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志稿》编纂始末

2016-05-04柳成栋

黑龙江史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黑龙江

黑龙江古无方志,明正统《辽东志》为东北现存最早的区域志,载有黑龙江内容。嗣后之弘治《辽东志》、嘉靖《辽东志》,以及嘉靖《全辽志》,康熙《盛京通志》、乾隆《盛京通志》等,均载有黑龙江内容,是为黑龙江方志之滥觞。黑龙江相对独立的方志产生于清代,主要是流人所撰写的侧重于舆地和风俗的方志。如《绝域纪略》《柳边纪略》《宁古塔纪略》《龙沙纪略》《卜魁风土记》《卜魁纪略》等。嗣后具有省志(通志)性质的志书仅有《黑龙江外记》《黑龙江述略》。相对体例比较完整的是张国淦编纂的宣统《黑龙江志略》,然而这些志书均非官修,而且内容都过于简略。

一、《黑龙江通志》编纂始末

《黑龙江通志》编纂始于黑龙江舆图的编纂。光绪十六年(1890年)二月二十二日(3月12日),黑龙江将军衙门为编纂《清会典),设立黑龙江舆图局,照会呼兰副都统、呼伦贝尔副都统、署黑龙江副都统、署墨尔根副都统、布特哈总管、署兴安城总管、呼兰厅同知、绥化厅通判等拣派妥员,周查山川大小、高矮、相离远近里数,江河湖泡深浅、大小、度数及起止源流、分汇处所,逐项测绘详图,列具详说,先行具报,万不可以旧图塞责(1)。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五月十六日,黑龙江将军恩泽奏准将工部主事屠寄暂留江省总纂《黑龙江舆图》(2)。十月二十七日黑龙江舆图局兼通志局启用关防,命佐领迎福为通志局提调(3)。十一月初七日,将军恩泽鉴于《黑龙江舆图》既未绘成,纂校人员坐待图成,旷废岁月的实际,饬令一面纂修舆图,一面将黑龙江古今建置沿革翔实考订,凡近数十年中疆域之盈缩,官司之废置,练军防勇之变更、旗屯民田之垦辟,一切地方政治,以类编纂,冀得汇成通志(4)。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二月二十九日黑龙江将军恩泽奏请创议纂修《黑龙江通志》并仿造《承德府志》拟定了《黑龙江通志条目》。《条目》分诏谕、天章(巡典附后)、图说、晷度表、建置、沿革、疆域、界约、山脉、水道、关隘、桥梁、公署、学校、坛庙、古迹、冢墓、田赋、蠲恤、兵防、部族、蕃卫、风土、物产、职官(表)、名宦、爵秩(表)、人物等28门或目,其中正表有三,图说一,共37卷。(5)这是黑龙江最早的通志篇目。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四月《黑龙江舆图》告成。四月初五日,黑龙江将军恩泽、齐齐哈尔副都统萨保咨请吏部、兵部、户部、会典馆,为节省经费,通省志书暂请停办。原奏曰:“现在全图告竣,其沿革、晷度、疆域、山形、水道、城站、古迹、鄂博、卡伦,不难按图成说。惟自康熙年间设官驻兵以来,一切档案多系满文,必须详细检核,译成汉文,方便编辑。江省本无专志,《盛京通志》所附事迹至为简略,而方式济《龙沙纪略》、西清《黑龙江外记》、徐宗亮《黑龙江述略》诸书,皆私家著述,随意札记,不合志体。必欲准今酌古,勒成一书。翻译既需时日,编纂尚待多才,图局经费又苦支绌,只可暂将志书停办。待满汉翻译人员将历年档案以类查检译汉,造成底册,届时再请拨款派员接办。”(6)

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事变”,俄军压境,省城沦陷,将军寿山殉职,屠寄等离江,通志局亦宣告暂停。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虽然张国淦在黑龙江期间曾出任黑龙江通志局总纂,但黑龙江通志的编纂工作实质并没有正正地开展起来,张国淦只是个人利用业馀时间完成了一部简略的《黑龙江志略》。

