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企业走出去应注意的财务问题
2016-05-04杨晓玥
杨晓玥
摘 要:随着跨境商务往来增多,企业走出去已经不再是自身战略规划的选择,而是符合经济发展形势的必然需要。实践证明,跨国投资是提升企业竞争力、扩展市场占有率的有效手段,但是并购完成后在海外设立新公司将面临诸多财务风险,如汇率、融资支付方式和人员配备等问题。能否有效控制财务风险,是企业能否成功扩展开外业务的关键一步。本文结合当前我国企业走出去情况,分析海外设立新公司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跨境收购、财务、风险
一、中国企业走出去现状
目前,我国企业参与跨境经济合作规模不断扩大,“走出去”部分不断加快。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在跨境经济往来总量和速度迅猛增长的同时,投资行业、区域和并购方式也发生变化,海外投资日益多元化发展。
(一)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领域逐渐增多
统计数据显示,自2000年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我国企业海外投资并购规模迅速扩大。2016年1-2月,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为299.2亿美元,同比增长71.8%,其中,2月份新增投资179亿美元,同比增长150%,超过2015年前两月总和。①
从行业来看,我国企业涉外投资领域已经从最初的货物贸易、矿产投资和商业服务向更多领域拓展,其中金融、采矿、轨道交通等六大行业对外投资规模约占全部投资的80%以上。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政策的带动下,制造业对外投资迅猛增长。中塔公路二期、喀喇昆仑公路、瓜达尔港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将集中开工;三一重工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以及中联重科并购意大利CIFA等,实现了制造业走出国门的关键一步。投资领域的拓宽,代表着我国企业已经成为推动海外并购的重要力量,开始从单纯的货物贸易向涉猎更多行业投资转变。
(二)投资目的地囊括欧盟国家、新兴经济体等地区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分布广泛,但亚洲仍是对外投资重点,约占全部投资的70%左右,其次是欧洲、拉丁美洲、北美地区、大洋洲和非洲。②按投资流量统计,2014年排名前五位的投资国家或地区分别是中国香港、美国、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和澳大利亚。2016年1-2月,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地区更加集中。相关数据显示,大约六成的资金流向了亚太地区,而拉美国家也成为我国企业新一轮投资重点去区域。
其中,中国香港、维尔京群岛和开曼群岛属于自由港,企业投资该地区可以获得部分税费的抵免,但一般来讲企业的最终投资目的地却不在上述地区;同时,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部分巴西、墨西哥等拉美国家成为我国企业投资的重点,2016年1-2月我国企业对拉美国家投资流量约为68.7亿美元,同比增长156.3%。同时,“一带一路”政策为企业投资创造了良好的外资环境,今年1-2月,我国实现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22.3亿美元,同比增长41.1%,其中制造业占比接近50%。
(三)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活跃,国企与民企合作投资成为新方向
金融危机后,我国民营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表现积极,日益成为我国企业实现海外并购的中坚力量。2012年民企海外并购首次超过国企。统计数据显示,2009-2013年,我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金额在510亿美元左右,约是本世纪初期的6倍,投资增速高于我国整体对外并购水平。截至2015年9月中旬,民营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数量占整体90%以上,交易金额占比超过80%,③主导了大部分并购活动。
相比之下,目前国有企业对外投资金额占比呈下降趋势。商务部资料显示,2014年末,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共计7450.2亿美。其中,国有企业占比53.6%,非国有企业占比46.4%,同比增长1.6%。④从双汇收购史密斯菲尔德、万达在美投资等案例可以看出,大多数民营企业更倾向于投资北美市场,尤其是在美国的投资金额超过我国整体对美投资的70%。随着国际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跨境投资日益变得复杂,部分民营企业开始选择与国有企业联合,取长补短,合作完成跨境并购。
二、中国企业走出去后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
“走出去”只是中国企业跨出国门的第一步,如何能继续稳健地、持续地“走下去”首先要解决就是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进行跨境收购后进行运营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它可能是进行收购时已经发现、经评估后可以接受的财务风险,也有可能是收购时没有发现、在海外公司运营后新面对的财务风险。
(一)财税政策性风险
