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东南州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互动发展研究

2016-05-04

2016年11期
关键词:互动发展农业产业化

陈 烦



黔东南州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互动发展研究

陈烦

摘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典型的少数民族区域,是国家精准扶贫的重点区域,也是贵州省黔中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研究综述出发,分析了黔东南州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互动发展现状,发现了黔东南州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最终提出了探索黔东南州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为黔东南州农业经济、城镇化和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村城镇化;互动发展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东南州)是典型的少数民族区域,是国家精准扶贫的重点区域,也是贵州省黔中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研究综述出发,分析了黔东南州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互动发展现状,发现了黔东南州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最终提出了探索黔东南州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研究综述

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之间的关系研究一直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辜胜阻(1991)在《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一书中最早对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发展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彼此之间的发展存在互动的关系。石忆邵、顾萌菁(2001)分析了农业产业化与自下而上城市化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农村城市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共生模式,通过共生模式的发展推进农村城市化与农业产业化协调联动发展。沈维凤、吴立新(2002)从认识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条件入手,分析了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要从政策、科学规划农村小城镇、统筹部署农业产业化、积极引导农业企业向农村小城镇集中等方面协调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孙久文、闫昊生(2015)比较了城镇化与产业化的国际模式,指出我国城镇化与产业化协同发展的状况与问题,提出从产业体系、城镇体系、产业结构的协调、产业创新的发展推动二者协调发展。从上述文献中看出,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之间存在相互的依存关系,因此要将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结合起来发展,共同促进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二、黔东南州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发展现状

2014年黔东南州农业总产值124.55亿元,同比增长6.8%,在生产总值当中占比达到17.75%。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农业有效灌溉面积不断扩大,从2013年的13.67万公顷增长到2014年的14.93万公顷,增幅达到9.2%,农业机械总动力从2013年的275.94万千瓦增长到2014年的290.1万千瓦,增幅5.1%。主要农产品产量不断得到提升,粮食作物产量从2013年的110.03万吨增长到2014年的118.77万吨,增幅达到7.9%,油料产量增加了8.5%,棉花增加了16.7%,增幅最大,麻类、糖料、蔬菜、瓜类都有所增长。黔东南州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2014年黔东南州农业园区达到32个,其中省级重点园区6个;

省级龙头企业增加到34家,新增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6家;新增农民合作社43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998家;2014年黔东南州有1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98个,同比增长11.9%。

2014年黔东南州城镇化率为35%,同比增长2%,比2010年城镇化率高8.6个百分比,比贵州省低5.01个百分比,比全国低19.77个百分比。城镇化基础建设不断完善,主要包括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增加、绿化覆盖面积增加;2014年黔东南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9万元,同比增长10.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0.61万元,同比增长14.7%。农业总产值、农业产业化水平与农村城镇化水平几乎是同步增长。

三、黔东南州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黔东南州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1.黔东南州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缺乏

黔东南州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缺乏,一方面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政府和金融机构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支持能力不足。据统计,黔东南州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处于自发的状态,机构不健全,没有章程,得不到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支持,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商行等支农主力银行由于信用环境、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不够,加之对农业产业化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品牌建设、农业科技推广、成果转化、市场开拓、农业生产基地建设等各方面投入不足,延缓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2.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能力弱

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能力弱是制约黔东南州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大瓶颈,2014年黔东南州省级龙头企业增加到34家,新增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6家,没有国家级龙头企业。由于黔东南州是典型的贵州喀斯特地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布零散,大部分龙头企业经济实力弱,经营规模小,很难形成集群发展的趋势,加之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经营水平不高,技术创新不足,产品品种单一,加工程度不深,产业链条不长,产品附加值不高,严重影响了龙头企业的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1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仅198个,与贵州省其他州市相差甚远。

3.农产品精深加工度不够,产业链条较短

目前黔东南州主要农产品虽然都有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但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不高,产业链条整体偏短,精深加工程度不够,农业产业化经营效益不高,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附加值不高。据统计,发达国家农业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比重为1:3,而黔东南州的比值为10:1.2,农产品加工增值少。根据调查黔东南州的种植业中有72%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产业链处于产销层次上,养殖业中有82%的专业合作组织的产业链处于产销层次上,这说明黔东南州大部分农民还在出售初级农产品,他们从整个农业产业收益中获得的收益还十分有限。