民国改元,复修通志。民国2年(1913年)黑龙江民政长朱庆澜专门向大总统呈报了《呈大总统创修黑龙江通志谨陈筹办情形文》。在呈文中指出创修《黑龙江通志》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编修《黑龙江通志》有四难;一难是清初档案,未免遗失,虽然档册充栋,但多属满文,又不可能全部翻译,更没办法进行摘要。二难是府厅州县均无旧志,志书编纂尚处于萌芽状态,调查采访,困难增大。三是江省开发较晚,缺少修志人才,加之地方条件艰苦,中原有学之士闻苦寒而裹足,延聘“三长”,又需重金。四是缺少藏书省内亦缺乏书店,需要参考文献,则需要远处购买。为避免“胜国之案籍就湮,高年之俗旧无存”,仍然要知难而进。为此,决定在民政长公署附设黑龙江通志局,确定体例,“从事采辑,并责成各县知事及各总管、协领、交涉、旗务各局处,将本管应行修辑各项,细心搜讨,纂辑成言,汇交该局,详加勘定。”同时制定了《黑龙江通志局章程》。《章程》共15条。通志局内设采辑、编纂、庶务三股。采辑股负责翻译档案、资料采辑和社会调查。编纂股负责修志条例制订、分门类进行志书编辑和校勘事宜。庶务股负责预决算、局中设备购置管理、志书印刷事宜。通志局设局长1员,总理局中一切事务。提调1员,佐理局长支配局中一切事务。采辑股设股员2~8人,采辑股员以巡按使署科长、科员及各县知事、县佐、各总管、协领兼任。编纂股设总纂一员,并延聘分纂4~8员,委任校勘员4~8员。庶务股设股员一员。通志局还设书记长一员,并雇用书记2~12人。民国3年8月20日通志局重新成立,由涂凤书任局长,黑龙江巡按使公署于民国4年11月4日拟定了《黑龙江通志目录》,共分为舆地、建置、经政、礼志、武备、职官、选举、人物、艺文、蒙旗、外交、志馀等,共12志(7)。

不及二年,因事又辍。继之史锡永、陈福龄、郑谦、钟广生、赵仲仁、王赤卿等先后任通志局长或名誉局长,连文、史锡永先后总纂,赵仲仁、王赤卿曾分别任提调。此间,成稿15巨册,后亦散失。民国8年(1919年)11月17日通志局再次暂行停办。不久,省长孙烈臣重新嘱请金梁继续修《黑龙江通志》。金梁据之旧稿,复加五载搜罗,先集志料,作长篇,约近150巨册,脱稿后题曰《黑龙江备志》。因卷帙过多,复录其纲要为二卷,于民国14年先行付印,即《黑龙江通志纲要》。后请张延厚补订金梁旧稿,数年未成(8)。

民国18年(1929年),万福麟任省政府主席,重新开局修志。因省内人才匮乏,便聘请曾任北洋政府国务院秘书厅帮办,临时执政府秘书、副秘书长、代理秘书长的张伯英出任通志局总纂。张伯英(1871—1949),字勺圃,一字少溥,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是著名的书法家和学者。他抵达齐齐哈尔之后,认真了解了《通志》编修情况,反复调查研究,分析30余载《通志》未能完成的原因,详细筹划,延聘纂修,商定凡例,设篇立目。先后延聘孙宣、黄维翰、孙雄、谭祖任、徐东侨、谢国桢、张从仁(张伯英叔父)等“夙著文望,博涉典籍”的著名学者与原任分纂的魏毓兰、韩朴全、张家、杜鸿宾等组成编纂班子,黄申甫任地理志,孙宣任交涉志,张从仁任人物志,魏毓兰任职官志,韩朴全任武备志,谭祖任任经政志,谢国桢任艺文志编纂。并由省政府秘书长汪宗可“力为赞画”,立即进入了紧张的采访编纂阶段,克期成书。

由于“中东路事件”爆发,黑龙江局势一度紧张,关内的一些应聘者多欲返回。1930年乃将通志局移至北平,并在齐齐哈尔设立分纂室,伯英则两地奔波,主持编务。1931年初,由于修志经费拮据,伯英便以加快进度的方法,力撑通志局工作,居间调度。不久,因过于劳累得了一场大病,数月不愈。病中又逢“九一八”事变,省城沦陷,分纂室所成志稿毁于战火,此时万福麟也已离任,通志局已难维持局面,但是纂修之事仍未停止。年届花甲的张伯英为了不负万公之托、黑龙江省人民之望,他以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拖着病躯,坚持不懈,顽强地进行通志的编纂。伯英病愈之后,刻了“辛未生辛未更生”七字篆章作为纪念。最后在其叔父张从仁、老友徐东侨的鼎力协助下,《黑龙江通志》终于1932年6月编讫。后经张从仁、惠伯汇成全稿,万福麟出资于北平付印,是为《黑龙江志稿》(9)。

一部近40年未能完成的鸿编巨制,能在东北沦陷之际艰难告竣,其意义早已超出了志书本身。从黑龙江通志局设立起到通志最后成书屡办屡停,几起几落,足见修志之难。由于时局、人力、财力等诸多因素,此书虽成,但仍有很多遗憾。张伯英认为“此不敢居通志之名也,曰《黑龙江省志汇稿》,方副其实”。(10)故定名为《黑龙江志稿》。全书62卷,另又辑黑龙江省大事志4卷,共140万言。分为地理志、经政志、物产志、财赋志、学校志、武备志、交涉志、交通志、职官志、选举志、人物志、艺文志诸门。是年10月,万福麟自己出资在北平付梓,翌年6月印成。《志稿》仿《盛京通志》《吉林通志》体例,门类齐全,体例严谨,重文献、重掌故、重考证,颇具史家笔法。叙事上自古代,下迄“九一八”事变之前,千年史迹,灿然具备,是黑龙江第一部比较完整的省志。现在,它已成为人们研究黑龙江和东北历史的重要参考文献和不可或缺的案头工具。

