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总是有缺陷
2016-05-04艾小羊
艾小羊
这对母女的生活,在我们看来幸福而又完美。
一场一场的雨下过,冬天就来了。去年冬天经常来咖啡馆的客人,今年冬天已经不知所踪,他们到来时没有打招呼,离去也无须报备。
这对母女是我在今年冬天遇到的。星期天的下午,窗外下着雨,她们面对面坐在桌前,昏黄的台灯照着面前的书页。天天在一起的人,已经没有多少可聊,所以她们各自安静地看书,中间摆着一块芝士蛋糕,谁想起来就叉下靠近自己的一块儿,慢慢地,三角形的蛋糕只剩下中间的一堵小“矮墙”。
女儿十二三岁,看书很快,与其说是看书,不如说是翻书,每本书翻十几分钟后,便站起来换一本。有一次,她拿下一本《性文化史》,厚厚的,红色封面,饶有兴趣地看。母亲发觉她有段时间没有换书,便问她在看什么,她将封面展示给母亲。母亲的脸唰的一下红了,无助地看着女儿,似乎左右为难,不知说什么。女儿顽皮地笑了,嘴角上扬,有淡淡的嘲讽,似乎在说,别大惊小怪了,一边却自觉地站起来,伸长手臂,努力把书放在很高的书架格子上。母亲冲她笑笑,没说一句话,待女儿去洗手间,她站起来,匆匆忙忙地将那本书翻了一遍。
这对母女的生活,在我们看来幸福而又完美。她们总是手挽手进来,穿着风格相近的衣服,米色或者灰色的休闲装,没有任何花俏装饰,如果不看脸,你会误以为她们是年龄相差无几的闺蜜。离开的时候,也是手挽着手,两人脸上的表情总是淡淡的,淡淡地微笑,淡淡地说话,淡淡地欣赏风吹过院子里的竹叶,女儿的脸上没有幼稚,母亲的脸上没有严肃。
有时候,女儿会选取书中的某一个段落,读给母亲听。母亲听完,淡淡地说,写得真好,并不多加评论。
一位同样注意到她们的客人,职业是心理医师,赞叹这位母亲的聪明。对于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说,父母只需要认同,而不需要表达,往往是你表达得越多,越容易产生距离,因为父母与孩子,永远不可能有相同的想法。
咖啡馆的熟客,几乎每个人都有代号。爱嚼槟榔的叫槟榔哥,长得壮硕而可爱的叫小胖,爱穿短裙的是静香,还有红风衣、小丸子、不高兴等等,不知谁给这对母女取名为李雷和韩梅梅。没错,就是初中英语课本里,那一对在最简单的对话中,友谊天长地久的好同学。
有一天晚上,心理医师怀揣一个巨大的秘密悄悄蹭进咖啡馆。他努力想藏住它,一杯咖啡喝完,还是忍不住悄声告诉我,那位幸福的母亲原来是一位单身妈妈,离异多年,曾经去他所在的心理诊所就诊。
“我一直以为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你瞧,连我都看走眼了。”他说。
我虽然心里一惊,转念想想,母女两人那种心照不宣的亲密,仿佛的确带有某种刻意。
谁说残缺的家庭不容易幸福?多少家庭,因为完整而过于随意,甚至随意彼此伤害。相反,有一点点顾忌,有一个不可碰触的角落,反倒容易演变成某种经营,经营着有缺陷的幸福,经营着残缺的完美。既然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带病生存,至少离异的母亲与父爱缺席的女儿,深深明白自己所患之疾,对症下药,倒比那些自我感觉良好,实则病入膏肓的人更深知亲密关系得之不易。
摘自《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