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俄罗斯民族性格对其对外政策的影响

2016-05-04宋姗姗

2016年11期
关键词:俄罗斯

宋姗姗



浅议俄罗斯民族性格对其对外政策的影响

宋姗姗

摘要:民族性格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状况,更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内政与外交的政策走向。因此,无论一个国家是强或弱,都应对于自己本国的民族性格有一个准确的把握,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民族性格中的积极因素为国家与民族的内政、外交服务。在本论文中,笔者主要论述的是民族性格对于一国对外政治的影响,在这里以俄罗斯为例。在本论文中,笔者将介绍影响俄罗斯民族性格形成的诸因素以及俄罗斯主要的民族性格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俄罗斯民族性格对其对外政策的影响,对此进行案例分析,最终得出笔者的结论,即:俄罗斯民族性格在其对外政策的制定中产生着一定的作用,积极应对民族性格的影响,对于俄罗斯来说至关重要。

关键词:民族性格;俄罗斯;对外政策

一、影响俄罗斯民族性格形成的诸因素及其民族性格特征

在分析俄罗斯民族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之前,需要对民族性格进行简单的概念介绍:民族性格是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是一个民族的共同特征,一个民族性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该民族的文化和历史。[1]

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形成与演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民族性格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地理与自然、宗教等因素之外,在其民族国家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几个关键时期发生的重大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对其民族性格也曾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一)地理与自然因素

地理位置与在此地理范围内的自然状况对民族性格的形成的影响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可以说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铸就了俄罗斯民族性格。按照19世纪俄罗斯著名思想家恰达耶夫的观点,俄罗斯“即不属于欧洲,也不属于亚洲”。如若将其归为欧洲国家,但实际上其国土面积在亚洲的部分占有亚洲1/3的陆地。但若将其简单地化为亚洲国家,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俄罗斯的发源地在欧洲,而其首都与国内的大型城市亦在欧洲,简而言之: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欧洲。俄罗斯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促使其政治、文化、民族性格、历史等发展的过程中深受来自东西方文化的影响。故而,俄罗斯民族的形成及其发展历程中可见到来自于东西方文化的因素。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地跨欧亚两大洲,国土面积为1707.54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2]同时俄罗斯大部分的国土处于高纬度地区,纬度较高导致此部分地区的气候较为寒冷。历史上,有诸多的学者曾研究过地理环境对于人类所产生的影响做过研究:古希腊时代,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认为人类特性产生于气候;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认为地理位置、气候、土壤等影响个别民族特性与社会性质;希腊半岛处于炎热与寒冷气候之间而赋予希腊人以优良品性,故天生能统治其他民族;1881年英国历史学家巴克尔(H.T.Buckle)在《英国文明的历史》一书中认为个人和民族的特征服从于自然法则。[3]由此可见,诸多的思想家认为民民族特性(性格)的形成深深根植于其民族所的自然环境之中。由于受限于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因此许多持决定论的思想家的观点为经受得住历史与科技的检验,然而这不能否定地理环境对于民族性格所能产生的影响。辽阔的国土面积,漫长的严寒气候使俄罗斯的民族性格呈现出这样的特点:豪迈奔放、英勇果敢、杀伐决断、极端与激进、间歇懒散等等。

(二)宗教的影响

与西方其他信奉宗教的国家相比,宗教在俄罗斯的历史上也同样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俄罗斯人对于宗教的态度极为虔诚,宗教对俄罗斯的民族性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公元988年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在赫尔松皈依东正教,立东正教为国教,强迫全体基辅居民到第聂伯河河边接受希腊神父的洗礼,这就是俄罗斯历史上著名的“罗斯受洗”,而此事件成为俄罗斯历史发展进程中极其重大的事件,对俄罗斯文化、民族性格的形成以及国家社会发展的走向影响极为深远。[4]“罗斯受洗”,作为一个很好的契机,使罗斯人摆脱对于落后文化代表的多神教的信奉,接触较为先进的文化,同时宗教的统一有助于民族的团结,同时宗教的统一亦有助于统治者对国家的治理。随着基督教的传入,东正教传教士在向东欧地区传教过程中发明的斯拉夫文也传入这一地区,斯拉夫文日后成为俄文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1472年伊凡三世娶拜占庭末代皇帝的侄女索菲亚为妻,以拜占庭国徽为莫斯科国徽,俨然成为拜占庭帝国的继承者。1492年,都主教佐西玛在复活节期表中称伊凡三世为“君士坦丁堡的新沙皇”,莫斯科是“新的君士坦丁堡”,俄罗斯的沙皇是“普天下唯一的基督教皇帝”。“世界上最大的东正教政权拜占庭帝国陷落之后,一种意识——意识到俄罗斯、莫斯科政权是保留着世界上唯一的东正教的政权和俄罗斯民族是东正教信仰的唯一承担者——在俄罗斯民族中苏醒过来。”“在俄罗斯人心目中,俄罗斯不仅是一个地理意义上的大国,而且还因为肩负着某种神圣使命而注定要成为一个精神意义上的大国”[5]出于对宗教的使命感,使得俄罗斯逐步地形成外向型的民族性格,对外扩张成为其民族与国家的一大特征。

