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泰斗
2016-05-05林阳
林阳
贺友直,1922年11月出生于上海。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正值贺友直小学毕业:父亲因失业回到乡下避难,他也随之失学。
贺友直十六岁离开宁波乡下,到上海亲戚开的五金厂当小工,不久,他又去印刷厂当学徒。当时上海霞飞路上有一家画廊,画廊橱窗里陈设着油画。贺友直路过时那里经常隔着玻璃去欣赏。贺友直在印刷厂干了一年。因为印刷厂老板经常给他们吃剩菜剩饭,一气之下,他回老家做了农村小学教师。但最终贺友直还是又回到了上海。这次,他努力找到了一家美术社,希望能靠画画挣饭吃,一位叫陈在新的画师成为他当时的启蒙老师。
1949年9月,贺友直第一次接触连环画。贺友直画的第一部作品是赵树理的《福贵》,一本稿子的报酬是四石米。当贺友直画完索要稿酬时,出书的老板到香港去了,四石米“泡汤”了。这部不成熟的连环画作品锻炼了贺友直的绘画水平。这之后,他画了一本又一本,进步很快。过了一年多,贺友直在上海连环画界已经小有名气,他从此迈进了连环画创作的门槛。
1952年,贺友直参加了上海连环画工作者学习班:之后到新美术出版社工作。1956年,新美术出版社并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贺友直作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创作员,在社里一直工作到退休。
贺友直学历不高,但他虚心求教,积极地向前辈和一些成名的画家学习。20世纪50年代,他先后创作了《坚持到明天》《火车上的战斗》《六千里寻母》《卓娅和舒拉》《连升三级》《孙中山伦敦蒙难》《杨根思》《送传单》和《新结识的伙伴》等作品;他的画风多变,勇于探索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
1962年,贺友直创作出艺术性较高并独具风貌的连环画作品《山乡巨变》,此书出版后,立刻获得了美术界的高度评价。《山乡巨变》被誉为中国连环画史上的里程碑。1963年,全国第一届连环画评奖,贺友直创作的连环画《山乡巨变》获得绘画一等奖。
可惜的是,贺友直的连环画《山乡巨变》获奖不久,“文革”就开始了,铺天盖地的大字报批判贺友直,他也被剥夺了画连环画的资格。贺友直有长达八年的时间没能拿起心爱的画笔。再让他画时,他甚至生疏到不会运笔了。这之后不久,他接到出版社的两个突击任务,画了《朝阳沟》和《十五贯》。这原本是两个戏曲影片,一个是昆曲,一个是豫剧。为了画好这两部作品,贺友直到河南林县红旗渠体验生活。《十五贯》和《朝阳沟》就是在这样的政治压力下,成为了他的代表作。
1980年,中央美术学院成立连环画年画系,特聘贺友直兼任教授。在战乱频繁的年代,贺友直家境贫寒上不起学。如今,贺友直已经站在中央美院的讲台上给学生们上课了,这是他一生感到最为自豪的时刻。
贺友直在画《山乡巨变》时,构思及草稿曾经被推翻过两次,反复修改。这套画稿,贺友直整整画了三年。贺友直的创作,主要是在人物刻画上用心下工夫,而且注意环境背景的真实,并与之相配。贺友直认为:作为连环画家,一定要学会当导演,学会“做戏”。一段普通的情节,经贺友直的揣摩,抓住了人物性格特征,挖掘出人物内心活动,通过画面,能够巧妙地、最大限度地向读者传达故事的内涵与精神。
由于有生活基础,贺友直创作农村题材得心应手。他会“做戏”,譬如在连环画《李双双》中表现李双双和喜旺闹别扭后又和好,为了交代这个情节,贺友直设计了几个细节。喜旺跟双双闹矛盾,离家一个多月后回来了,觉得内疚,对不起老婆,于是在院子里劈柴,希望老婆原谅自己。双双回来后,看到这情景,知道喜旺是在认错。双双有一句道白:“家不会开除你。”画面上,李双双让小孩将家门钥匙递给喜旺。这一个动作,说明了李双双的内心世界,生动传神!
贺友直不仅创作出大量优秀的连环画,而且善于总结经验。他从《山乡巨变》的创作中悟出三句话:“从生活中捕捉感觉”,“从传统中寻找语言”,“从创作实践中发现自己”。他认为这三句话不能割裂开来,并认为一个画家毕生追求的只有“发现”和“区别”。有发现,才有创作对象:走自己这条路,才能跟别人区别开来。
贺友直的连环画作品曾到英、法等国展览,还应邀在法国美术学院讲课,他的形象和代表作品中的人物被制成地砖,铺在法国昂古莱姆市图像中心的广场上。
除了《山乡巨变》,贺友直的连环画作品《白光》获第二届全国连环画评奖绘画一等奖:《十五贯》《朝阳沟》《皮九辣子》等均获全国奖:出版有《贺友直谈连环画创作》《贺友直短篇连环画选集》《贺友直画自己》《中国连环画名家经典
贺友直》等论著和作品集。
贺友直出身平民,他对社会底层的群众有着天然的熟悉和同情。他最擅长表现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以自己独特敏锐的眼光犀利地剖析生活,并将自己的身段放低,用平民视角表现那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都在辛劳的劳动者,表现他们充满酸甜苦辣的生活。
贺友直将他毕生创作的连环画作品原稿捐赠给上海美术馆。上海美术馆设专厅陈列贺友直先生的作品和文献资料,这是我国国家美术馆首次为连环画家设立专门的展厅。
1963年,为配合纪念曹雪芹诞生二百周年,文化部调我父亲林锴与上海的贺友直、刘旦宅共同绘制大型水墨组画《曹雪芹传》十二幅,参加该活动展览。这是他们首次合作,画家们同住、同吃、同创作,并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几乎每次到上海,我都要到贺友直先生家探访。这是三十平方米的一居室,原是“过街楼”(上海搭在弄堂入口上方的阁楼),1955年贺友直搬进来,一直住在这里。他在房间里隔出一个五六平米的工作室,放一张写字台、两个书柜,还有满处的书,几乎就没有地方了。
贺友直先生长我父亲两岁,所以我称他贺伯伯。因为世交的缘故,贺友直伯伯对我爱护有加,也愿意和我讨论一些问题。贺友直伯伯是典型的艺术家,没有大房子,他依然满怀激情地创作。谈问题,他常常激动起来,像个热血青年。他现在画连环画,已经不为钱,而是一种坚守,是一种责任。谈价钱,现在画连环画和画国画不能同日而语。贺友直也不是不能画国画,他画鲁迅的《白光》,将中国画的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将人物画得那样生动。他毫无保留地捐出那么多珍贵的连环画原稿,如果为了钱,这些原稿可以拍卖出天价来。
无论是在北京,还是上海,无论是当面,还是打电话,贺伯伯每次说话都一针见血。我们谈上海的文化建设,谈社会浮躁、贫富差距;我们谈动漫的影响,谈连环画的未来发展。每年春节,他都要给我寄来贺卡、年历本,寄来数张他创造的连环画人物册页,这些都被我小心地珍藏着。贺伯伯毕竟九十多岁了,这几年,我在春节期间常给贺伯伯打电话拜年,听到他爽朗的笑声,我心里由衷地高兴。
令人悲痛的是,贺友直先生竟突然离我们而去。从此,天堂多了一位幽默的连环画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