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甄嬛传》看汉英翻译中的文化盲区
2016-05-04牧瑶马子君李清
牧瑶 马子君 李清
摘 要:影视剧输出作为文化输出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如何认识并发现英汉翻译中的文化盲区,理解原意,通过对两国文化差异的比较并采取以点到线,连线成面的方法,分析探讨翻译技巧,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甄嬛传》 影视输出 汉英翻译 文化盲区
引言: 《甄嬛传》登陆美国主流电视台,影视作品输出的英译交流必然使得我们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而英译过程中出现的盲区和问题严峻,亟待解决。本文通过对称谓(自称,尊称,职位)翻译方法的探讨,提出相对应的翻译技巧,使影视剧中的中国文化能更好的传播。
1.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2013年一部著名的宫廷剧《甄嬛传》火遍街头巷尾,也吸引了美国主流电视台的注意和引进,在这部古色古香的宫廷剧里,每个角色都充满特色,语言大多意义多重,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体现。中美两国文化不同,语言不同。如何将一部影视剧的翻译被他国人民所接受。就是我们这个课题所要研究的内容。
2.理论原则
在汉英互译中,由于文化差异,在翻译中也无法做到完全对等的翻译。[1]在字面上看与原文相同,但在英汉翻译中,相同的语言形式不一定能起到相同的效果。同时,做为影视剧的翻译,要求及时性和接受性强,所以大多数的翻译可选择动能对等。
此外,在跨文化交际中,英语和汉语也处于两个不同的范围之中。人类学家霍尔提出高低语境这一概念。汉语属于高语境语言,英语属于低语境语言。在影视剧的翻译中,这也成为一大难点,例如在甄嬛传中有大量的“暗语”。就像安陵容被打入冷宫,甄嬛听到后命令身边的太监要“好好照顾”安陵容,如果按照低语境直接翻译为“take care of her”,就与原本的意义相反,甄嬛在这里的意思是要太监们好好看着安陵容,并且不能给她好的照顾。
2.1文化中能够找到相类似但是不尽相同的翻译
2.1.1贵族等级翻译
我国古代就有公侯伯子男五爵,西方的贵族等级是按照我国的爵位翻译过来的。在汉语中,通常以英国和法国的贵族制度为参考,将西方贵族制度依中国爵位分为五个等级,依序是:公爵、 侯爵、 伯爵、 子爵、 男爵,与中国文化中的“公侯伯子男”一一对应。可以互译。
2.1.2中西方身份翻译的一些相同之处
我国古代的太子与西方的王储意义相一致,可以互译。如太子可译为crown prince。在中国古代的宫女与西方封建时期女仆意义基本一致,这样可以直接把这些词汇翻译过来,不用再进行再翻译。
2.2两国文化中没有相对应的翻译及翻译方法探究
a.音译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里,后宫各位嫔妃虽都为皇上的妻子,但她们之间有等级之分。除了皇后可翻译为与西方文化中相当的王妃,其他嫔妃等级,则不可意译。而在西方王的妻子统称王妃,没有特殊称谓。称谓意译并不能让外国人完全理解,所以建议采用音译的翻译方法,如:答应,才人,贵人等,但这种翻译方法有局限性即不了解其包含的中国古代后宫等级的含义。所以不建议作为影视剧的字幕翻译,建议作为剧本或文本翻译。例如在杨宪益先生翻译的《长生殿》中,直接把杨贵妃翻译为“Lady Yang”,[2]这样虽然突出了姓氏,但并没有表明身份,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可能无法理解。
b.根据文化内涵翻译[3]
有些称谓作为中国文化的特有组成部分,可以根据其文化含义进行翻译。由于称谓的范围太过广泛,[4]不适宜具体细致的研究每一项,故在此只选择一下三项作为例子,探究翻译方法。
1.自称
自称作为生活用语一个基本的部分,是翻译中需要重视的,但在如今,不论是文本翻译还是影视剧翻译,一些自称只是选择了英语用语中最基本的I.Me等代词,不能区分的人在自称方面的不同地位和阶级。如“朕”,“朕”作为古代皇帝的尊称,代表的是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但在一些翻译中,仅仅翻译为“I”,“Me”。建议翻译为:“Exclusive I/ Me”.即表现了自称,又在此强调了这个自称的独一无二性。二要传达出中国自古以来以谦逊为美德的传统,如“微臣”,并不能翻译为“small official”因为这里的“微”并不表示小的意思,而是地位等级较低的一方对地位较高的一方表示尊敬,所以转译为“ My lord”。
2.尊称
针对不同的对象,尊称可有多种。称呼帝王时,一般有“天子、”对一般人,则有“先生、阁下”等等。西方提倡人人生而平等,尊称词语较少,这也造成了中国尊称文化翻译为英文中的缺失现象。例如:皇太后。在中国古代,皇太后作为皇上的母亲,实际上并不掌握实权,但也不同于英国女王,女王是作为国家的象征。因为在古代中国,真正作为国家象征的还是皇帝。皇太后这一称谓,实则是在传达中国古代皇帝推崇的“以仁孝治国”的理念。所以翻译既要表达尊敬,同时也不可直接照搬西方的“Queen”。建议翻译为“Honorary Mother” 或“the Queen of Honor”。
3.职位
在两国文化中,有些职位翻译可以互通,例如女仆和宫女,都可翻译为“maid”。但也有特例,如太监,他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称谓,西方国家虽然也有男仆,但其包含意义范围不同,两者虽都属于男仆,但太监(也称宦官)一词特指中国古代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而成为不男不女的中性人,他们是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所以有专有的翻译,译为“eunuch”,而不译为“houseboy”。
但有些职位在两国文化中并没有相同或相似的,那就可以从它的职能和管辖范围两个方面加以翻译。首先是职能,在中国古代很多官职,名称都是以其职能作为突出点,例如:“吏户礼兵刑工”的尚书,他的职能就相当于部门的领导,主管部门内大小事务,所以可以统一在在各部门前加“ministry”。如:刑部尚书“ministry of Justice”吏部尚书“ministry of Personnel”等等。在《红楼梦》第二回的开头一段,“却说封肃听见公差传唤,忙出来陪笑启问...”这里面的“公差”,应为古时衙门里的衙役,在杨宪益,戴乃迭翻译的版本中,译为“the messengers”,是按照他的职能来翻译的。其次还可以通过管辖范围来翻译。例如:两广总督,既要翻译出其职能作为两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也要在翻译中强调其管辖范围,总管广东和广西两省的军民政务。因此可以译为“ Head of two Provinces”(Guangdong and Guangxi)。
4.结论
通过研究,我们得出首先要克服文化盲区我们需要了解两国文化。首先,翻译时我们要找两国文化中相同的地方或相似的地方进行翻译;如果没有,那就要采取音译和释义的办法。影视剧翻译讲求及时接受性,音译后面加备注释义则能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既知其读音又了解其意。所以,将此分类解决方法精雕细琢并传播开来,相信就能很好地应对影视剧翻译的文化盲区问题了。
参考文献:
[1] 谭载喜.(2005).《翻译学》.湖北教育出版社.237-238
[2]杨宪益 & 戴乃迭.(2006).《长生殿》.外文出版社.15
[3] 叶子南.(2001).《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8-9
[4]贾玉新.(1997).《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337—339
作者简介:
牧瑶,安徽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研究方向:科技翻译。
马子君,安徽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研究方向:科技翻译。
李清,安徽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