(三)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

18世纪初期彼得大帝进行了效法欧洲的改革,改革涉及到诸多的领域,使得俄罗斯再次与西方文明接轨,并逐步地向现代化迈进。彼得一世的改革使得俄国的国力得到大幅的提升,同时增强了其在欧洲的影响力,马克思曾对彼得一世改革进行过如下评价:“为结束俄国百年来的落后状况,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普希金对彼得一世改革也做出过较高评价:“让俄罗斯腾空而起”。[6]然而彼得一世的改革是在加强农奴制的基础上实行的,其经济基础未发生根本改变,因此彼得一世的改革也未曾改变俄国落后的农奴制。改革后的俄国仍保留封建农奴制,逐步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期使得俄国的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而其所进行的“开明专制”的尝试丰富了俄国专制制度的内涵,“开明专制”的推行强化了俄国专制制度和君主制度。从俄国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叶卡捷琳娜二世开创的官方自由主义实际上既促进了西方先进思想的传播,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俄国政治的现代化。

彼得大帝改革和叶卡捷琳娜二世推行的“开明专制”作为俄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对当时俄国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也导致了俄国社会的严重分化:上层的西化和下层的东化。从而形成西方派和斯拉夫派两种对立的思潮,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形成。

综上所述,地理与自然、宗教与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等因素在俄罗斯民族性格形成过程中曾起到过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正是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才使得我们得以见证这样的俄罗斯民族性格特征:外扩性、崇尚武力、排外性、对外政策的实用主义、极端性等等。

二、俄罗斯民族性格对其对外政策的影响

影响一国对外政策制定的因素有许多,而民族性格在对外政策的制定与选择中的作用不可小觑。俄罗斯民族性格的特征在上文中已做过较为详尽的交代,在接下来的文章中笔者将结合相关案例对具体的民族性格特征进行分析,进而论述民族性格在俄罗斯对外政策中所起到的作用。

(一)外扩性相关案例分析

历史上俄国曾数次发动对外战争,自然其为战争所打出的旗号也是种类繁多,而无论如何为其所发动的战争进行看似合理的申辩,都无法掩盖其发动数次战争的本质——对于土地与利益的追逐。

18世纪,彼得一世改革之后,俄国的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而当时的俄国虽然在国土面积上占优势,却苦于在波罗地海缺乏港口,于是俄国为了得到出海良港,迫不及待地发动了对瑞典的战争。马克思曾这样评价道:彼得的“全部事业都是以征服波罗的海沿岸为转移”。[7]

1853年1月,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派出以缅什科夫为首的高级使团,向土耳其奥斯曼帝国苏丹提出,要求将该帝国境内所有东正教居民由俄国“保护”,力图把土耳其变为俄国的保护国,进而独占博斯普鲁斯两个黑海海峡,打通进入地中海通道,实现其扩张野心。[8]

俄国历史上多次的对外战争,可以说绝大部分是出于对于领土等因素的考虑,而在数次的对外战争中,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的外扩性一览无余,同时因民族性格的外扩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着俄罗斯民族不断地对外扩张,寻觅更为广阔与便利的地理位置。

(二)对外政策的实用主义

俄罗斯对外政策的实用主义集中表现在其过分地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获得、实现与维护其自身国家利益,历史上俄罗斯甚至不惜牺牲盟友的利益,可以说,这种性格特征是其精明与自私的结合体。

沙皇亚力山大时期俄罗斯对外政策的实用主义被运用得淋漓尽致。19世纪初,欧洲国家为了抵抗来自于法国拿破仑军队的进攻。1806年9月,英国、俄国、普鲁士、瑞典四国组成第四次反法联盟,反法同盟在军事上惨遭数次失败,这种情况动摇了亚历山大一世对反法政策的决心。1807年亚历山大一世与拿破仑在俄国与普鲁士边境涅曼河的一个木筏上进行私人会晤,双方签订了《提尔西特和约》,相互承认彼此在欧洲所取得的一系列权益,同时沙皇俄国加入反英同盟。俄国的做法致使第四次反法同盟以失败告终。

追求本国合理的国家利益在国际社会中是一种正当的、合乎理法的行为,然而过分地追求自身利益而置他国利益于不顾的行为则是不可取的,甚至会遭到来自国际社会上其他国家的诟病,从而影响与他国正常的国家间关系。俄罗斯历史上的对外政策中随处可见实用主义的影子,而这种对外政策方式的形成又深深受到其民族性格中对外政策的实用主义的影响。

