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万亿财富管理市场待破局

2016-05-04崔博

经济 2016年10期
关键词:管理机构财富基金

崔博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随着这些目标的逐步实现,我国将迎来巨大的财富管理市场需求,一方面,我国居民的资产配置应更加多元合理。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建设一个安全有保障的财富管理市场。

财富管理行业经过十余年建设,已经形成了百万亿元规模的庞大市场。随着基金法落地并不断完善,银行、基金、第三方财富公司、保险都将更努力地扩张或耕耘已有市场并发掘新的机会。可以说,财富管理行业市场竞争的大幕已经拉开,银行的绝对垄断地位已被打破,多方鼎立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几大金融机构分享财管盛宴

我国的各类财富管理机构正在逐步构建出一个层次分明的财富管理行业。未来将形成一批客户定位清晰、管理资产规模庞大、国际化的大型财富管理机构及一批走精品化路线的中小型财富管理机构。

各大金融机构针对的目标客户其实并不相同,其所占市场份额也大小不一。投中数据显示,我国金融财富持续积累,截至2015年末,我国个人可投资财产已经超过100万亿元,而且2016年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在我国居民资产配置当中,存款占比为40%,房地产占比约35%,其他如股票投资、债券投资总额相加不足20%,体现出我国民众投资理念仍较为保守务实。

随着“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理念逐步被大众接受,以及我国中产阶层和富裕阶层人群规模的不断扩大,财富管理已逐渐成为国内各金融机构业务转型升级争夺的焦点。公开数据显示,广东、浙江、上海、北京、江苏、福建6个省市的高净值人群已经覆盖了全国高净值人口总数的55%,财富人口的集聚与人均GDP或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具有紧密的联系。

“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最具有影响力的仍然是银行理财业务”,投中集团分析师张祥向《经济》记者分析称,“因为具有传统商业银行背景而占有大量客户群体,银行可以自然延伸到财富管理领域,因此,传统商业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中国财富管理业务的主力军。”

中国银行业协会的数据也显示,当前银行理财规模稳居财富管理行业首位,且已进入规模稳步提升的通道。2015年我国银行理财规模已突破20万亿元,预计在2016年,银行理财规模将超过23万亿元。

排在第二位的是市场信托公司,其以信托财产的多元化及可投资领域的多元化而受欢迎。《经济》记者从银监会网站获悉,信托总财富管理规模已超过15.62万亿元,其主要分为3种类型,分别是央企信托、银行信托及地方信托。

公募及私募基金公司紧随其后,总规模接近11万亿元。张祥表示,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资产总额约7万亿元,私募基金管理资产总额约4万亿元。在2007年股市快速上行的带动下,我国基金规模出现了爆炸式增长。基金的投资范围从股票扩展到对冲、量化等新的投资品种上,基金总体规模得到有效增长。此外,以余额宝为主的互联网基金的诞生,开启了“互联网+基金”模式,也意味着基金公司未来打破传统瓶颈,跨入了新的时代。

南京财经大学中国区域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陆岷峰也向《经济》记者介绍称,第三方财富机构经历了从无到有、迅速崛起的过程。“目前,其财富管理机构总数量已超过万家,成为财富管理行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不可否认,国内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的市场份额依然较小,投中数据显示,2015年第三方财富管理总资产约为4.68万亿元,占整个财富管理的市场份额约为5%。”

同时,保险公司拥有巨量资产,因而没人会怀疑其介入财富管理业务的能力。《经济》记者从保监会获悉,保险机构资产总额已经超过12.36万亿元,按规定其2016年可用于权益类资产投资的金额约为3.71万亿元。

“这全要归功于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保费高速增长,保险行业资产管理规模稳定增长”,陆岷峰说,目前保险类机构主要投资的项目有债券、股票和基金。“其一般将总资产的20%-30%用于存款、30%-40%用于债券、10%-20%用于股票和基金。保险类机构主要有两大优势,分别为背靠保险母公司自有资金充足和投资领域广泛。”

