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如何构建铁路职工培训一体化机制的思考

2016-05-04何永坚

2016年11期
关键词:铁路职工一体化机制

何永坚



新时代如何构建铁路职工培训一体化机制的思考

何永坚

摘要:当前,路局面对西南铁路现代化加快发展的新形势,同时面临着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适应岗位新要求的考验。本文阐述如何通过铁路职工培训一体化机制建设,促使职工观念,从“要我学”向“我要学”逐步发生转变,有力推进铁路职工素质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发展;铁路职工;培训;一体化;机制

当前,路局面对西南铁路现代化加快发展的新形势,同时面临着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适应岗位新要求的考验。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实现人才队伍在数量上快速扩充、在质量上跨越式提升,必须建设数量充足、素质精良的人才队伍。如何快捷有效的提升职工队伍素质、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促使职工转变思想观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之适应当前的发展需要,成为目前职工教育工作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在构建完善的培训机制、考核机制、使用、待遇一体化机制的基础上,要不断发现、解决管理和现场在执行规章制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步解决职工学习的内动力问题,逐步实现从注重结果考核向注重过程考核的转变,从而确保职工培训考核使用与待遇一体化工作闭环管理的良好运作。

一、构建培训机制,努力实现“三个转变”,提升培训质量

当前,在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努力提高职工技术素质上面临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一是职工队伍中人才结构不合理,高素质的人才仍然比较匮乏,从我车间来看:文化程度方面,在岗工人队伍中,初中及以下占25.7%,高中及技校占25.8%,中专占41.2%,大专及以上仅占7.3%。技能等级方面,技术工人中,高级工43人,占39.4%;技师6人,占5.5%;高级技师0人。二是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运用,对职工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高铁CTC全新的信息化行车设备相继和即将投入运用,对现场职工的综合素质和合理利用设备保证安全的能力提出了挑战。但最大的问题还是来自于观念上的不适应。首先是组织管理上的不适应,职工教育观念僵化,在很大程度上只满足于完成培训任务,而忽视了“实用、实际、实效”的要求,培训考核流于形式,培训效果不明显。其次是学习观念上的不适应,职工学习观念陈旧,自主学习意识差,“行车都是熟练工种,干的多自然就会了”的错误认识大有人在。为此,必须在培训的模式和教学方法上努力实现“三个转变”,积极构建培训考核机制。

(一)培训方式以理论讲解为主向以技能操作传授为主转变

接发列车和调车作业是车站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各站作业方式、作业性质、人员素质各有差异,对部分小站长时间不从事调车作业而技能生疏的车站值班员、助理值班员,若遇特殊情况需调车时束手无策。这时应该要把培训工作重点放在实作培训上,以调车作业车站作为培训基地分期分批尝试进行现场教学,除了严格按照《调标》项目对信号、联控、观速、观距等基本技能进行了强化培训外,还突出强调作业过程中干部把关盯控的基本制度以及防溜卡控措施。通过理论学习、现场观摩、实作演练等循序渐进的教学手段,逐步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为紧急情况“人尽其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训目的以会背为主向会干为主的转变

学习和培训的目的在于运用,而培训效果最终是通过对操作技能掌握的程度来检验的,但技能水平的提高又是通过理论和实践的不断结合而实现的。因此,在职工的日常业务学习过程中,班前规章试问这种形式承担了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转化的纽带作用,其方法就是将各岗位工种规章试题化、核心化、精细化,便于职工易学、易懂、易记、易用。规章试问内容要结合工作实际和阶段适应性培训内容和相关要求细化制定,车站管理干部有针对性地每周拟定4-5题并提前公布出来,对职工进行循环抽问,当场公布答案结果,及时点评、解释或宣讲。

(三)培训形式以考试为主向以对规考核为主的转变

在实施培训工作的过程中,把对规对标作为检测评估培训效果的重要手段予以实践,通过对规对标及结果的分析、考核,找出职工在规章理解、标准执行方面存在的差距,并适时开展针对性的补强培训,进一步激发职工钻研业务的积极性,形成学、练、比的良好氛围,促使职工自觉把“上标准岗,讲标准话,干标准活,交标准班”落实到每个工作岗位,最终达到安全生产优质、高效的预期目标。

二、构建考核机制,坚持对规对标,不断细化过程考核

着重于抓对规对标,内容涵盖《技规》、《行规》、《站细》及相关岗位作业标准和规章、文电要求。

车站管理者对标。充分利用各种会议时机不定期对站长进行培训,强化管理知识和行车知识的学习,特别是突出了应急处理能力方面的培训。组织站长和其他管理人员进行TB/T1500.6无联锁接发列车对标演练,然后由他们指导车站职工开展对标学习和培训,有效地促进了一线管理者应急处理能力和现场卡控、把握重点能力的提高。

分工种对规对标。各岗位一班工作标准和一次(批)作业标准的对规对标。车站管理者开展日常岗位跟班对规对标,在对标过程中车站管理人员根据职工素质状况,具体、深入到作业标准中对操作要点、程序、工作用语、突发问题进行点评指导,做到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扣分情况纳入班组评比考核中。

长时间坚持对规对标,加强职工按章作业的意识,避免职工违章蛮干的情况发生。对规对标的进一步深化、细化,使其在提高职工业务技能方面短、平、快的效果逐步凸现出来。一是对规对标有理、有据,内容针对性强,为中间站提高职工业务学习效果指明了方向。二是将职工业务素质、技能水平、业务考试、岗位业绩等紧密结合纳入一体化分配考核,对促进对规对标的落实起到了较好的激励作用。三是对职能部门和兼职教师履职能力提出了挑战,有力促进干部作风的转变和素质的提高。

三、培训考核与使用待遇的有机结合,发挥出一体化机制的作用

以提高培训质量为基础,以严格对规对标为考核手段,使职工的素质和能力差异充分暴露出来,并与使用、待遇紧密挂钩考核,逐步实现人尽其才,强化基础,加强基层管理,提高职工基本功水平。

(一)考核结果与人员岗位挂钩

在实施一体化工作进程中,对规对标这一平台为实施职工竞争上岗、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创造条件,车站对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不能满足岗位要求的职工予以调整,把技术好、素质高的职工选拔到班组长岗位上;选定条件较好的车站实行竞争上岗,将业务素质作为竞争上岗的主要条件之一,不达标者调整工作岗位或待岗培训,逐步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通过对规对标素质考核,使用与待遇紧密挂钩,增强职工危机感和紧迫感,增强职工责任心,提高工作质量。

(二)考核结果与待遇挂钩

深化“对规达标”活动,以“岗位明星、业务尖子、技术能手、安全标兵等”评定工作为抓手,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车站对这些业务尖子和技术能手除给予精神和物质方面的表彰奖励之外,还要大张旗鼓地开展学习宣传,在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待遇上倾斜,并予优先提职晋级等。在职工中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激励和鼓舞广大职工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创先进的局面。

通过一体化工作的开展,机制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决定了工作的实效性,职教工作只有在实践中持续不断地加以改进,勇于创新,才能符合形势要求,适应现场需要。职工培训考核使用与待遇一体化工作的全力推行,促使职工观念从“要我学”向“我要学”逐步发生转变,有力推进职工素质的整体提升。(作者单位:遵义车务段)

猜你喜欢

铁路职工一体化机制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探讨健康教育在慢性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价值
加强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的研究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新形势下提高铁路职工教育培训质量的途径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