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念平小小说二题

2016-05-04王念平

参花(下) 2016年3期
关键词:林荫画展

王念平小小说二题

记忆

看到一条电视新闻,严媺封存的记忆之门骤然被打开了,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因为这条消息的触动便如电影画面般一幕幕在眼前回放起来。

新闻,播音员仅用1分钟就播完了。然而,新闻对于严媺却不是60秒钟那么简单。新闻中的新闻人物——一个有着飘逸气质的男人,他曾经是怎样占据着严媺的心之领地啊。

平日里几乎不看电视的严媺,那晚鬼使神差地看了新闻频道,没想到看到的第一条新闻就这样打乱了她平静的心绪,勾起她对往事的痛苦回忆。

严媺独坐客厅,闭上眼睛,她不想驱逐那些往事,她现在已经没有能力驱逐它们了,她能做的只有纵容自己去详细地打捞那些往事。想当初,从网络两端的聊天、交心,到相约走向蓝天白云下的花溪小径,那个让她欢喜加忧愁的男人,那个才情横溢的穷画家,用他忧郁而多情的眼睛读她、触摸她,让对爱情充满美好向往的她第一次体验到一种刻骨铭心的心灵悸动。多少个夜晚,她总是做同样的梦,梦见自己站在夜路的尽头,凝望一扇隐藏在万家灯火里的小窗,窗前那个奋笔作画的穷画家,偶尔会停下笔来凝视桌前镜框中她的倩影,嘴里喃喃地叫着她的名字,还说着要给她创造幸福生活之类的痴话……梦的力量带给她巨大的勇气,她放弃了矜持,主动向心爱的人靠拢,加上彼此都有的画家梦,他们的爱情在疯长之后很快发展到耳鬓厮磨、相互拥有灵魂与肉体的二人世界生活。在他的影响与指导下,她的画技也渐入佳境,幸福与成就感成为她生活的主旋律。

然而,因为他的日记,严媺心中的爱与幸福的大厦在那个夜晚突然坍塌了。那夜,严媺等他回家,在无聊与好奇心的驱使下,她打开了他放在枕头下的一本日记本。随着翻阅页数的增多,严媺的心也一点点地向冰窟坠落。“啊!这不是真的!”她竟然叫起来。但是,事实告诉她,日记本是他的,日记里的每一个字都是他的笔迹,一切都是真实的。她看得浑身发抖,痛苦得心脏几乎要停止跳动。她做梦也想不到,她深爱的男人竟然有着如此不齿的经历。他在一篇日记中写道:“亲爱的媺,我好悔恨啊!当初,为了筹办个人画展,为了尽快出名,给我心爱的媺创造富足的生活,给我心爱的媺营造一个童话般的世界,我竟然在那个醉酒之夜跟一个生活寂寞的女富豪做了一笔交易,用我的身体换得她的一笔钱,我用这钱举办了一个隆重的画展,我也因为这个画展开始在圈内有了名气,而后事业开始蒸蒸日上。我成名了,但是我的心却一直浸泡在煎熬之中。我不敢把那件肮脏的交易告诉我心爱的媺,我不知道视爱情如生命的她知道后会不会原来我,我的心日日夜夜在挣扎,我多么希望获得她的拯救啊。可是,每次面对我心爱的媺纯洁的眼睛,我就觉得自己肮脏无比,是的,我肮脏的身体不但在玷污她的身体,还玷污了她纯洁的灵魂,我越来越觉得我没有脸面面对她了。我心爱的媺,你不知道,其实我无时无刻都想当面告诉你实情,请求你原谅我的肮脏与卑贱,可是我害怕失去你,我鼓不起勇气,我的生命不能没有你,我唯一能做的只有隐瞒与忏悔,以及用我一颗忏悔的心去好好爱你……”这本日记本,那天从早晨到晚上一直放在他的枕头下,肯定是他走得匆忙忘记藏了,以往,严媺从没看到他在枕头下放过日记本。看完,她把日记本放回原处,开始回忆起他们在一起的那些如梦境般甜蜜日子中的点点滴滴。可是甜蜜的往事并不能让她释怀,痛楚与愤怒已经完全占据了她的心,她做不到因为他的忏悔而淡然面对。在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她给他留下一封信,最终悄然离开他们的爱巢,离开这个即将成为她丈夫的男人。很果断地,她切断一切他能联系到她的方式,她要让他的丑陋影子彻底在她的眼前消失。

此后,严媺每天把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几乎不给自己停歇的机会。就这样,10多年里,她从普通的杂志社记者一直升到如今的副主编的职位,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也在心底烟消云散了。

