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籍人员贩毒现状及对策
2016-05-04黄永兵
黄永兵
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际毒品来源地多元化,毒品供给能力持续增强,国内毒品需求不断上升,在广东等沿海地区,非洲籍涉毒违法犯罪现象突出,其中,尼日利亚籍则占有很大的比例。本文以尼日利亚籍贩毒人员为例,分析阐述非洲籍外国人在我国贩毒的情况、寻找普遍规律,提出打击非洲籍涉毒犯罪对策。
关键词:尼日利亚;外国人;涉毒犯罪
一、非洲籍外国人贩毒状况
非洲籍外国人员在广州等地形成了团伙进行贩毒,他们从最初的仅仅贩卖“金新月”海洛因,到后来发展到非洲大麻、南美可卡因以及广州本地的冰毒等多种贩毒活动,涉及毒品种类多样,贩毒网络遍布多个国家和国内多个省份。根据近年来破获的与“金新月”有关毒品案件显示,非洲籍贩毒团伙的勾连和流窜能力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并且往往是国贩毒人员买卖参与、多种藏毒方式并存、贩毒路线复杂,海、陆、空、邮等各种渠道并用,使广州成为“金新月”海洛因流入我国的集散地。[1]
二、尼日利亚人在华贩毒情况
非籍毒贩人员中,尼日利亚籍贩毒人员占有很大的比例,主要原因在于尼日利亚与我国关系较好,两国国民来往相对便利。
2009年12月,据尼日利亚某报报道,尼日利亚驻华某大使曾在北京表示:在中国犯罪的非洲人中,百分之九十是尼日利亚人,大约有有100多个尼日利亚人被关在各地监狱,其中包括被判处无期徒刑的。尼日利亚某电视台播出的一期节目中提到在像北京广东等地区,多达483人被关押,而罪名多数是毒品或者诈骗。[2]
三、尼日利亚人贩毒人员较多的原因
尼日利亚是农业国,70年代以来,由于大量出产石油,成了非洲最大的产油国,对石油的过分依赖,不但造成了其他产业发展缓慢,导致了农业日渐萎缩。随着国际油价下跌,尼经济陷入困境。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南部一些地区的农民非法种植大麻。再加上政局不稳定,部族武装横行,贩毒成为非法武装资金来源。尼日利亚经济中心拉各斯成了销往欧洲和北美市场的中转站,毒品走私相当猖獗。这也影响到尼日利亚部分不法分子铤而走险,到广东黑人聚集区做违法犯罪的事。
四、侦办非洲籍贩毒案件的困惑
(一)语言的障碍
英语是尼日利亚的官方语言,但尼日利亚整体教育的落后,还有三大民族语言豪萨语、尤鲁巴语和伊博语,另外很多小范围的民族语言也很多。而尼日利亚籍毒贩在毒品交易时,均使用伊博、豪萨、斯瓦西里等非洲部族语言,没有专门翻译就无法开展侦查程序,而懂这些语言的翻译人才稀缺。
(二)执法成本高
非洲籍外国人涉毒犯罪活动复杂,不仅适用国内法,还涉及国际法和国际条约,同一案件还可能关系到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办案人员素质和办案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广东各地警方在遣返各类外籍人员时,每年需花费上百万元,补贴部分人员返程机票和生活费。[3]
(三)深挖毒枭难
非籍贩毒团伙多以民族为纽带,使用其本部落语言,公安机关难以掌握深层情报线索,多年来各地都没有成功打掉过非洲籍毒枭,生活在社会底层马仔,为了运毒报酬铤而走险,往往成为打击的目标,因此打击的力度虽大,仍然难动贩毒团伙的筋骨。
五、防控非洲籍贩毒犯罪体系的建设
(一)建立部门协作沟通机制,强化外国人管理
建立完善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等合作机制。利用旅馆业、出租屋、高等院校、居委、物业、企业以及其他外国人就业、居住重点场所、单位的治安管理,发挥社区的作用,建立涉外企业境外人员管理工作联络制度,实现对外国人的动态管理。[3]
(二)加大职业犯罪团伙打击力度
严密监视非洲籍毒品犯罪新动向,通过收集、汇总、传递情报信息,关注贩毒犯罪新动向,深入分析研判其犯罪规律和特点,力争打团伙、打毒枭。针对外国人贩毒犯罪团伙入境后跨区域的犯罪案件,可将外国人犯罪新手法、新动态适时发布预警信息,主动与相关地区警方开展警务交流合作,实现信息共享,联手打击其跨区域犯罪。[4]
(三)开展综合性培训,提高办案能力
围绕非洲籍贩毒犯罪侦查案件实战需求,依托警察学校、语言学校的培训,通过系统学习相关语言、涉外法律法规、案例讲评、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对一线侦查员开展外国人犯罪案件侦查培训,拓宽学员视野,提高实战技能,增强意识,提高案涉外案件的处置能力。
(四)提高外籍高危人员入境门槛,完善外国人签证和管理制度
我国驻外使(领)馆加快技术应用与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指纹等个人生物信息的独特性,尽快对外实行生物信息签证,有效杜绝贩毒犯罪嫌疑人进入中国。
(五)强化国际禁毒执法合作
加强中非国际情报交流、加强执法领域合作,延伸打击在华非洲籍贩毒团伙网络。针对性地开展堵源截流联合行动,打击跨国毒枭切断毒源。(作者单位:云南警官学院)
参考文献:
[1] 公安部:2013年抓获1963名外籍毒犯.非洲籍最突出[EB/OL]中国日报.2014-06-26.
[2] 尼日利亚人占非洲人在中国犯罪的百分之九十[EB/OL]凤凰周刊.2009(12),2009-12-08.
[3] 丘志馨.广东地区外国人涉毒犯罪特点及对策探讨[J].政法学刊.2013,(6),39-44.
[4] 丁家祥,钱海军.外国人犯罪态势分析与防控对策研究[J].2012,(6),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