1.国际大环境加紧税务监管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国家税制的差异导致跨国经营的企业有机会利用各地不同的国际税收规则的漏洞,人为地将利润转移到低税负国家(地区),以达到降低全球税负的目的。2013年9月,二十国集团(G20)成员国领导人在圣彼得堡峰会中,一致通过了开展名为“BEPS”的行动计划(即“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并委托OECD研究及发布国际税收改革新标准、措施和建议。各参与国将BEPS的成果落地本国进行相应的税制改革,国际税收秩序也将进入“后BEPS时代”。
从实践来看,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做好充分的调研分析,没有建立全球转让定价政策架构,没有健全税收风险评估和管理机制,让不少中资企业在境外吃了哑巴亏。中资集团境外子公司在美国、英国、日本和印度等国被当地税务机关进行转让定价调查和补税的案例,也越来越多地发生。同时,在对境外企业进行收购或并购时,由于没有做好充分的尽职调查,也有中资企业在并购后被当地税务机关调查,需要支付巨额的补税,从而给企业经营造成困难。
2.不同地区和国家的财税政策执行管理问题
中资企业在海外并购前通常会通过尽职调查对目标国家的财税制度有初步的了解,中资企业走到的很多非洲或拉美国家,虽然是欠发达国家,但是由于经历过西方殖民过程,其财税体系的设计与运转与西方发达国家很像,但是具体执行中可能会面临有法不依、日常操作惯例与条文规定不符、或者执法人员对政策理解口径不一造成的执行问题;在发达国家,由于其财税体系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完善,十分复杂,再加上语言文化差异,操作稍有不慎或疏忽企业就可能面临滞纳金或罚金的风险。
(二)汇率管理风险
中资企业跨境并购后的经营中往往涉及资金在不同企业、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的转移,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汇率风险,影响企业融资成本、经营业绩等。汇率风险的概念及表现是指一个经济实体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因汇率变动使以外币计价的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发生变化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有汇率波动就有汇率风险,汇率风险既可能是损失,也可能是收益,它表现为交易风险、会计风险和营运风险。一是交易风险,是指外汇交易产生的风险。它包括外汇的买卖和结算。只要企业以外币计价,就要承担交易风险。二是会计风险,是指公司编制合并财务表时,由于汇率变动引起会计上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发生变动的可能性。此时,表的利润会因为汇率的变动而发生变化。三是营运风险,是指未预料到的汇率变动通过影响企业工程量、成本、价格从而对企业一定时期的收入产生影响的可能性。因此,汇率风险将影响企业的整体价值。一家企业所承受营运风险的程度是衡量实质汇率变化影响企业整体价值到何种程度。
由于处理资金的汇率波动及管理汇率风险是需要财务人员快速反应、专业操作的技术知识,而目前部分的中国企业尚不熟悉对冲金融工具的应用,处理汇率风险的能力并不够,由此可能遭受汇率波动而带来的损失。
(三)财务信息控制力风险
中资企业在境外运营要满足当地监管机构的财务合规要求,编制当地会计准则的财务报表,也要向当地税务机关定期进行纳税申报。同时,作为中资企业的境外附属机构,财务人员还需要向母公司提交符合母公司财务准则的财务报表信息,以及按照母公司的财务管理要求,定期提交预算信息、资金信息、税费信息等等。境外机构的财务人员面对着多重管理者、多角度的信息要求,需要有全面的财务知识、高效的财务处理能力,更需要得心应手的财务信息系统支持。
虽然能够“走出去”的中资企业大部分配备了大型财务集成信息系统,集合了财务、预算、人力资源等模块信息。这些系统能够平稳、顺利地在海外分支机构运转却为数不多。人力、物力或当地硬件条件的制约造成财务信息系统无法在境外运转、或运行不畅都造成总部财务信息控制力的不及时与不全面。
(四)财务人员的配备问题
“走出去”面临着适应国外会计环境的要求,缺乏熟悉国际财务会计准则的专业人才问题亟待解决。发生境外收购时,往往关系到大量资金的运用,风险高、时效性强。而缺乏具有投资、金融、国际贸易、会计等领域专业知识的成熟财务人才,将增加企业的交易成本,降低收购效率,不利于收购计划的顺利实施。收购完成开展运营时,企业又面临面需要找到财务综合能力强,熟悉且能迅速适应当地财税环境的高素质财务人员,同时能力合适的财务人员还要接受在境外常驻的生活与工作的挑战。
境外机构财务人员另一项重要职能是负责搜集当地最新的财税政策、法律法规,掌握与洞悉所在国家的财税政策的走向,并积极与当地其他同行业交换信息共同适应当地的财税文化。这种复合型人才对内生型的中资企业来讲并不多得。企业短期内无法通过自身财务人员解决相关问题时,通常倾向于向中介机构寻求能力帮助。Dealogic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企业支付的全部并购咨询费为4亿美元,远低于美国和欧洲企业海外并购中的费用。
三、相关政策建议
我国已经出台了各项政策,鼓励企业“走出去”,中资企业在积极响应努力拓展海外业务的同时,也要吸收国外跨国公司成功管理境外企业的优秀经验,建立“打铁还需自身硬”的硬件、软件基础,切实推进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是“走出去”、“走下去”的核心竞争力。
(一)财税信息标准化,建立财务共享平台