(三)极端性的相关案例分析

俄罗斯民族性格的极端性在其针对于西方社会的态度上得到了完美的展现。处于东西方文明交汇处的俄罗斯,在历史上受到来自于东西方文明的冲击,而处在不同时期的俄罗斯对于东西方的态度也大相径庭,当然下文笔者主要论述的是俄罗斯对西方的冰火两重天的态度。

1946年温斯顿·丘吉尔访问美国,并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铁幕演说”被认为是冷战的开始的标志。随后,西方阵营积极筹划针对于遏制共产主义发展的诸多举措,而作为东方阵营的主力军与领导者前苏联也不甘示弱,制定了一些反击西方的策略。在冷战期间,形成了东西方两大对立阵营,双方在诸多的领域展开竞争。而冷战期间,前苏联对于西方国家态度可概括为“冰”。

苏联解体标志着两级格局的瓦解,冷战也随之结束。最为前苏联最大的继承者,俄罗斯在苏联解体之后,一改之前对西方国家的敌对与仇视态度,转而积极地加强与西方国家之间的互动,改善与西方社会的关系,并满含热情地探寻融入西方社会的路径。其积极融入西方社会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体现:在其私有化的目标模式上主动地选择了美国式的自由市场经济;而在其政治领域的改革,俄罗斯则极为推崇美国式的民主与自由,而这种种积极探寻西化的举措在前苏联时期是不可想象的。这一时期,俄罗斯对西方的态度可概括为“火”。

然而,俄罗斯对西方社会的这种“火”之情并未持久,当俄罗斯的改革陷入困境、出现问题之时,俄罗斯人对西方的态度再次发生戏剧性的变化,由冷战结束后的“蜜月期”跳转为无尽的指责,把国家改革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都归咎于西方,认为导致其国内改革失败的最大祸首非西方莫属,对于之前其所大加推崇的西方社会所奉行的政治与经济制度进行无情的抨击与唾弃。这一时期俄罗斯人对于西方的态度由之前的“火”反转为“冰”。

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的极端性,在其对西方的态度上得到充分地体现,这种极端性影响了俄罗斯对西方社会的理性判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俄罗斯对西方国家外交政策的制定与外交状况。

三、总结

因俄罗斯在处理乌克兰危机中的态度与政策选择,致使俄罗斯遭受着来自于西方国家在不同层面上的制裁,而在俄罗斯处理乌克兰问题相关政策的制定与选择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俄罗斯民族性格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外扩性、崇尚武力、排外性、对外政策的实用主义、极端性都或多或少地融进了俄罗斯对乌克兰问题的解决的政策选择之中。

作为影响俄罗斯对外政治的民族性格因素是否会在俄罗斯面临这种危机的紧急关头发挥作用呢?俄罗斯民族性格存在着上述的诸多特点,上文中笔者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俄罗斯的民族性格确实在俄罗斯的内政与外交的政策制定与选择中存在着影响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不可忽视的作用。而这些民族性格在其对外政策的制定中既有积极的作用也存在消极的影响,那么在俄罗斯未来的政治发展中,如何克服其民族性格带来消极影响,则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如若,俄罗斯能很好地借助于其民族性格中的积极因素,使其在俄罗斯对外政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那么俄罗斯所面临的某些困境也许会迎刃而解。(作者单位:东北大学)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民族性格.http://baike.baidu.com/linkurl=MGm9fquEX4pe86ZXWBEXhx0js5rS9bChPPCGk1WgPH73GvcCzZ9_eNC8Bd6fdQpEf0Ln5MqERAsoVdamH3Ympq

[2]360百科.俄罗斯.http://baike.so.com/doc/2195528-2323067.html

[3]360百科.地理环境决定论.http://baike.so.com/doc/6158370-6371586.html

[4]靳会新,俄罗斯民族性格形成中的宗教信仰因素,俄罗斯学刊,第4卷总第19期。

[5]同上。

[6]360百科.彼得一世改革.http://baike.so.com/doc/6109409-6322526.html

[7]360百科.彼得一世改革.http://baike.so.com/doc/6109409-6322526.html

[8]360百科.克里米亚战争.http://baike.so.com/doc/5511713-5747469.html

作者简介:宋姗姗,女,汉族,黑龙江人,硕士研究生,东北大学,研究方向:国际政治,东南亚政治与东盟。

猜你喜欢

俄罗斯
在俄罗斯感受“五一节”
俄罗斯猫展
战机在叙被击落惹恼俄罗斯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2012——俄罗斯别无选择
同舟共济
严防死守
墙怎么倒了
欲盖弥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