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湘江到渭水的深情

2016-05-04韩勋

金秋 2016年12期
关键词:老师

◎文/韩勋

从湘江到渭水的深情

◎文/韩勋

1965年,解放军第47军司令部作训处参谋周美华27岁。他刚刚结束了地方的“四清”工作,回到军部,处里的同志就开始张罗着给他介绍对象了。对象是湖南省衡阳市一名小学教师卜柳霞。

2005年,西安市临潼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卜柳霞退休。他的丈夫、退休将军周美华为她赋诗一首:

南国水乡育秀柳,

刚柔相济难觅求。

巾帼须眉闯四海,

秦地时光未白流。

湖南结婚

周美华记的很清楚,两人第一次见面,少先队辅导员卜老师戴着红领巾,身穿一件深蓝色布纽扣对襟上衣,下着一条茶色裤子,头上用灰色毛线扎着两条短辫子。卜老师性格内向,举止文静,诚实稳重,周美华猜测她是贫苦人家的姑娘。这一下还真猜对了,介绍人说,她们家祖辈贫穷,日本鬼子占领湖南后,她们家逃难到了广西柳州,卜老师就是在那里出生的。解放后,全家回到衡阳,老父亲被政府安排在蔬菜公司上班,30多元的工资要养活全家8口人,很不容易,后来大儿子进饮食服务公司当了学徒,卜老师师范毕业后当了老师,家里经济情况才有所改善。

过了一段日子,在介绍人的安排下,作训处的邢参谋陪同周美华去卜老师家认门儿,受到卜老师父母的热情招待。又过了两天,处长找周美华谈话,“没别的事儿,想问问组织给你找的对象怎么样?”处长说,据组织调查,卜老师家世代都是贫农,她本人是老师当中的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又说,“你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不要辜负领导和同志们的厚望,赶紧把这个对象定下来。元旦一过,你就28岁了,到了部队规定的结婚年龄。找个星期六,把婚结了。这事不用你操心,组织会有安排。”

那个年代时兴“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要结合工作生活实际。于是周美华卜柳霞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去衡阳市民政局办理结婚证。8公里的路程,本可以乘公交车,8分钱车票,十几分钟的车程。由于作训处制定的《思想革命化公约》规定不能乘车,周美华边走边跑,汗流浃背,花了一个半小时才赶到民政局。

果真如处长所说,组织上不仅热心地为周美华介绍了对象,而且全盘操办了两个人的婚礼。1966年12月29日下午,作训处开政治学习会。会后处长宣布:今天下午提前一小时结束学习,因为晚上周参谋要举行婚礼。接着处长为每个同事分了工,面面俱到,细致入微:邢参谋负责布置婚礼会场,不贴对联,不张灯结彩,只贴“双喜”“忠”两个字;张参谋负责请学校领导和新娘父母,往返不派车,乘地方公共汽车;李参谋主持仪式,不敲锣鼓,不放鞭炮,只唱革命歌曲,背诵毛主席语录;黄参谋负责招待,用处里卖旧报纸的钱买一条大前门烟,两斤水果糖,三斤葵瓜子,四两茉莉花茶;洪参谋和万参谋为“预备队”,待命行动。最后宣布:“大家抓紧时间,各自准备。婚礼开始时间为今晚八点,结束时间为九点,现在请大家对表。”

请大家对表?跟打仗一样,马上就要发起总攻了!多年之后,周美华回忆说,那天晚上八点,婚礼准时开始,在一片雄壮的语录歌声和《老三篇》朗读声中,我和小学教师卜柳霞结为秦晋之好。在那个年代,我俩真正成了一对儿政治夫妻,欠下的恋爱课是在后来的生活中才逐步补上的。

扎根西北

1970年,周美华所在部队调防到西北,他们的家随之来到陕西。陕北高原,关中平原,以它们广阔的胸怀接纳了这个家庭,陪同他们度过了日日夜夜,见证了他们成长的足迹,也分享了他们的幸福与快乐。

在陕西,卜柳霞担任小学老师十多年。其后担任耀县文教干部、工会主席。家搬到临潼后,工作调动,先后担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部长、县委副书记、县长等职。临潼区撤县设区后,她担任第一任区长,后担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2005年从巡视员职位上退休。曾当选省、市、区人大代表。

