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基础及其现实意义

2016-05-04郑建云

2016年11期
关键词:理论基础现实意义内涵

郑建云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中国国情,顺应民意的发展道路,追根溯源有其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内涵,对当今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基础;内涵;现实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把社会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相结合,选择的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知所以称之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于它既是社会主义道路,同时又注入了中国元素。说它是社会主义道路,是因为它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说它又注入了中国的特色元素,体现在所有制上,坚持多种所有制并存,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生产要素分配等。它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组成基本路线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十七大通过的党章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纲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来源是毛泽东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根据中国实际,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引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三大改造”,把私有制改成公有制,使中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邓小平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三步走发展战略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改革开放理论等,这些理论都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的重要内涵。后来,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景涛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提出的走群众路线理论,是对邓小平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吸取失败的教训的基础上,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基础

中国走上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理论基础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条件的学说。”中国革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取得胜利的。自从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中国社会,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不断加深,中国的农民阶级、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都没有取得胜利。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1921年,成立了中国共产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带领中国人民,用了28年的时间,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在中国的统治,创立了新中国。所以,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

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社会主义改造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的,并取得伟大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还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因为,在国民经济中,私有制还占很大比重。为了把中国变成社会主义国家,使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的。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之后,中国面临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历史课题。因为社会主义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崭新的事物,毛泽东同志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了积极的道路探索,先后提出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以及在中共八大上,提出了在综合平衡中,追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经济建设方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结合当时人们思想保守、盲目崇拜的实际,进行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防止思想犯罪的理论武器。邓小平结合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提出了改革开放理论。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改革不是细枝末节的修改,而是对不适应经济发展体制的根本性变革。邓小平说,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就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在其指导下进行的。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的运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方法。因此,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内在联系,就得从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入手。

首先,从基本立场来说,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就是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就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立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共同对敌人专政,既广泛的人民性。在所有制上,坚持共有制主体,在分配制度上,实现按劳分配为主体,在发展道路上,强调共同富裕,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代表了人民大众的立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的前提下,随着新事物、新问题的不断出现,经济、政治等具体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马克思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观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中也有体现。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是中国人民的选择,社会主义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优越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从这个角度上说,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顺应历史发展的方向,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体现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这一特征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包含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这一市场经济的基本特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照样适用,这一观点符合马克思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观点。中国共产党执政后,怎样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提高自己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加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不仅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也关系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这一观点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观点。邓小平同志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两级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这一观点符合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规律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不是分割的,而是互相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鲜明的政治立场,重要的理论品质,还体现在崇高的社会理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还与时俱进,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当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意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古代,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曾领先世界1000多年,中国被称为天朝帝国。到了近代,西方列强先后完成工业革命,而古老的中国在腐败无能的清政府领导下,像一只睡熟的狮子,受到帝国主义的欺凌。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出路,抛头颅,洒热血。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的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用了28年的时间,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又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三大改造,消灭了私有制,1956年底,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的探索,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比如,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但是,也有一些失败的教训,如,大办钢铁,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经过这些血的教训,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邓小平的领导下,提出了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社会主义打上了中国的烙印,带有中国特色。胡景涛总书记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改成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实现了小康,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道路。毛泽东说过,社会主义社会也有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内部的调整来解决。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目的就是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邓小平说,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两级分化不是社会主义。所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强调共同富裕。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走的一条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探索出的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实践证明,什么时候我们坚持走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的事业就会兴旺发达,祖国就会繁荣昌盛,什么时候我们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经济建设就会停滞不前,人民生活水平就会下降,因此,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从实际出发,“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长期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作者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04

[2] 《马克思之一基本原理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

[3] 邓小平文选[C]人民出版社,1993(3):370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人民出版社,1995(1):248

猜你喜欢

理论基础现实意义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村志在乡村文化承传中的现实意义
挖掘习题的内涵
浅议中职计算机基础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会计准则变革的非预期效应理论框架构建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
思索《鲵鱼之乱》生态危机的现实意义
浅谈对台文化统战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