可是,就是这么一条简短的新闻,让严媺平静的心海再次波涛汹涌起来,她这才明白单靠毅力无法战胜感情这个魔鬼。

“也许我当初真的太绝情了,我为什么不能原谅他,何况他已经为自己的行为真心忏悔了。唉,即便不原谅他,可是他的作品我也不能原谅吗?”她在心里问自己。

严媺决定去观看他的画展。新闻报道说,他的作品画风质朴,自成一家,能给观赏者带来美的感受。新闻没有造假,她也不会忘记,当初在他们认识、相爱的两年里,他几乎一无所有,但他“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精神一直感动着她。他曾经坚定地对她承诺,一定会给她创造出如童话一样的美好生活。他的诺言似乎还在她的耳畔回荡,她很想知道他现在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她想从他的画作中捕捉一些关于他的信息。

画展已经举办多日,现场也已看不到他的身影。严媺在他的每一幅画作前凝视着,沉思着,看得出,他的作品比起当年的稚嫩与浮躁更显成熟与大气。欣赏着他的一幅幅作品,她感觉心里有一种暖流正在汹涌。他的一些作品完全可以传世,这足以说明她当初的眼光,她一直坚信他的才华终不会被淹没。

后来,严媺的目光在一幅既熟悉又陌生的人物画上定格了,画名叫做《向往》。画中的女子,目光洁净温柔,对生活充满无限向往,特别是她左下颊的一颗美人痣,似乎在向世人展示她的与众不同。面对这幅画,严媺沉思良久,之后禁不住伸手去摸自己的左下颊。她也有一颗美人痣!这痣的硬度刺痛了她,而且,有一种战栗分明从手指一直传递到她的全身。她几乎要惊叫了,画上的人分明就是10年前的她——那飘逸的长发,美丽的微笑,坚毅而自信的目光,连表情都跟当年的她一模一样。

在一个角落里,严媺寻找到了介绍他的成就的宣传册。宣传册的封面上有他的照片,他的眼睛那么深沉,神情那么凝重,他的头发已经灰白,长长的胡须也显出一丝疲惫,这些都在告诉她,他的心是经历了怎样痛苦的打磨。她的心又是一阵剧烈的颤抖。记忆中,他的眼睛温柔而宽厚,他的艺术家气质的长发漆黑飘拂,他从不留胡须的下颌光滑洁净——他曾经的豪迈与痴情,当初是怎样深深吸引着她啊!可是,现在的他简直就是一个进入暮年的老人,他应该才38岁!

严媺再次来到那幅《向往》前,久久凝视着。最后,她拿出相机,请一名参观画展的女子给自己拍了一张照片,背景就是那幅《向往》。那女子在还她相机时看着她的脸突然惊叫起来:“你就是画中人吧?你看,画上的人跟你多像啊!你肯定是这幅画的原型。”她只对女子笑笑。

照片洗出来了,严媺站在《向往》的右侧,与画中的女子“比肩”而立,她们的神态、表情几乎无异,稍微不同的是,画上的女子很青春,也笑得很灿烂。她给照片起了个名字:《永远的记忆》。照片,被她精心装裱好后置身于案头最显眼的位置。

不久,严媺读到了他的自传。他在书中说,他立誓做一个独身主义者,他要用画去温暖这个世界,也要用画来告慰一个当年因为他的过错亵渎了爱情而永远离他而去的,一个纯洁的天使一般的女子。

其次,由于高中实验难度较大,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实验技能有较高的要求,学生独立操作无法有效完成实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采取分组实验的方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任务的分配,充分调动小组内每位成员的积极性,保证实验人员配置的最优化,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从而提高化学实验的操作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读完他的自传,严媺给书安排了容身之地——他的自传牢牢贴在《永远的记忆》的后面,书和画,形成了一个无法分割的整体。

理想

多年前,我看过一部电影,故事结尾时的一组镜头十分经典与唯美:一条看不到尽头的林荫路,两边整齐、对称地种植着银杏,正是初冬的黄昏,有风吹过,树叶簌簌飘落,天地一片肃穆、悲壮。林荫路上,女主人公俏丽的脸上目光柔中含刚,胸前一条紫色的围巾在风中飘舞,她迈着坚定的脚步一直向前走着,走着,直到“剧终”二字跳上银幕。电影和女主人公的名字我已忘记,但这场景一直扎根在我的记忆里。

为什么我突然从记忆的深井里打捞到这样唯美的场景?因为,这场景如今就那么真切地出现在我的视野里了。如同那部久违的电影中的女主人公一样,映入我眼里的那女子,也有一张俊俏的脸,也是柔中含刚的目光,胸前也是一条紫色的围巾在随风起舞,并且,也是迈着坚定的步伐在林荫路上走着,走着。树叶簌簌飘落,偶尔吻在她的头发上、脸上,此情此景让我一度怀疑我是不是在看真人版的电影。

