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莱茵河港口迎接中国新火车
2016-05-03
美国《洛杉矶时报》5月1日文章,原题:中国巩固与欧洲贸易的大胆妙棋——沿着古“丝绸之路”从位于莱茵河一处河湾的办公室里,货运码头老板贝恩德·普滕斯能看到——并听到中国“新丝绸之路”的萌动:在杜伊斯堡联运码头,有42个货物集装箱正要卸下,叉车的哐哐声响彻他所在的建筑。集装箱刚从中国的长沙由火车运抵,里面装满电子产品和其他消费品,回程将搭载路虎和其他欧洲产品。它们象征着中国领导人试图扩大本国经济和政治影响力的大胆计划。
如今,中国想在物理上与欧洲、中东和中亚更紧密相连,欲在国内增长放慢的当前创造新市场,同时深化北京在亚洲及远至中东和欧洲的影响力。这个目标处于北京的标志性政治和经济政策倡议——“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心。21世纪的丝路从火车头开始,很快将扩大到道路、油气管道和其他基础设施。
一些观察家将中国新的大动作与美国二战后重建欧洲的“马歇尔计划”相比。华盛顿的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克里斯托弗·约翰逊说,“北京想通过这些倡议,强化一种新出现的全球说法——中国正迈向全球经济活动、力量和影响力的中心。”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研究东亚经济的马尔库斯·陶伯认为,该倡议“将加强中国在欧洲的经济和外交力量,在政治和外交上形成对美国的抗衡。”
尽管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要历时数年才能产生成果,但丝路战略的影响已在杜伊斯堡等地显现。仅在4年前,中德之间还没有定期铁路班次。如今,当地每天有来自中国的火车抵达。此外,每周还有从武汉和郑州抵达汉堡的火车。普滕斯说:“如今,似乎(中国)每个城市都想发出火车(至欧洲)。”
德国并非迎来中国新火车的唯一国家。连接中国与伊朗的首列火车已经过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抵达德黑兰。中国还开通义乌与马德里的往返火车。
尽管铁路货运去年仍仅占经由杜伊斯堡的货运总量的不到1%,但该港口发言人说,量虽小,却“具有重要象征意义”。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的陶伯教授表示,最初的铁路贸易量不如其在沿线打开的经济机遇——以及更大的政治影响力——来得重要,“铁路线只是骨架,沿线的工业化区将是重要的血肉。”
“一带一路”所构想的项目不太可能为中国带来立竿见影的经济利益,但北京可借此扩大经济和外交势力范围。咨询公司“中国政策”的研究主任戴维·凯利说,以前,中国也有不少“走出去”倡议,“一带一路”的不同之处在于,如今中国应对事情更加成熟和耐心……许多项目会成功,许多提议比以前更高明。▲(作者朱利·麦金农等,乔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