.2.1.5 以个体学习为主,合作学习水平低。部分学生学习处于封闭式状态,缺少交流与讨论,缺少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弱。甚至极少数学生没有参加过任何学术报告、学术论坛或者课外学习小组的活动。调查发现,虽然88.5%的学生认为解惑中合作讨论的重要性,但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仍有32.8%的学生自己研究或者放弃不理,只有18.1%的学生会向老师请教。
2.2.2 教师存在的问题。
2.2.2.1 存在“重教书,轻育人”的思想。部分专业教师认为“只需单纯地传授专业知识”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缺乏育人的观念和对学生人文关怀的思想,误认为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不需要对他们过多地督促和教导,对学生缺乏专业思想教育和引领。
2.2.2.2 授课水平有待提高。部分专业教师教学仍以守成性教育、维持性教学为主,继续沿用多年的教案和教学笔记,缺乏与时俱进精神,不重视学科的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不注重拓展内容和更新案例,上课缺乏艺术性和感染力、吸引力,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见表6。
表6 教师授课水平评价(%)
2.2.2.3 师生交流缺乏有效途径。教师与学生在课堂和课后互动不足,老师上课来,下课就走,临床教师还要承担门诊和病房、进修、科研学术工作,根本忙不过来,课后无暇与学生多作交流指导。37.1%的学生希望专业教师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2.2.3 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
2.2.3.1 教育模式少新意,教学管理有待加强。学校管理是学风建设的重要手段。虽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仍遗留着传统“填鸭式教育”的影子。在教学管理上不够实事求是,课程设计不够科学,专业设置不够合理,教学评价不够规范,考核方式不够灵活,缺乏改革与创新意识。调查显示,37.9%的学生觉得学校执行学习管理制度(如专业分流、学业警告)和奖惩制度仍不够严格;有38.5%的学生认为学习评价模式一般或者不合理;认为学校安排的课程不合理不能够达到专业要求的学生占26.9%。
2.2.3.2 开展有关学生专业学习并激发其学习兴趣的活动偏少。学校在校园文化活动综合性设计不够科学,校园文化个性特色不明显,在学生群体中开展的文体类活动多,而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增加专业知识的活动少,难以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办学方向、专业设置、课程开设等有机统一。从学生对学术科技活动的评价看,认为学校为学生科研能力、临床操作能力培养提供的条件和途径,足够、一般和少量分别为60.1%、32.3%、4.6%和43.3%、48.1%、8.6%。
2.2.3.3 缺乏有效构建学风建设激励机制的长效措施。调查发现超过70%的学生认为奖学金、推免研究生、入党对学生在校学习起着非常大的激励作用,是对自己努力学习和工作的最大肯定。目前在学风建设过程中,严格管理的举措多,调动师生参与学风建设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办法少,有效地运用激励机制强化学风建设的长效措施就更少。在学生管理中主要依靠制度的刚性约束,缺少柔性激励机制的鞭策。
2.2.3.4 存在各职能部门沟通协调不到位的情况。一个部门推动的学风建设及思政工作难以得到其他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与配合,或者部门间没有就工作方案有效传达和及时沟通、协调,“各说各话,各行其是”,工作效果也就因此而减弱。
3.加强学风建设的建议与思考
3.1 坚持学生主体,以生为本育学风。
3.1.1 注重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扬,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力,要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医学生在学习中动力不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对自己的专业认识不清。构建全过程专业思想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建立专业认知,树立专业信心,巩固专业思想,提升专业素质。以新生入学专业教育为起点,通过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优秀毕业生到校讲学,举办学术科技论坛,推行“导师与学长制”助学模式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1.2 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培养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要使诚信为人、诚信做事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和内在要求,必须施行有效的教育方式,实行严格的制度约束。开展诚信教育,一方面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宣教活动,在校园内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健康风气,务求使诚信理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增加学生违纪作弊的成本,加大对学生抄袭作业、论文或毕业论文、考试作弊等行为的处理力度。
3.1.3 加强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的学风意识。
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治学态度不严、学习纪律松懈、学习心态不正与他们对学习的认识不足有直接关系,但深层次的原因,还是理想、信念和世界观问题[3]。医学生对医学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认识不够容易导致“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使命弱化,因此要以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为重点,把大力弘扬“大医精诚、救死扶伤”的卫生行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学风意识。
3.1.4 注重学生主体力量的发挥,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功能。