二、《黑龙江志稿》的学术的价值

《黑龙江志稿》是一部体例严谨、资料比较翔实的通志,是记述黑龙江历史最为全面、最为系统、最为完整的一部地方志。它不仅不仅为黑龙江地方志纂修总结了历史经验,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而且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

首先,黑龙江沿革史的完整记录。《黑龙江志稿》用文字详细地记录了黑龙江自唐虞三代、秦汉、三国、晋、后魏、唐、五代、辽、金、元、明、清、民国各个朝代的历史沿革,以及各县的历史沿革。特别是设立的《省县沿革表》将黑龙江省及各县的历史沿革全面系统地陈列于表中,眉目清晰,一目了然。

其次,黑龙江疆域变迁史的真实记录。《黑龙江志稿》在记述民国时期黑龙江疆域现状的同时,又记述了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时的黑龙江疆域,以及咸丰以后,瑷珲、天津、北京条约签订之后黑龙江疆域的变化,同时还详细记录了各县疆域的变化情况。另外还对江东六十四屯进行了记载。

第三,黑龙江物产资源的悉心记录。如《黑龙江志稿》62卷,有三卷为物产志。利用有关史书和众多的地方志对黑龙江的动植物资源进行了详细的记述。仅以动物为例中详细记录了驼鹿、糜鹿、熊罴、东北虎、海东青、鳇鱼、大马哈鱼等兽禽。如对东北虎的记录:“虎,祠虎以为神(《后汉书》)虎,诸山中多有之。白质而黑章者尤猛鸷。虎骨熬为膏入药(《盛京通志》)。呼兰多虎,虎过父子兄弟不相让,独杀之以献幕府。尝见呼兰送一虎,极大,云已七岁,满洲某佐领所杀也。闻佐领父尝杀虎,可称世勇(《黑龙江外纪》)。虎,土人不敢斥言之,称曰山神爷,又曰软蹄子,状如猫,大或如犊,黄质黑文,锯牙,钩爪、短项,健须,多智。夜则一目放异光,远烛十数里,食狗则醉。今青黑二山中常见之”(《呼兰府志》)“虎大如犊,其小者曰石虎,状如猫。虎力不敌熊而能毙熊。夜则一目放异光,远烛十数里。或曰‘一目烛物,一目放光。猎者言虎之目光‘远望之如电灯。然一灯一虎,二灯即二虎在焉。”形象生动地记述了虎的生理特征、习性、产地及有关异闻。

再如记述大马哈鱼尤为详细。“达发哈,出黑龙江。秋八月自海逆水入江,驱之不去,充积甚厚,土人竟有履鱼背而渡者。腹中子大如玉蜀黍,边地人取鱼炙干,积之为粮(《盛京通志》)……肉疏而皮厚,长数尺,每春涨,溯黑龙江而上,入山溪间。乌稽人取其肉为脯,裁其皮为衣,无冬无夏,袭焉。日光映之,五色若文锦(《扈从附录》)。大发哈鱼,一作打发哈子,若梧桐子,色正红,啖之,鲜水耳。其皮色淡黄若文锦,可为衣裳及履袜,贫者多服用之(《柳边纪略》)。达发哈鱼出东海,岁入黑龙江,逆水北行,至霜降时跃跃于呼玛尔河,不下亿万头……唐太宗征高丽,达发哈跃入御舟,帝怒谓当驱之黑水。故今鱼腹有印痕,唐遗迹也。闻之可噱,然谓鱼入江始生牙,语则不谬(《黑龙江外纪》)。达发哈齿利,鳞腻,灰黑色,脖下有紫纹,腹多子,大如黄豆粒,肉味美。行必逆流。每岁由海入江,由江入河,秋末大木兰达河左右极多,水浅则止不行,或腾踔岸上如积薪,然无一尾顺流退回者。巨者重十数斤(《呼兰府志》)达马哈……逆水行,产于海,长于江,死于河。霜降节,在河以笱取之曝为(民国《巴彦县志》)。答抹哈鱼,临江府之赫哲人腌制为粮,染采鱼皮为衣,故名‘鱼皮鞑子,考此鱼繁殖于兴凯湖中。逮夏初乌苏冰泮,辄乘流而下,其数不知纪极。松花江下游,恒至挤塞,断流如架梁焉。”清末、明国时期,黑龙江省大马哈鱼的产量之丰富,令人惊叹不已。大马哈鱼的生活习性、用途,大马哈鱼的传说故事跃然纸上。

