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农村反贫困对策研究

2016-05-04杨喜光

2016年11期
关键词:反贫困普惠金融农村

杨喜光

摘 要: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由于各种原因,贫困的治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是农村反贫困,任重而道远。贫困的存在阻碍我国普惠金融的实现,本文分析我国农村反贫困中的一些缺陷和误区,并提出相应的治理路径,希望有助于当前农村反贫困的推进,争取早日实现普惠金融。

关键词:农村;反贫困;二元化;普惠金融

一、引言

贫困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尖锐的问题,各国政府均对其表示了高度关注。《2014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报告》表明全球贫困人口相较于1990年已下降了大约一半,主要贡献来源于中国。从相对数量上看,1981年中国绝对贫困人口约站全球贫困人口的43.1%,而2010年仅占约10%,下降比例十分明显。从绝对数量上看,1981年中国绝对贫困人数高达8.35亿,而2013年的统计数据表示我国绝对贫困人数下降至6800万人左右①。可见,我国近年的反贫困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与十七大上提出的在2020年消除国内绝对贫困现象的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党中央领导再次强调了扶贫的重要性。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而受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我国贫困的主要群体在农村,尽快稳定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实现脱贫致富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关键任务。因而,对我国现阶段农村贫困的新特点以及反贫困面临的新难题进行认真分析,探讨有效的农村扶贫对策对于我国反贫困工作意义重大。

二、中国农村贫困的缺陷

在中国,反贫困是经济和政治问题的有机结合体,政府将反贫困放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政策高度。但是,在反贫困过程中,尽管取得了不俗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和误区。

1.贫困内涵理解不充分。传统的反贫困对贫困的认识仅集中在农村的收入上,但是仅从物质上的贫困来理解是远远不足的,文化、卫生以及健康等方面的匮乏也是贫困的表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创建的人类发展指数让人们对贫困的内涵和外延有了更多认识。根据人类发展指数(HDI)显示,从1975年至2014年,中国的排名由128位变为了91位。但是我国农村的贫困状况并不轻。从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和半文盲的比例来看,2013年西藏约为36%,青海约为18.3%,而北京仅为1%,表明我国各地农村教育状况存在极大差异,大部分农村存在教育贫困②。我国各地区城乡信息差距十分明显,信息贫困的现象十分突出,城市地区手机和固化的拥有量远高于农村地区。贫困是多维度的,因而对贫困内涵的理解需要全方位,并选择合适的路径对我国农村贫困现象进行综合治理。

2.对由公共需要变化导致的贫困反弹问题认识不到位。近年来,教育产业化、医疗市场化逐渐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但伴随着这种趋势的推进,教育费用不断提高,医疗费用越来越贵,这种状况一方面加重了贫困人群的负担,不利于其脱贫,另一方面也可能会造成返贫或者贫困反弹问题的出现,使一部分人尤其是刚脱贫的农户,因为教育和医疗再次进入贫困行列。因教返贫和因病返贫直接反映了农村地区公共需求和供给的不对等。而中国农村,医疗保障体制缺乏,农村贫困人口难以负担高昂的医疗费用,部分农民选择了“小病硬抗,大病等死”的无奈对策,因贫致病和因病致贫间形成恶性循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相对于需求的滞后,加之社会诚信和秩序的缺失,易引发公共安全问题,这些问题亦是农村人口返贫的诱因之一。

3.反贫困制度设计存在不合理。国家扶贫以国家级贫困县为核心,而把县作为关注单位太过宽泛,容易造成新生的区域不均匀,县域发展不平衡。而且,反贫困的区域选择太过笼统可能会致使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出题的出现,使非贫困县享受到贫困县的政策红利。同时,缺少贫困人口广泛参与容易滋生腐败问题,不利于扶贫政策的落实,使得扶贫效果不佳。因此,构建一套合理的社会制度,破除在反贫困中腐败问题至关重要。

三、治理的路径

贫困是一个多维问题,贫困中各个维度间构成了恶性循环发展,要破除这一困境,就应该选择符合新常态下构建和谐社会的综合反贫困路径。本文提出以下治理思路:

1.农村反贫困应以人为本。在农村地区进行反贫困工作,要本着教育扶贫的原则,注重增加对贫困地区和人口的教育投资,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自主脱贫能力。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推行反贫困工作需要同时注重物质扶贫和精神、文化扶贫。

2.农村发贫困要适度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农村公共供给扶贫。农村反贫困要从根本上增大农户获取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可以引入市场机制,形成重视市场的需求拉动型反贫困模式,走农业现代化之路,从而实现农村地区脱贫。同时,政府在反贫困中需要强化公共服务能力,有效解决社会公平问题,高效实现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

3.农村反贫困制度需要进行合理调整。农村反贫困制度的改进要尽量从根源上消除扶贫中的腐败问题。国家农村反贫困过程中不仅要给以广大贫困农户各种经济、社会和政治权力,还需要保障其有机会表达政治诉求的权力。另一方面,政府扶贫项目的各项制度和相关的法律规定也需要完善,以遏制腐败,从而提高扶贫效果。(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注解:

① 《2015中国贫困人口数量,中国还有多少贫困人口》http://www.huangpujs.cn/a/shkj/redian/19571.html

② 数据来源:《2014中国统计年鉴》

参考文献:

[1] 黄承伟,刘欣.“十二五”时期我国反贫困理论研究述评[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

[2] 王曙光.中国的贫困与反贫困[J].农村经济,2011(3):3-8.

[3] 王亚玲.中国农村贫困与反贫困对策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1):88-91.

[4] 魏遥.当前农村反贫困的问题与对策[J].特区经济,2006(3):157-159.

[5] 王碧玉.农村反贫困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7(12):161-163.

猜你喜欢

反贫困普惠金融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