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跟时代步伐,进行教育供给侧改革
2016-05-04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周铁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功,职业教育院校的基础能力显著提高,校企合作不断深入,职业教育呈现快速、多元的发展趋势。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当前职业教育的供给侧产品还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对职业教育和职业学校的认可度不强,这些老问题依然存在。广大企业和社会组织等用人单位参与职业教育的社会体系还不完备,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深度产校融合、校企合作还不够,这些阻碍职业教育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亟待我们深入地研究和解决。
首先,开创职业教育新局面,必须适应经济建设的新常态。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阶段,要真正地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不仅需要一大批拔尖的科研创新型人才,还需要职业教育培养出服务生产一线的技术型人才,将大量创新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因此,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应更加重视中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加强技术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比重,切实提升劳动者素质和创造附加值的能力,要在稳定规模的基础上更多地把资源配置和工作重心转移到内涵建设上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其次,开创职业教育新局面,必须积极把握经济发展新机遇。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处在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新阶段,我们正在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优秀制造、精品制造,推动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这为职业教育的系统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因此,职业教育产学研联盟和创新联盟要坚持以人才培养、服务发展为导向,以推进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加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扩大职业教育体系合作为目标,为高等院校、用人单位搭建全国性的跨专业、跨行业、跨区域的职业教育平台,构建起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为实现新一轮创新大发展提供丰富的人才资源支持。
第三,开创职业教育新局面,必须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首先,要结合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引导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应用技术型大学合理定位、办出特色、系统培养,从而更加适应经济社会的需求;其次,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的制度与标准,要特别注重教育和产业政策并举、并重,要加强综合协调和统筹管理,努力推进教育和生产过程相衔接;再次,要站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以战略眼光、现代理念和国际视野完善职业教育体制,强化政府在统筹规划、统筹办学、统筹利用资源、统一制定政策和建立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的能力,初步形成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