在陕西,周美华则历任作训科长、副团长、团长、师参谋长、师长、副军长、兰州军区副参谋长。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被评为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先进工作者,1998年当选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夫妻两人,一个在地方,教书育人,桃李芬芳,从政为民,鞠躬尽瘁。一个在部队,金戈铁马,出生入死。两人的工作、职业没有直接的关联,却有着一次激动人心的交集。1985年,副军长周美华率部参加南疆自卫反击作战,捷报频传,各省市慰问团先后赴前线慰问。时任临潼县组织部副部长的卜柳霞作为军属代表,参加了西安市慰问团,夫妻俩在前线部队驻地见面了。慰问团慰问了10天,听英雄事迹报告,看战斗场面录像,深入营地、坑道、猫耳洞、医院,代表团成员深受鼓舞、深受感动。卜柳霞叮嘱丈夫多打胜仗、保重身体。丈夫说自己一切都好,请她放心。

卜柳霞不知道的是,丈夫在战场上曾经三次遇险。一是前往一线阵地侦察,走到交通壕一个拐弯处,身后一副团长大喊一声“不要动!”周美华以为自己踩上了地雷,低头一看,才看到是由引爆线连接起来的6个手榴弹,再往前走一步,一触即爆。二是同军后勤部副部长等人去某无名高地解决猫耳洞内战士生活保障问题。周美华在一棵榕树下用望远镜观察敌方阵地,那位副部长连声催他赶快离开。周美华被催得不耐烦,向副部长发了火。谁知他们一行离开榕树100多米时,敌方便向他们刚才停留的地方发射了一群迫击炮弹,那棵榕树被炸成了好几截。三是跟随大军区首长视察前沿阵地,遭到敌方炮火轰击,炸坏两辆吉普车和部分工事。炮弹快要落地时,周美华与其他同志一起扑到大军区首长身上,化险为夷。

带兵打仗,是一名指挥员的神圣使命。在支援地方建设中,周美华同样交上了一份优异的答卷。1975年,时任副团长的他率120名士兵进驻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挖掘现场。在一年多时间里,在考古人员的指导下,开挖、移动近万方土,终于让沉睡千年的兵马俑见了天日。如今兵马俑名扬天下,有谁知道其中也有周美华与120名战士的功劳?

重返故乡

十多年前,周美华、卜柳霞先后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夫妻俩年事渐高,但壮志千里,依然为各自的事业忙碌着,奉献着,快乐着。

卜柳霞一退休,便担任了临潼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不辞劳苦,兢兢业业。十多年来,她的足迹走遍区内各个街办、乡村,指导、协调基层关工委工作,看望留守儿童,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为他们送去关爱,送去生活与学习用品。

周美华退休后则当起了作家。他静下心来,搜集资料,回忆过去,抒发情怀,先后写了《我的故事》《往事如诗》《岁月似歌》《军旅如画》《笑谈》《基层防事故92招》等6本书,在军内外传为美谈。

湖南,是养育他们夫妻两人的故乡,也是他们曾经学习、工作过的地方。那里有乡音乡情,有牵挂他们的亲友、同学、同事,他们也时时把湖南挂在心头。退休了,时间充裕了,夫妻两人多次回湘探望,实现了多年来的夙愿。

周美华曾经就读过的湖南邵东县第一中学和第三中学都是全省重点中学。邵东一中是一所历史名校,2005年,该校举行百年庆典,校长、校办主任,以及曾经带过周美华代数课的八旬教师,专程来到西北,邀请周美华参加校庆,他欣然答应,并为学校题词:百年学府,一代摇篮。后来这8个字被镌刻在一块巨大的景观石上,景观石摆放在母校大门口,每天迎送四千学子。

卜柳霞陪同丈夫重返湖南,受到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周美华在校庆大会上代表校友发言之后,立即被新老校友围了个水泄不通,有要求签名的,有请求接受采访的,应接不暇。当晚,周美华赋诗一首,纪念盛会。

古今学府享盛名,

培育桃李四海闻。

一代娇子同聚首,

神州自有后来人。

2009年、2014年,卜柳霞曾经就读过的湖南省立第三师范举行师生聚会,周美华陪同夫人,两次回到衡阳市,与大家一起叙说往事,重温师生情谊。

衡阳,有卜柳霞的家,有她曾经执教的环城南路小学。衡阳,也是他们两人结婚的地方,是走向金婚的出发点。衡阳有回雁峰,所以也叫雁城。周美华,卜柳霞,两只飞往北方多年的雁,如今又双双飞回老家。从空中俯瞰雁城,与亲友叙说往事,激动之情自然溢出言表。

猜你喜欢

老师
老师,我总是想起你
好特别的老师
“制定”和“制订”
老师都做过哪些糗事等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追老师
请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