银行霸主地位受挑战

随着央行先后开启降准、降息的闸门,银行在财富管理行业的绝对垄断地位将成明日黄花。随着利率的逐步下降,未来银行理财的扩张规模将会受限,银行理财近三年的收益率已呈现下降趋势,银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3年底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5.68%,2016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或将逐步降到4%以下。

同时,银行还在被动承受着来自不同财富管理机构的冲击和挑战。由于银行理财业务还停留在金融产品代销的初级阶段,并不能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在银行无法拿出更新的经营模式及政略之前,其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或还将面临诸多瓶颈。

业内有批评声音称,目前国内绝大部分银行并不能很好地理解财富管理的含义,有些银行人士甚至认为财富管理只是对高净值个人高息揽储的一种方式。另外,银行将销售自身理财产品以及基金、证券、信托、私募等投资机构理财产品看作是一种通道业务而未给予足够的重视,银行将该业务一股脑地甩给了其子公司。这些做法都使得原本属于银行的财富管理份额正在被不断蚕食。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此并不十分认同,他向《经济》记者表示,“目前我国很多银行都是通过子公司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这在国际上是普遍做法,也已经比较成熟,没有什么不妥。”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殷剑峰也不认同外界对银行的批评声音,他表示,我国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实际上正普遍处于较为宽松的利好环境中。“目前,银行理财产品既不受基金法的约束,也不受信托法的约束,只受部门法规的约束,这实际上是中国商业银行独特的一个创新,是我国银行业实现综合化经营的独特方式。”

殷剑峰称,从2004年中国商业银行推出第一只理财产品,中国银行业的财富管理经历了12个年头。“总结而言,财富管理的发展背后有两个根本的动力。其一是银行业规避管制的动力,包括规避存款利率的管制、规避贷存比的管制等。其二是中国商业银行独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通过创新来进行综合化经营的动力。”

未来我国银行在管理子公司时,要逐渐变得能放能收才好,可以通过人事管理、激励机制、业务流程设计、信息系统设计等机制,让银行资管能够在银行业务的板块和条线中进行运作,实现协同效应,这样银行财富管理业务便可有更大发展。

但不可否认的是,财富管理行业的多巨头格局已经形成,未来等待银行的绝不会是一马平川的坦途。海通证券非银行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孙婷向《经济》记者评论称,“未来,商业银行将面临的巨大挑战是如何建立基于财富管理的核心竞争力,这需要银行增强资管能力、服务能力、产品融合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

孙婷表示,银行在发展财富管理业务时,服务能力还有待提高。财富管理应是为个人和家庭提供财富解决方案,这完全不同于银行目前售卖的理财产品,或其他金融产品的销售。“为了提高财富管理业务的服务能力,商业银行需要对现有的投资产品、服务产品和流程做非常大的整合,这些整合甚至需要涉及跨界融合,才能够真正形成基于财富管理解决方案的服务能力。”

孙婷表示,商业银行如何塑造基于财富管理视角的核心竞争力,是财富管理业务面临的巨大挑战。如果商业银行能够尽快增强自身竞争能力,那么银行一定在财富管理行业能找到对抗其他财富管理机构挑战的方法。

财富管理面临多元发展

第三方财富公司等各类机构,正在不断尝试加速金融创新以满足各类投资者日渐复杂化、多元化的需求。

鹏华基金公司研究部副总经理伍旋向《经济》记者表示,目前来看,我国财富管理基础产品的结构尚有不合理的地方。“例如公募基金资产整体较为单一,约有一半都为货币基金,其余多为股票和混合型基金,债券基金和对资产配置全球化有重要意义的QDII基金的占比也很小;投向非标的产品受刚性兑付的影响,尚未形成合理的风险收益预期。”

随着基金法的不断完善,基金专项资产管理子公司业务热情已被点燃,继银行之后,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相继进入公募资管行业,资管市场进一步放开,充分竞争格局已然形成,各类财富管理机构正逐步向着多元化发展。

在讨论如何多远化时,国外的成熟市场可以为我们所借鉴。

张祥介绍称,作为财富管理的起源地,欧洲也有着较多的金融产品与投资市场,欧洲财富管理市场的主要产品包括,私人股权投资基金、房地产投资基金、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对冲基金等。欧洲许多的机构投资人为个人投资者提供中介服务,而许多个人投资者除了直接投资基金产品以外,也通过其他产品间接持有机构投资人的份额。

