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道义现实主义与“负责任大国”的关系

2016-05-04刘雪卉

2016年11期

刘雪卉



浅议道义现实主义与“负责任大国”的关系

刘雪卉

摘要:本文具体分析了道义现实主义的王权型领导和中国做“负责任大国”的背景和内涵,得出负责任大国形象构建是追求王权的先导的结论,先将负责任大国形象构建起来,然后继续壮大自身硬实力和影响力,这是我国未来的努力目标。

关键词:道义现实主义;王权型;负责任大国

以阎学通教授为代表的一些学者从中国先秦思想中汲取精华,提取出一些可供现实世界借鉴的理论思想,澳大利亚学者将其总结为“道义现实主义”,而阎学通教授经过进一步完善正式系统阐释了这一理论的基础和推论①。道义现实主义主要将世界大国领导类型分为王、霸、强三类,认为美国实行的是霸权,实行双重标准原则,即同等情况下,对盟友国容忍、对敌对国严格。我们作为崛起中的大国,追求的不是霸权,而是王权,做好自己,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对所有国家一视同仁,“来而不拒,不往教之”,以有自身特色的方式引领异于西方的国际规范新潮流。

其实,中国领导人很早就认识到这一问题,不仅是由于国际社会的需要,同时也是自身悠久的传统使然,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负责任大国”的外交理念,在90年代中后期逐步确立了中国的国际角色定位,即要做一个“积极主动融入世界、具有世界影响的负责任大国”②。

下面来回顾“负责任大国”形象构建的背景和内涵,具体分析负责任大国和道义现实主义的关系。

一、背景

(一)历史背景

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终结,中国需要重新定位自己在国际社会的角色地位。伴随着国内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以及对世界市场和局势的准确把握,中国重新融入国际社会的步伐大大加快,中国逐渐要做的是维持国际和平与发展、维护国际社会稳定的举足轻重的力量,是体系的维护者③。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对冷战结束之初确立的“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战略中的侧重点进行了重新调整,逐渐开始建构有所作为、自信积极的负责任大国的身份,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

1.外交理念

首次对中国“负责任大国”国家身份作出明确、完整的表述的是1999年的《中国外交》,即“中国作为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日益突出,国际地位和影响进一步提高”。此后每年《中国外交》都明确表明中国是“负责任大国”、发挥着“负责任大国”作用,即有意识地通过建构中国“负责任大国”国家身份来塑造其自身在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国家形象④。

2.外交实践

这方面例子非常多,尤其是21世纪中国综合国力大大提升之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国牺牲自身经济利益来换取地区经济稳定,不仅向遭受金融风暴冲击的国家提供了无附加条件的紧急援助,而且坚持人民币不贬值。此次危机中国政府以积极负责任的行为,向亚洲和世界展示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中国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出了应对全球性问题挑战“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主动承担国际义务,同时呼吁发达国家在某些问题上承担主要责任,共同努力这些解决困扰人类发展的难题。2007年6月中国正式对外发表了第一部应对气侯变化的全面的政策性文件《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也是发展中国家颁布的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方案的公布和实施充分彰显了中国政府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态度。一系列国际紧急救援、联合国维和行动、制裁发动战争的独裁国家、联合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分子方面的国际社会主要活动中国都是积极主动参与,提供人力物力以及道义上的支持。

(二)理论背景

建构主义认为,身份是由内在的自我认知和外在的他者所持观念共同建构的。国家身份也是一样,在国际社会系统中,每个国家都要以某种身份与他国互动,而其他国家的反馈和评价又影响了国家对自我身份的定位。

国家身份是国家利益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其变化必然导致国家利益及行为的变化,而国家利益是国家身份的动力,并强化了国家身份及其行为。一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身份选择,直接影响着该国的对外政策。我们看到一个大国的发展,通常总是伴随着身份定位的变化。一个国家的身份定位一定程度上直接反映了该国的发展现实及发展目标,并且有关国家发展的身份的选择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一国的发展进程、趋势以及发展前景。

国际关系著名学者布尔认为,秩序是实现安全、自由、平等、正义等的条件。由于世界的无政府体系以及国家间权力不平等,在涉及国际体系和平与安全等重大问题上大国因为享有更大的权力得以发挥决定性作用,大国有能力在国际社会推行有利于维护国际秩序的政策。因此,“大国有根据所承担的管理责任对自己的政策加以调整的义务,其他国家也认为大国负有这个义务⑤。”

二、内涵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将承担相应义务,积极参与多边事务,发挥建设性作用,努力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结合温家宝总理2006年“两会”期间关于“中国已经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的发言,我们可以总结出中国“负责任大国”外交理念的基本内涵:中国将依据国家利益,在和平发展的过程中对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发展和繁荣事业作出积极贡献;积极参加国际政治、经济、安全合作并履行与国力相称的国际义务;参与制定国际规则,为全球、地区提供公共产品,对当前国际体系加以维护和改进⑥。

三、对比分析

“负责任大国”形象构建虽然是根据建构主义的思想基础,但是要达到的效果却与道义现实主义不谋而合,具体的区别在于:道义现实主义所推崇的王权国家是要以自身为标杆引领世界秩序的规范,在出现破坏国际道义和规范的情况下还要充当惩罚实施者的角色;而负责任大国构建的是积极主动融入现有国际规范,有余力则推动国际秩序朝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的形象,更多强调融入和对现有秩序的微调。相比之下,道义现实主义要更加强势和理想化,追求王权型领导的大国不仅仅要有足够的客观硬实力,还要有足够的软实力即影响力,只有其他国家愿意效仿才能起到想要的示范效果,而“负责任大国”形象构建更多是根据自身的实力和国际社会的期待而做出的反应,趋于守成,并没有要求他国也要这么做,更没有打算作为规则的执行监督者的身份出现。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负责任大国形象构建是追求王权的先导,先将自身的负责任大国形象构建起来,然后继续壮大自身硬实力和影响力,硬实力作为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必要条件,而国际影响力则是作为惩罚规则破坏者时争取国际舆论支持的重要条件,同时在此过程中可以起到反向示范效应—向所有国际行为体展示破坏规则将受到的惩罚,推动国际秩序的稳定。

最后,我们需要坚持稳扎稳打,继续做好“负责任大国”,同时提高经济、军事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朝着王权型领导的目标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

注解:

①见其专著《世界权力的转移:政治领导与战略竞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9月。

②吕晓莉:“‘中国责任论’语境下‘负责任大国’外交理念浅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第4期。

③李宝俊,徐正源:“冷战后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的建构”,《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1期。

④吴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建构”,《社会主义研究》,2014年第4期。

⑤赫德利·布尔:《无政府社会:世界政治秩序研究》张小明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p162

⑥吕晓莉:“‘中国责任论’语境下‘负责任大国’外交理念浅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第4期。

作者简介:刘雪卉(1993-)女,汉族,河南人,硕士在读,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