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翻译专业本科与翻译硕士的教学衔接
2016-05-04银有志
银有志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翻译专业学生的培养在本科和硕士的界限上就一直模糊不清,有的学校在本科阶段只注重语言教学,将翻译教学变成了教学翻译,在硕士阶段则开始大量的翻译实践,脱离了语言的辅助;有的院校则是在本科阶段学生还没有打好语言基础时就开设过多的翻译实践课,反而在硕士阶段更加侧重理论的学习,使得本末倒置,如何将翻译专业本科和硕士阶段衔接好成为目前建设完整的翻译教学体系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分别从翻译专业的本科和硕士教学出发,讨论了二者之间的教学衔接问题,旨在为建设完整的翻译教学体系,培养专业化的翻译人才。
关键词:翻译专业;教学衔接
一、翻译专业本科阶段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的翻译专业本科教学主要由语言知识与能力、翻译知识与技能、通识教育三大块组成。语言与知识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能力,不仅提高外语水平还要提高母语水平,具备一定的双语转换能力;翻译知识与技能主要指的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翻译技能,掌握职业译者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拥有一定的翻译实践经验,能够胜任一般场合的口笔译工作;通识教育则侧重于学生跨文化交际、人文素质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方面,语言知识与能力的核心课程有外语精读、外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汉语基础知识、古代汉语、现当代汉语、汉语写作等;翻译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核心课程有翻译概论、文学翻译、非文学翻译等;通识教育的核心模块则是语言学概论、英美国家概况、跨文化交际等。
翻译专业本科四年可以划分为基础(大一和大二)和专业教育(大三和大四)两个阶段,基础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打好双语基本功、具备良好的双语运用能力,为进入专业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专业教育阶段则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使学生掌握各种常用的翻译技能,具备一定的翻译实践经验、适应各种场合的基础翻译。
建设完整的翻译专业教学体系并不是要将本科阶段割裂出来,而是要将其作为学生培养的一个基础阶段进行,然而在这个阶段与更高层次的硕士教育培养中却出现了诸多问题。
(一)师资力量薄弱
翻译专业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很多的翻译教师都是英语专业出身,没有经过系统的翻译理论的学习,没有经过真正的翻译实践,往往是照本宣科,根据参照译文进行逐字逐句的英汉对比讲解,将翻译教学变成了教学翻译,将翻译课上成了语言课,学生并没有学到相应的翻译技巧,对于接下来的翻译实践也没有起到帮助作用。
(二)教材质量参差不齐
目前,各大高校所采用的翻译专业教材都各不相同,可以说从全国所有开设翻译专业的院校中没用任何两所学校采用完全相同的教材,这不仅说明目前翻译学科还没有一套高质量的成型体系的教材,也说明目前市面上相关的教材不多并且参差不齐,长此以往,会更加难以把握翻译教学的发展,同时也不利于翻译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测试方式传统老旧
衡量大学外语教学可以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衡量英语专业教学可以通过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然而对于翻译专业教学的衡量目前全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考试标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测试时没有相对权威的考试参照,都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志出题。在评卷时,由于翻译没有一个完全标准的答案,教师只能是依照参考译文和主观意志进行评卷,教学效果得不到有效检验,此外,翻译课程的测试也往往是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闭卷测试,这种测试方法学生对译文不能仔细推敲和认真校对,难以发挥学生真正的潜能。
二、翻译专业硕士(MTI)阶段教学现状
翻译硕士的培养目的是具有专业的口、笔译能力的高级翻译人才,招生对象为翻译专业或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同时也鼓励非英语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和具有一定翻译实践经验的人报考。入学考试采用全国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初试和复试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入学后一般分两个教学阶段,研究生一年级的课程主要是翻译理论和各方向的翻译实践,重点培养学生的翻译实践操作能力,同时还有学生的翻译理论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课堂中的互动性,研究生二年级为准备毕业论文阶段。学生在毕业时要求具备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文字处理能力、娴熟的翻译技能和宽广的知识面,能够胜任不同领域所需要的高级的翻译工作,然而其与本科生翻译教学的衔接上也存在诸多问题。
(一)生源良莠不齐
