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别山里红军村

2016-05-03马贤钧

志苑 2016年5期
关键词:邮政局红军

●马贤钧/文

大别山里红军村

●马贤钧/文

大别山腹地安徽省金寨县汤家汇镇是一个鄂豫皖三省知名的“红色大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豫东南(特)道委、道区苏维埃、皖西北道委、道区苏维埃就建立在汤家汇,中共商城县委、赤南县委、商南县委、苏维埃政府及共青团、妇联、游击队、童子团、学校、医院、邮政局、红日报社、银行、枪械局、印刷厂、剧团等组织和单位先后建立,县、区、乡、村各级组织健全,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心脏和指挥中心。金寨县诞生的11支红军队伍中有3支在汤家汇组建或重建,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十三、三十八、三十九集团军中,可溯源这3支红军部队。徐向前、邓小平、徐海东、高敬亭、郭述申、洪学智、林维先等革命前辈曾在这里指挥过战斗和从事革命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汤家汇籍有4人被授予少将、26人担任过省部级领导,上千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境内红色遗址遗迹众多,现存革命遗址有60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国家级文保单位“六区一乡”列宁小学校匾和当年根据地编印的国语课本《列宁小学校歌》《读书歌》《童子团歌》等油印件,童子团佩戴的红袖章、使用过的校铃都保存完好;经赤城县邮政局收寄的红军战士卢炳银给六安老家的苏家埠战役报捷家书,至今收藏于皖西革命烈士纪念馆,赤城县邮政局旧址成为全国仅存的两处苏维埃政府设立的邮政局旧址之一;国保单位鄂豫皖省委会议 (红二十八军和红二十五军合编地)旧址胡氏祠外墙上用石灰书写的 “打倒匪首刘镇华”“反对国民党出卖皖西北”和省级文保单位少共豫东南道委旧址易氏祠正面墙壁上用黑色墨汁书写的 “全体工农兵武装起来,保护皖西北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配合中央苏区红军暴动,争取一省或数省获得首先胜利”“打倒蒋介石,我们有饭吃”的标语依晰可辨。

位于汤家汇镇的斗林村,坐落在斗笠寨山脚下,占地面积6400平方米,属皖西古建筑风格。该建筑群始建于明朝,由李姓春荣公主持兴建,前后施工近20年,距今300余年。院落依山傍水,系大别山古民居,庄园特色明显。古建筑采取依山势设计,为复式结构,建筑考虑到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理念,传播“忠厚传家”与“耕读绵延”的家训和风情。建筑以木结构框架为主,一幢三间,回廊连接,环境优雅,错落有致,结构严密,浑然一体。木结构上有各式圆雕和浮雕,山水、草木、人物、珍禽异兽,应有尽有,如“四季平安”“麒麟送子”“六合同春”“事事如意”“狮子绣球”“龙凤吉祥”等,附带油漆彩绘,华贵古朴。一色青灰砖瓦,上有寿头、龙凤呈祥、砖雕。下有石柱、石桌、石雕造型。特别是柱脚石雕都有形态各异的花纹,且相似却不相同。该村落坐北向南,内分东西,中分三进:一进门厅、吊楼、采绘,二进厅堂,三进堂屋。主要建筑的厅廊都呈穹形顶棚与飞檐相呼应,整个厅房、书房及公共场所地平和回廊均由方形釉面青砖镶嵌而成。门厅为青石雕花,上有 “忠厚传家”字样,两旁雕花石鼓,门框为双石套扣,将木门镶在其中,既坚固又美观,古朴大方。二进厅堂为三间,三块大匾高悬上方,内容分别为 “礼隆三豆”“淑德延龄”“操坚寿永”,年代分别出自嘉庆年间(1796—1820) 和 道 光 三 年(1823),距今有200多年历史。三进堂屋为祭祖之用,其室内雕刻、彩绘、家具等珍贵艺术品,多为动乱损失,仅存维修后的空房建筑。整体建筑有会客大厅、戏楼,有住宅、天井花园、绣楼、书房、药店、回廊、稻场、碾米场等。古建筑内假山、鱼池、屋檐草、茶花、海棠、百日红、紫薇等名贵花木。外有银杏、桂花、玉兰、木瓜、板栗树、毛竹园。院落四周四季常青,繁花似锦。建筑群古朴优雅、自然和谐,东西两道山泉顺势而下,有古井二口,从古到今从未干涸。门前有三口大塘,雨季蓄水,旱季灌溉,养鱼洗刷,为人畜提供用水。整个建筑各户采光充沛,冬暖夏凉,地面排水系统严密完美。厕所、牛棚、猪圈在住宅外围集中建盖,十分合理,曾被誉为“商南第一村”。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家老湾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开展革命活动和武装斗争的可靠根据地,向部队提供粮食、布匹等物资支援和伤病员收养疗伤地。抗日战争时期,李家老湾是中共汤家汇区委机关驻地。其中尤以1929年立夏节起义后参加红军的人员居多,据家谱记载,百余人的村庄有25人参加红军,几乎家家有人参军,随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长征的有10人,长征途中牺牲5人,被错杀2人,4人被组织安排参加地下工作,11人掉队失散回乡。李家老湾有着“红军村”称号。

猜你喜欢

邮政局红军
卢浮宫邮政局改造
陌生人的信任
少寨红军桥
盛开只等红军来
十送红军
新西兰邮政“送外卖”求生存
石背上村有口“红军井”
再唱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