首先,要将学生群体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上,必须教育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学习与实践、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之间的辩证关系,引导其深层次思考“为谁学”和“怎样学”,从而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机制。其次,充分发挥学生骨干在创建优良学风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学风建设进程。以学生党建带团建,发挥大学生党员在学生群体中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学生干部队伍,依托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对校园文化的指导,创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环境。
3.2 坚持教师主导,以教风带学风。
3.2.1 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为师之道,端品为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求学生学习向上,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在课堂教学中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丰富的学识魅力引导教育学生,塑造富有激情的教学魅力,形成良好的教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多花时间和精力,精心设计好教案,专心上好每一节课,在授课的过程中重视学科的发展动态,增强上课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吸引力。
3.2.2 加强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
“授业解惑”是教师的主要职责,传授文化知识是教师的基本任务之一,而学生的各种困惑,包括人生理想、职业目标、学业规划、综合技能、人际交往等方面,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进行帮助、指导[4]。教师除了掌握精深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应具有广博的教育学、心理学、学生身心发展知识与美学修养;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才能增强教学效果。
3.2.3 增进师生交流与沟通。
学生除了期望教师在学业上是自己的良师,还能是生活中的益友。教师应避免“教育今不如昔、质量下降”等负面情绪的影响,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通过广泛的交流与沟通加深相互的理解与信任,人性化、个性化教学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内驱力,从而促进“教师爱教、学生乐学”的优良教风学风形成。
3.3 坚持以导为主、导管结合的原则,以管理促学风。
3.3.1 完善学风激励机制。
要注意学风的有效、有益性,避免学生的一种错误思想倾向——唯“利”是图,而不是唯“学”是图,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要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精神激励要走出传统俗套,要与时代精神相契合,除了对学生中的先进典型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更要满足当代青年学生对被别人认同与接受的成就感与自豪感,营造力争上游唯恐落后的学习氛围[5]。
3.3.2 改革教学管理机制。
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多开设一些提高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的课程,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教学[6]。改革学习评价机制,创新考核制度,改革至少应遵循“宽进严出”、“全面考核”、“以考促学”三个原则。
3.3.3 健全学风建设的活动机制。
开展高效优质的学风活动,树立品牌意识,突出精品活动的示范引导作用。结合专业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活动,如专业知识与技能竞赛、名医论坛、社会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学习经验交流会等,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鲜活载体,结合学生时代文化和活动形式激发学习动力,活跃学术思想,优化知识结构,在实践中认知、发展、创新,以形成生动活泼、严谨求实的良好风气。
3.3.4 完善学风监督评估机制。
除了要从整体层面建立学校、院系、班级三级立体检查、督促机制外,还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个体学风进行监督考评,引进竞争机制,制定量化考核方案,激励与约束相结合,使学习化为自觉行为。
3.3.5 构建学风建设管理工作体系。
学风建设是一个长期艰巨而又十分紧迫的任务,涉及教与学的方方面面,把学风建设责任归结给一个部门或几个部门,是行不通的。当前加强高校学风建设要着力构建教育、制度、监督相结合的惩治和预防工作体系,坚持齐抓共管、职能部门协调的综合治理原则,充分发挥学校领导、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各个层次不同作用,共同促良好学风的形成。
要创建一流的大学,必须创建一流学风。高校学风建设是一个综合性工作,它与学生学风、教风、管理作风、服务作风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必须以教风带学风,以管理促学风,以服务护学风,以环境育学风[7],才能提升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赵祥奎,杜洪涛,李明娟,等.加强学风建设与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6(3):116-118.
[2]杭卓珺,蒋毅.高校学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版),2006(6).
[3]张禧.加强高校学生学风建设的策略[J]教育探索,2011(3):101-102.
[4]邓北川,邹宇.教师在大学生学风养成方面的影响与作用[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4(2):75-77.
[5][7]李宇飞.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再思考[J].江苏高教,2005(1):119-120.
[6]王化修.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5):895-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