(二)黔东南州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1.农村城镇化缺乏科学的规划与管理

一方面,黔东南州农村城镇化缺乏科学的规划和布局,几乎全是乡镇根据各自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制定和实施,且很多规划落地实施难。2014年黔东南州共有196个乡镇,如何整体规划和布局这些乡镇实施城镇化发展已成为当前区域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课题。另一方面,黔东南州农村城镇化发展忽视了小城镇特别是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小城镇与县市城市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难以形成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城镇体系。当前在黔东南州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特色城镇,比如:黎平肇兴、凯里下司、剑河岑松镇、从江下江镇、丹寨兴仁镇、雷山丹江镇、榕江忠诚镇,但特色城镇布局分散,难以形成城镇群,凝聚成为发展合力。最后,黔东南州农村城镇化存在城镇空间扩张粗放式、无序化,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现象。黔东南农业城镇财政收入普遍较低,在国道、省道、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规划过程中没有话语权,难以实现城镇有序的扩张,与此同时,黔东南州绿地和公共设施用地比例偏低,城镇布局凌乱,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等都缓解了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步伐。

2.农村城镇化缺乏产业支撑

农业是城镇化发展的基础,是城镇化发展的动力,然而在黔东南州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产业支撑匮乏的问题。2014年黔东南州农业总值为124.55亿元,仅占一二三产业产值的17.6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虽然形成了中药材、茶叶等特色轻工产业,绿色有机蔬菜、弥猴桃、油茶、蓝莓等现代高效农业,但是黔东南州的工业基础薄弱,产品附加值不高,规模经济效应不强,聚集效应不大,结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农村城镇化进程。

四、黔东南州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对策

(一)以农业产业化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

利用黔东南州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横向、纵向关联效应,通过农业产业化发展,形成推进农村城镇化的凝聚力,带动农村城镇化发展。以农业产业化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具体他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继续推进黔东南州现代化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强化现有省级、州级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积极引入规模以上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入驻,配备服务园区农技人员,强化服务园区从业人员培训,推进园区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以园区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进而推进农村城镇化发展。2.做大做强黔东南州龙头企业,为农村城镇化提供产业支撑。强化省级、州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扩大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探索龙头企业精深加工深度,延长农业产业化发展链条,增加农业生产附加值,推进农村城镇化发展。3.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强化农村城镇化产业支撑。推动锡利贡米、丹寨硒精米、锌硒米、从江沙田柚、岑巩文旦柚、雷公山杨梅、雷公山银球茶、清明茶油茶、麻江蓝莓等特色种植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推动从江香猪、黑毛猪、三穗麻鸭、天柱螺鸭等特色养殖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4.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鼓励农民发展专业化合作组织,科学制定专业化组织的规章制度,通过组织的建立强化农民在市场中的地位,通过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加工、销售、服务等环节在农村聚集,推动农村城镇化发展。

(二)以农村城镇化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一方面,科学构建“一核两极、三轴三区”的城镇空间体系(一核:是以凯里市为核心;两极:黎洛、镇远为新的增长极;三轴:东部、南部及北部三条城镇发展轴;三区:三个次区域分区),强化城镇空间体系与乡村居民点体系{中心村级(含农村新型社区)、基层村级和其他居民点3个层级,其中中心村级(含农村新型社区)、基层村级是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主要载体,并以此引导农村居民点集中建设}的连接与融合,形成城镇化体系的聚集、辐射效应,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农村城镇化的三大功能,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第一,充分发挥农村城镇化的加工功能,利用城镇化形成的农业龙头企业对农产品进行初、精、深加工,延长农产品加工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第二,充分发挥农村城镇化的流通功能,以城镇化进程中的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农产品消费者,扩大农产品消费市场,从而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第三,充分发挥农村城镇化的服务功能,通过城镇为周边农村提供专业化生产服务,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作者单位:凯里学院科研处)

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自筹经费项目“黔东南州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互动发展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4ZC168;凯里学院重点扶持学科-应用经济学建设项目成果(KLXY-11)。

参考文献:

[1]辜胜阻.农村城镇化是西部重大战略工程[J].经济界,2000(6).

[2]沈维凤,吴立新.论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J].求索,2002(5).

[3]徐清照.论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的同步推进[J].东岳论丛,2003(2).

[4]张贞,曾令秋.促进农业产业化与新型城镇化良性互动[N].人民日报,2014-8-26(7).

[5]沈山.农村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协同发展模式及区域发展策略[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14(5).

[6]2014年黔东南州统计年鉴.

作者简介:陈烦(1987-),男,汉族,湖南邵阳人,硕士研究生,凯里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

猜你喜欢

互动发展农业产业化
南昌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苗族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
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现状及完善途径
邛崃市农业产业化的问题与对策初探
农业产业化的战略意义与未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