这是长风公园偏僻的西北方的一隅,一条由两行银杏构成的林荫路,大概百米长,那女子就那么来来回回在路上踱着步。我所居住的这栋大楼与公园仅一墙之隔,居高临下,我能把五十米开外的那路上走着的人看得很清楚。就在一个普通的黄昏,我站在阳台看风景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这独特的一幕。我被风景中的女子深深地吸引了。此后几乎每天黄昏,我准时走上阳台向那林荫路上凝望,我的目光一直追随着她,我甚至想,在不久的某日,那林荫路上一定会上演精彩的故事。我不相信那女子的故事里只有她一个主角。我在耐心等待故事高潮的来临。

但我等待的精彩故事一直没有上演。每天黄昏,那女子始终孤单一人在林荫路上踱步,直到6点公园关门才离去。也许,她在这条路上已经走了一些年头,只是一直为生活忙碌奔波的我没有发现而已。那女子三十七八岁的样子,在我看来,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她身上都蕴含着一种无法言说的高贵与优雅。我承认,我是被她的气质深深吸引了。我不知道我所住的这栋楼里还有多少男女在关注她。总之,我是最热心的关注者。

她踱步的时候始终是一副思考的样子,像在寻找灵感。我猜想,她的行为肯定与个人感情问题无关,感情受伤的女人不是这样的神情,也不需要用这样的方式疗伤。她是那么神秘。这进一步激发了我探究的欲望。她是什么身份?她从事何种职业?她为什么每天总来这里?我很快探究到了她的身份和职业,正如我所猜想的那样,她是公园北门对面那所知名学府里的一名副教授,主讲中外文学。弄清楚她的身份后,我便在一晚乔装成大学生溜进她的选修课堂来近距离观察她。课堂上,她引经据典,妙语连珠,随和而诙谐幽默,完全具备“大家”的气质。在课堂上,她的眼睛更多的是柔和,她喜欢与学生互动,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跟学生一起解答,把课堂的气氛搞得十分活跃。课间休息的时候,她会站到教室的窗边,默望着夜空,那飘逸的风采,高贵的气质,迷倒下面一片学子。我不得不承认,上她的选修课是一种精神享受。

观察了一些日子,我决定找机会与她来一次近距离“邂逅”。作为业余小说作者,我向来有喜欢跟与众不同的人物交谈的冲动,我把这称之为寻找生活中的活素材。

借着谈话的间隙,我试探地问:“郝淑兰老师,你每天在这条林荫路上漫步思考的形象太酷了,像个哲学家。”她轻笑过后,脸上慢慢显出一丝冷峻,声调随之也沉重起来:“这两年,我一直在这里思考几个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在这个知识、信息和物质大爆炸的时代,文学究竟还能不能感染人、影响人,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她说,她两年前开始在构思一部长篇小说,现在小说已经接近收尾,她希望这部小说出版后能给中国的高等教育界带来一场地震,希望她的文字能影响、触动一些迷失理想的天之骄子的灵魂。

触发她思考的缘由是,她所在的大学近年来发生了多起大学生自杀事件,原因不外乎感情困扰与生活琐事引发的一时冲动。她告诉我,两年前,她的一个得意女弟子,因为承受不了失恋的打击,有一天在她的课堂上大叫着恋人的名字跑出教室从15层楼跳下,这一幕至今仍让她无法释怀。“为了一场失去的恋情,我的这位学生,她选择那种惊天动地的方式结束青春的生命。她曾经是那么优秀,她对生活充满热爱,她有着长远的理想,可是她为什么会在那一刻走向毁灭?我在我的小说里赞美她,探究她,为她惋惜,也对她进行批判,我想以此来告诫青年学子如何正确对待生命、感情、失败与成长中的痛苦与烦恼。我至今怀念我的那位女弟子,她曾经是我心目中一颗前途无量的文学之星啊!”

“你希望你的小说能影响、感染当代大学生?”我问。

“是的。这是我的理想,我不认为我的行为是徒劳的。”她停顿了一会儿,眼睛里闪着一种亮光,“我读大学的时候曾经是一个问题女生,好在我没有做傻事,因为是一部文学作品影响、拯救了我。”

“郝淑兰老师,你每天黄昏在这条路上思考的样子已经感染了我。我想说的是,你的责任感、使命感让你与众不同,你是我们这个时代真正伟大的人。”

她摇头,笑了:“我没有你说得那么伟大,因为很多时候我也很迷茫,好在我的理想还没有迷茫。”

风,吹动她的秀发,紫色的围巾在她胸前飘舞,簌簌飘落的树叶围着她起舞,她目视前方,迈着自信而坚定的步伐向前走着,走着……

(责任编辑 象话)

王念平,文章见于《广西文学》《当代小说》《芒种》《黄河文学》《厦门文学》《草原》《延安文学》《青春》《时代文学》《红豆》等文学刊物。现为上海《新闻晨报》编辑。

猜你喜欢

林荫画展
童话画展
小兔子的画展
『六一』画展
咏国槐
重要的是过程
小小画展
跑步相会在林荫
奇妙画展暗藏玄机
枫叶
枫 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