第四,中俄关系史的原始记录。由于黑龙江是边疆省份,与俄罗斯水、陆边界长达3000多千米,与俄罗斯有着密切的关系,62卷的《黑龙江志稿》交涉志就有8卷,几乎都与俄罗斯有关。其他如《武备志》中的兵事大多都与俄罗斯有关,是研究中俄关系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第五,黑龙江民族史的系统记录。黑龙江是少数民族聚集地,仅黑龙江的世居民族就有满、朝鲜、回、蒙古、达斡尔、锡伯、鄂伦春、赫哲、鄂温克、柯尔克孜10个少数民族。在新中国,未进行新的民族划分以前,特别是清代和民国时期黑龙江民族更是纷繁复杂。《黑龙江志稿》的《经政志·氏族》,就有索伦、达呼尔、鄂伦春、锡伯、卦勒察、巴尔虎、毕拉尔、额鲁特、他贲、兀良哈、札萨克图、满洲、蒙古、呼尔喀、费牙喀、奇勒尔、库野、恰克拉、七姓、赫哲、汉军、水师营、站丁、屯丁、回回、汉人之分。除此以外,《黑龙江志稿》还附载各族的《姓氏考》。因此,《黑龙江志稿》是研究黑龙江民族发展史的重要资料。

第六,黑龙江风土民情的全面记录。黑龙江方志对黑龙江的风土民情进行了详细的记述。如《黑龙江志稿·地理志》中利用两卷记述了黑龙江的风俗,主要内容包括婚嫁、丧葬、祭祀、衣服、饮食、居处、器用和方言。婚嫁、丧葬、祭祀中分别记述了汉人、汉军、满洲、蒙古、回族的婚嫁、丧葬、祭祀礼仪与风俗。因此,《黑龙江志稿》是研究黑龙江民俗史、民俗学的重要资料来源。

第七,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记录。《黑龙江志稿》中对萨满文化、桦树文化亦都有一定的记述。如桦树皮制作技艺、鄂伦春族桦树皮船制作技艺、鄂伦春的狩猎文化、满族的一些传统文化,以及一些少数民族的传说故事都已列为国家级或胜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这些技术是研究、传承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资料。

第八,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生动记录。实践证明“无论历史与现实,方志都与爱国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方志在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爱国主义是方志的优良传统。”炽热的桑梓意识、强烈的忧患意识、明确的疆土意识、鲜明的憎爱思想等爱国主义思想在黑龙江方志中都有着明确的记载。《黑龙江志稿·人物志》对寿山、永山、凤翔、韩光第等在庚子俄难、甲午战争和中东路事件中牺牲的将军、烈士可歌可泣英雄事迹的记述,无不激起人们的爱国主义思想。

第九,黑龙江地方文献及优秀文学作品的精心记录。《黑龙江志稿·艺文志》收录了英和的《卜魁城赋》,方观承的《卜魁杂诗二十首》《卜魁竹枝词二十四首》等,既是珍贵的地方文献,又是歌咏地方风土的风俗诗章。是研究黑龙江文学史和诗歌发展史的重要资料

注释:

(1)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黑龙江省修志大事记[M].哈尔滨: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989.

(2)李兴盛、张杰.清实录黑龙江史料摘抄(下)[G]∥清德宗实录光绪二十二年五月癸亥.哈尔滨:1983:427.

(3)黑龙江省档案馆、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黑龙江舆图局兼通志局提调迎福为具保开用关防日期呈[G]∥清代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光绪二十一年-二十六年).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18.

(4)(黑龙江省档案馆、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恩泽为奏通省志书暂请停办节省经费片咨[G]∥清代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光绪二十一年-二十六年).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274—275.

(5)黑龙江省档案馆、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将军衙门为开销绘制舆图经费及颁发拟纂省志书条目事札[G]∥清代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光绪二十一年-二十六年).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52—155.

(6)黑龙江省档案馆、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恩泽为奏通省志书暂请停办节省经费片咨[G]∥清代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光绪二十一年-二十六年).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274—275

(7)柳成栋.黑龙江通志局始末[G]∥长铗文丛·志馀漫笔.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8:253—254.

(9)柳成栋.黑龙江通志局始末[G]∥长铗文丛·志馀漫笔.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8:253—254.

(9)张伯英.黑龙江志稿序三[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

(10)孙宣.[民国]黑龙江通志稿[M].温州市图书馆:稿本.

猜你喜欢

黑龙江
国画《五福临门》
王宏
第十届扎龙诗会获奖名单
黑龙江逊克江段跑冰排
羡慕等
获奖名单
获奖名单
铅笔长高了
黑龙江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