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群中同学缘

2016-05-04柴焱

金秋 2016年16期
关键词:信群群里微信

◎文/柴焱

微信群中同学缘

◎文/柴焱

最近,原黄甫庄小学66级的同学们经常“见面聊天”,有50多年交情的闺蜜们聊家长里短私房话;铁哥儿们则摆起龙门阵,天南海北的聊一通。这样畅快的聊天,不是在宾馆,不是在同学家,也不是在饭局上,而是在微信群里。

几个月前,66级同学会会长崔建国建立并开通了“黄甫庄小学66级”微信群,现已有29名同学加入。除大本营西安的同学外,在北京、深圳、珠海、乌鲁木齐等常居外地的同学也被请进微信群。大家在群里的名字各有特色,方婷、赵亚红、贾爱颖三位女同学,分别起了冰激凌、白兰瓜、西兰花等食物的名字,尽显家庭主妇本色;李宇、王庆国、墨小平等八位同学则是真身亮相,或者是以真名为基础,略加改造,如老罗(罗利帜)、墨忆(墨小平)、曲江老张(张培秀)等;还有李树民、高戈丘、柴安兰等九位同学起了圣诞树、高山大海、冷眼向阳、雨滴、霸王别姬、踏雪泥等一些浪漫的、代表个人爱好的名字。特别是丁建中同学,给自己起了个“山义二”,让大家很纳闷,为何要起这么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名字啊?建中同学解释道,自己18岁当兵,部队番号就是“312”,微信名即由此而衍生,原来这个名字蕴藏着他的军旅情结。这两天,又上来了个“老汉”,让人一时猜不出是谁?但大家也不着急破解,留个悬念,才更能体现微信的特点和魅力,可以肯定的是他是我们的同学。

微信群的建立,延续了同学们长达半个世纪的情缘,建立了一个永不落幕的舞台,一个永远都毕不了业的班级。刚建立时,崔建国就转载了同学联谊会关于《红色念想》一书的“征文启事”,很快就有8位同学撰写了纪念文章或诗作,在群里发表,勾起大家很多的童年记忆。特别是我们班原班长,现在是博导的李树民同学撰写的《我的年级我的班》,在微信群发出,立刻引起大家的共鸣。有的讲述当年在学校的奇闻轶事,有的回忆当年老师对同学们的教诲和帮助,有的发表在校几年的感想以及前不久学校聚会的所见所闻,有的提供信息,校正不准确的时间地点等情况和数据,使得文章内容更加全面准确。有的同学还晒起了自己和同学们当年的照片,看着既熟悉又有些陌生的照片和一张张充满稚气的面庞,大家感慨不已。真是岁月无情啊!这几十年,虽然大家离多聚少,但那六年朝夕相处的集体生活所建立起来的纯真友谊,使同学们见了面很快就熟络起来。大家感谢那段生活给了他们知根知底的信任,那种纯真的集体式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快乐童年,6岁相聚于学校,60岁时又相聚于网络世界,这是多么值得珍惜的缘分啊!

微信群的建立,给同学们传递了很多的信息,大家虽身在各地,但却能经常了解到各方面的情况。微信上,同学们经常互相转发一些时政要闻、新闻人物、处事哲理、人生感言、奇花异草、旅游见闻等内容,大家或发评论或发感言,交流各自观点,丰富了退休生活。前一段,有个同学独自驾车前往湖南看孙子,他一路走一路发微信,大家也跟着他跨汉江,过巴山……关注他的行程和走向,随时提醒他注意安全。有两位女同学身患重病,同学们给她们鼓励打气,传递关爱和温暖,而她们也在病情有所好转时,第一时间给大家报喜,让大家分享她们的快乐。一位女同学的儿子结婚,前去祝贺的同学们回来后,也不忘在群里发张照片,让更多的同学分享她的快乐。还有几位同学,与家人或和同学结伴,赴汉中、四川、江苏、云南等地旅游,他们边走边发照片,随时通报行程、宜人景色和当地风土人情。“曲江老张”还发上有画面、有音乐、有解说的视频,让大家也都跟着他出去旅游一把,饱个眼福。“冷眼向洋”同学的南非游,使大家不仅领略了异域风光,还了解到不少当地的民俗,增长了见识。

微信群还使同学们学到不少科学知识,特别是电脑知识。现代社会,是计算机时代,技术更新很快。有些同学开始学着上微信,不会发照片,一些微信功能也不会使用,问孩子吧,孩子白天都在上班,不方便。有问题的同学就在群里求助,提出自己的困惑和问题,很快就会有回应。特别是远在北京的二位同学,他们不厌其烦,下载图示发到微信群示范,一次没说清,就发两次、三次;文字说不清,就语音解说;一种方法不行,就提供两三个方案供选择。有这么认真耐心的老师,很快同学们的电脑知识丰富了,操作能力提高了。

感谢微信群,使“童鞋们”又相聚在一起,叙旧聊天,使绵长的同学缘得以延续……

猜你喜欢

信群群里微信
通缉令
奶茶群里戏精多
金主爸爸的炫酷
警惕以微信群为媒介的诈骗
假如亡国之君有微信群
一滴水
微信
利用微信群营销猕猴桃的启示
在线研讨:教师专业思考的引发和深入——从“扬州历史教师”微信群的一次争论说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