建立以共享服务为理念的海外公司财务集中管理平台,是指将海外业务中所有相似的活动进行集中,实现管理资源的共享,并通过提供在结构上近似的服务,以满足海外公司财务管理的需要,实现一种“如同运行一项业务”效果的财务管理体系。共享服务虽然是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日益发展,财务共享服务的发展已经到达一个转折点,它所包含的服务范围已从直接的集中化和标准化的财务信息处理,还要与日益增多的业务和功能性利益关系人合作,为更广泛的组织提供可持续的业务成果发挥关键作用。通过扩大范围——功能上和地理上——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活动可以与组织战略目标保持紧密一致,更好地把“迅速实现”的效率转化为长期的效果。
通过建立财务共享平台,可以把基础性的财务、资金、报告等标准化、定期性的日常财务工作分摊给共享中心处理,海外分支机构的财务人员释放更多精力投入到研究当地的资金、财务、税务风险,搜集经济环境信息、发现当地财税管理面临问题等更深入的管理性问题,提高当地的财务管理水平。
(二)多措并举,强化汇率风险控制
加强风险防范,坚持“支出与收入、资产和负债的币种匹配”原则,减少汇率变动导致的不确定性。大型跨国企业通过拥有“内部银行”集中化管理分支机构的内部资金,统一调配管理;同时,利用专业系统或建立全球资金中心对外汇风险进行评估、衡量、管理汇率风险。同时,企业可以借助专业力量积极拓展如汇率波动险等品种,有效地规避和化解企业跨国发展的外汇风险。提高汇率波动风险意识、强化外汇风险管理、制定有效的对冲策略是即将“走出去”的中资企业的当务之急。
(三)引进具有涉外财务经验的高端人才,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
根据企业跨境收购的实际情况,将企业、中介的专业人才整合起来,缓解收购后中境外财务人才匮乏的问题;并加快引进具有全球化意识和财务、法律、金融、管理等多元化背景的高端人才,为海外并购和并购后整合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推动海外并购的顺利实施。同时,强化企业内部培养激励机制。在安永对来自美国、德国、韩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大陆的高级管理人员的调查中,45%的受访者认为,人才是并购成败的关键。⑤并购后在境外将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要求贯彻到境外机构,同时要符合境外财务管理要求的复合型人才更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企业应通过薪酬激励、股权分红、晋升等渠道提升员工归属感,吸纳核心人才留任,最大限度的保留收购双方的人力资本竞争力,提高跨境并购成功率。
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下,中资企业在“走出去”时,需要更加关注更好地“走下去”所面临的财务问题,充分了解所投资国家的财税政策,管理好汇率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健全风险管控机制,同时培养好国际化的财务管理人员,才能让中资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走得更好、更远。(作者单位: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财务部)
注解:
① 商务部:1-2月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同比增长71.8%[EB/OL].2016-03-15.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16/0315/c1004-28201629.html
② 数据来源:万德数据库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③ 中企海外并购金额已逾四千亿美元 民企成为主力军[EB/OL].2015-09-23.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5-09/23/c_1116657251.htm
④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14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⑤ 海外并购:留住关键人才的秘诀[EB/OL].2013-11-26.http://money.163.com/13/1126/00/9EIKU46D00252C1E.html
参考文献:
[1] 于福亮,黄震.浅析境外施工项目外币汇率业务处理及风险控制[J].交通财会,2014.
[2] 邓亦文,何小燕.企业外币交易会计处理诠释[J].财会月刊,2013.
[3] 宋世安.莫让汇率风险成为企业对外并购“拦路虎”[N].期货日报2014.
[4] 屠雯珺.宁波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动因、风险评估及政策建议[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
[5] 韩龙.汇率对跨国公司并购业务的影响——以中国跨国公司为例[J].时代金融,2015.
[6] 唐绍祥.我国总体并购活动与宏观经济变量的关联性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
[7] 商务部:1-2月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同比增长71.8%[EB/OL].2016-03-15.
[8] 中企海外并购金额已逾四千亿美元 民企成为主力军[EB/OL].2015-09-23.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14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10] 海外并购:留住关键人才的秘诀[EB/OL].2013-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