前文已经提到翻译硕士的招生对象鼓励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报考,这就说明翻译硕士的生源良莠不齐,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难以保证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来进行深入的学习,此外,很多英语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不具备相关学科的知识,那么在专业翻译的学习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实用的翻译课程太少
翻译的活动涉及到政治、法律、医学、科技等诸多方面,然而目前很多院校在硕士阶段的课程设置中却注重翻译理论的学习,对于实用性的翻译学习只涉及到一小部分,学生在遇到实用性的文体时,对于术语不知道如何翻译,造成高校培养的翻译人才与市场需求脱轨。
(三)教学方法陈旧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授为主,缺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环节,学生很少能参与到翻译实践中,虽然课后布置了大量的作业,但是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翻译成果也没有相对标准的评价,因此学生的翻译作业只能是纸上谈兵,翻译技能并没有得到提高,此外,由于翻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实操能力没有提高。
(四)各阶段的翻译教学与翻译产业的发展脱节
从整体上看,翻译市场是需要一个完整的翻译产业链条,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翻译教学,然而现在在我国并没有完备、立体的翻译产业链,也没有与之相匹配的翻译培养模式。可以说,我国的各阶段的翻译教学还处在语言技能的提高、翻译技能的训练、目标文本的处理等基础阶段,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对于与翻译公司合作也很陌生,这种与市场需求脱轨的培养方式难以实现翻译行业的发展。
三、如何做好翻译专业本科生和翻译硕士的教学衔接
翻译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是了解翻译的基础理论,掌握口笔译的基本技能,初步掌握并能够运用翻译工具,在经过一定的专业训练之后,能够翻译时政新闻类和一般难度的政治、经济、文学、社会等文本;翻译硕士方面,在设立翻译硕士开始,教育部就曾明确地规定翻译硕士是属于专业型硕士而不是学术型硕士,因此,翻译硕士的培养就要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能够胜任文学、法学、商务等各个领域的翻译工作,做出质量较高的翻译作品,由此可以看出,翻译专业本科和翻译硕士的培养目标大致相同,这就无法区分两者在培养层次上的差别,可以说学习完翻译本科就没有必要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或者是由其他专业直接进入翻译硕士的学习,这就造成了人才培养一体化上的断层,为了建立完整的翻译教学体系,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本科阶段低年级注重语言教学,高年级注重翻译技能的训练
一名合格的译者首先就要具备坚实的双语语言基础,因此在翻译专业的本科基础阶段,要特别注重语言的学习,学生要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大量阅读一定量的文学、商务、法律作品,培养一定的文学素养,积累相关知识;高年级阶段侧重翻译技能的训练,使学生熟练地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同时要涉猎大部分的专业知识,了解相关的术语,最终使学生通过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能够胜任一般的翻译工作。
(二)本科阶段高年级阶段开设相关选修课和实践课,为学生选择未来职业方向打下基础
人才培养最终是要与市场需求接轨,如果只注重语言和翻译技能的学习,培养出的只能是语言的学习者或者是翻译理论家,因此,在翻译专业的本科阶段高年级可以开设不同方向的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向,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可以开设相关的实践课,让学生真正接触到市场的需求,了解自身学习上的差距。
(三)提高硕士招生生源质量,加大语言考核难度
翻译硕士鼓励非英语专业学生报考,然而很多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入学后由于语言水平低,常常会出现专业课听不懂的情况,或者由于语言的限制造成翻译成果不理想。因此,在翻译硕士招生时,应加大语言考核的难度,在复试中加入现场翻译的考核环节,从而保证录取的学生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和翻译能力,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质量的翻译人才。
(四)保证教师教学质量,在硕士阶段实行双导师制
本科基础阶段的教师不仅仅是要从英语专业中选拔,还要要求教师有一定的翻译实践经历,根据自己的经验为学生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还能灌输一定的翻译技巧,高年级阶段的教师则不仅有一定的语言基础还要有相关知识的语言背景,最好是双专业毕业,这样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为学生讲授外语和相关专业的术语。硕士阶段最好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负责学生理论的学习和论文的指导,校外导师可以聘请翻译领域的相关资深从业人员为学生的学习把关,负责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审核学生的翻译作品,使学生的培养真正同市场的需求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