“在欧洲,各监管机构依据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和财富管理产品的性质而专门设计了不同的监管指令,总体上实施的是以产品为主的功能监管。”张祥说。

同样,美国可供配置的财富管理标的类别也非常多,除了国债、企业债以及固定收益证券和股票之外,还有对冲基金、期货、期权以及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美国的财富管理机构则通过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着不同层次客户的理财需求,在促进其国内金融资源有效分配、优化收入结构、增加养老保障水平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张祥表示。

例如,美国对于财富管理行业的准入和产品监管都较为严格。张祥分析称,“从产品方面来看,公募产品和管理机构都受到美国证监会的严格监管,而私募产品的监管侧重于对较大规模管理机构的监管。这有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

总而言之,美国财富管理市场有几个特点值得我们学习。“首先是产品丰富,能为其社会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第二是风险可控。其主要的资产配置策略风险性较高,股票在其中占比最高为33%,其次是保险和养老金储备占比32%。由于其股票市场较成熟,所以市场整体资产流动性较高且风险可控。”张祥表示。

此外,美国财富管理机构类型多样,市场层次较为分明。资产管理公司、传统私人银行、大型券商、中小型独立券商、独立财务顾问及家庭工作室是美国主要的几大类财富管理机构。

“美国财富管理公司的创新意识也较强,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且持续蔓延之时,也没有减慢创新的步伐,反而在考验中逐步实现跨越式发展”,张祥认为,“这应该归功于有效的监管。美国非常注重投资者保护,对基金运作施以严格监管,强调建立在托管制度、投资限制和信息披露基础上的投资者保护。这使得其财富管理市场即使在面临危机的情况下也具备较强的恢复能力。”

陆岷峰也介绍称,“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第三方财富管理占据整个财富管理市场份额的60%以上。在我国台湾、香港等地也占30%左右,所以伴随着我国富裕人群以爆炸性的速度增长,预计未来发展潜力最大,速度最快的将是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

通过对比国外成熟市场,可以看到我国财富管理市场有着不小的进步空间。但伍旋也表示,我国财富管理行业多元化、正规化的进程也是有目共睹的。“我国财富管理行业已具备了一定规模,财富管理机构类型也在逐渐多元,基础产品的数量不断增多、质量也有提高,分业监管体系已基本建立,民众的理财意识同样在逐步增强。我国财富管理行业未来可以继续发展壮大基础产品市场,在不放松投资者保护的前提下,拓展各类投资产品的投资范围,适当减小投资限制,为财富管理提供风险收益丰富的配置选择。”

与此同时,伍旋也认为,“我国基金等财富管理机构要尽快打造出核心优势。基金等财富管理机构在具有比较优势的股票投资研究、可转债及信用债的投资研究、定向增发等股权项目投资等领域可提供更加专业的财富管理服务。在互联网金融平台搭建方面,基金等财富管理机构也可通过在一定规模的金融机构进行试点以积累经验,以更好地向大众提供服务。”

对于银行财富管理机构而言,陆岷峰认为,银行可以更加依赖其强大的客户资源、资金优势和风险管理能力。“运营财富管理业务是具有一定风险的,银行通过子公司制,可以在风险管理上发挥更大作用,有利于将风险隔离在银行体系之外。”

可以说,我国基金券商等资产管理机构都相对较年轻,但大都具有极强的学习能力。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老兵,同样具有许多其他资产管理机构无法比拟的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各财富管理机构对宏观经济的判断能力、投资能力、把控能力、服务客户能力以及风险管理能力都将不断提高。在不久的将来,财富管理领域中各类金融机构之间定能逐步分出更多层次,产出的多元化产品也必然能够更好地满足我国大众不断增长的需求。

猜你喜欢

管理机构财富基金
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来了
加拿大自然资源管理机构及职能
好奇心是一生的财富
历代大曲管理机构考
PBC模式 养护管理机构与承包商的“双赢”
如何应对第三轮财富洗牌?
“火红财富”的拥有人
吃苦也是一种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