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韦应物及《滁州西涧》

2016-05-03张军

志苑 2016年5期
关键词:韦应物春潮滁州

●张军/文

韦应物及《滁州西涧》

●张军/文

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不仅是其个人的巅峰代表之作,也是滁州的名片和骄傲,如同人们听到“醉翁亭”就立刻会想到滁州一样,听到“野渡无人舟自横”时也同样会与滁州联系在一起。今天,西涧和醉翁亭已经成为滁州的代名词,成为皖东大地文化自信的根和魂。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收录在孙洙编的《唐诗三百首》中、辛弃疾的《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收录在朱孝臧编的《宋词三百首》中、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丰乐亭记》收录在吴楚材、吴调侯编的 《古文观止》中。一个小城,能在传统文化的润泽中处处受滋养,可以自豪地说,在中国,唯有滁州。

“西涧春潮”是滁州历史上的十二景之一,就是因为韦应物所作《滁州西涧》而定名。唐建中三年(782),韦应物任滁州刺史,公务闲暇,留下描写滁城和西涧的《滁城对雪》《重九登滁城楼》《西涧即事示卢陟》《秋景诣琅琊精舍》《简寂观西涧瀑布下作》等诗。尤以《滁州西涧》传诵最广,最为著名。

韦应物其人

韦应物(737—792),陕西西安人。15岁起以三卫郎为唐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避难奔蜀,韦应物流落失职,才开始立志读书。唐代宗时,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唐德宗贞元七年 (791)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著名诗人,其诗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而著称。作品有十卷本《韦江州集》、二卷本《韦苏州诗集》、十卷本《韦苏州集》。

韦应物先后做过京城和地方官员,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李肇《国史补》载:(韦应物)“性行高洁,鲜食寡欲,所居焚香扫地而坐。其为诗驰骤,建安以还,各得风韵。”韦应物到滁州后,流连山水,独具慧眼,将滁州一处无名小溪写活,令人千古寻幽。光绪《滁州志》卷四名宦与康熙《滁州志》卷二十一名宦“韦应物”条目记载一字不差,应是原文照抄:“建中二年,以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暇日,与禅客道标、道楫有林泉之游。”

台湾学者罗联添在 《韦应物年谱》中指出:“建中二年,四月十九日除比部员外郎。案:应物本年四月除比部员外郎外,明年四月赴滁城,题称‘秋夜南宫’,知必为本年所作。”“建中三年,本年四月出刺滁州。四月,出为滁州刺史,有留别友朋兼示诸弟诗。”可见,韦应物是唐德宗建中二年(781)任尚书比部员外郎,第二年其45岁时任滁州刺史的。

《滁州西涧》诗

《滁州西涧》是首清新自然的山水诗名篇,诗中有画,景色丰富,是韦应物在滁州刺史任上所作。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和诗人春游西涧赏景以及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前两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后两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画意淋漓,景中寓景。

这首诗除了写景外,还有无寄托,蕴含何意,历来意见不一。元人赵章泉以为此诗不仅写景,而且寓讽世之意,幽草黄鹂,比喻“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它通篇比兴,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也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王士祯却不以为然,说上述评注是“迂腐穿凿”。虽然观点不同,但历代都把这首即兴七绝之作视为西涧绝唱。

诗贵含蓄,又诗无达诂。求之过深,难免有失。《滁州西涧》语言看似简拙,意趣实则难以尽括。韦应物吟咏西涧,又有《西涧种柳》“聊将休暇日,种柳西涧滨;”“成荫岂自取,为茂属他辰”。《乘月过西郊渡》“远山含紫气,春野霭云暮。值此归时月,留连西涧渡。”《西涧即事示卢陟》“寝扉临碧涧,晨起澹忘情。空林细雨至,圆汶遍水生。永日无余事,山中伐木声。知子尘喧久,暂可散烦撄。”《秋景诣琅琊精舍》“屡访尘外迹,未穷幽赏情。高秋天景远,始见山水清。上陟岩殿憩,暮看云壑平。苍茫寒色起,迢递晚钟鸣。意有清夜恋,身为符守婴。悟言缁衣子,萧洒中林行。”综合诗人阅历、情趣以及全部描写西涧的诗句不难看出,《滁州西涧》流露出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也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

韦应物像

史志载西涧

滁州在三国时设镇,南朝始称滁州,因滁河(涂水)贯通境内,又“涂”通“滁”,故名为“滁”。在《晋书》中名称始见于史籍。关于“滁水”的记载,《唐六典》:“淮南道大川曰滁肥之水,巢湖在焉。”《寰宇记》:“滁水源出县西,暴秃古塘。”郦道元《水经注》:“滁水出浚遒县也。”《方舆纪要》:“滁河源出庐州府合肥县东北七十里,废梁县界,东流过滁州全椒县南六十里,又东至滁州东南三汊河,又东至江宁府六合县,为瓦梁河,东南流至瓜埠口而入大江。”《三国志》:“赤乌三年作堂邑涂塘以淹北道,今滁州古曰涂中,其地实南北扼要之区,犹脱落无闻,则滨江来会之水,大要失亡矣。”

《明史》列传徐达常遇春条目载:“及太祖南略定远,帅二十四人往,达首与焉。寻从破元兵于滁州涧,从取和州,子兴授达镇抚。”又志第十六地理 “滁州元属扬州路。洪武初,以州治清流县省入。七年属凤阳府。二十二年二月直隶京师。南有琅邪山。西南有清流山,清流关在其南,清流水出焉,合於滁水。”

《清史稿》志三十四地理六“滁州直隶州:州境皆山。西北:清流河所出,一名北角河,绕城至乌衣,东合来安水入滁河。其别出者为白茅河,迳城西北入清流河。小沙河源出西南菱山,迳城西,注石濑涧以合清流。”清流河是滁河的一条重要支流,小沙河也是清流河的一条重要支流。需要指出的是,滁州西部是逶迤起伏的琅琊山,小沙河发源在滁州市南谯区与全椒县交界,过龙蟠、花山三岔河、丰山、毛草岭、赤湖铺,最后经乌兔河、入上水关,绵延长达20多千米。

康熙《滁州志》对有疑问不清的采取杂辩的形式记载,在卷三十载:“郡观德门外,石梁左右,竹树交横,唐刺史韦公诗所谓‘野渡无人舟自横’者也。考《诗话》云:韦公过六合芳草涧而咏。其实,西涧之名,滁所由来久矣,况公尝剌滁,不应旁及邻涧。”

光绪《滁州志》卷一舆地志:“又东,入上水闰,以在州之西,又名曰西涧,唐韦应物 《滁州西涧》诗,即指此。上有野渡桥,即取诗意也。又范麟诗 《西涧》 ‘逶迤西涧郡城西,到晚潮声拍岸齐。带雨好山青隐隐,凝烟幽草绿萋萋。孤舟稳渡桃花浪,黄鸟间啼杨柳堤。消长谁能明此理,且将佳致入新题。’”

西涧位置

滁州有无西涧,位置具体在何处,由于年代久远,成了一个争执不休的话题。查遍二十五史,有西涧之名者,仅有《资治通鉴》和《清史稿》两部。《资治通鉴》晋纪九载:“刘琨遣护军黄肃、韩述救之,聪败述于西涧,勒败肃于封田,皆杀之。”《清史稿》艺文四载:“循观……乾隆三十四年进士,吏部考功司主事。著困勉斋私记、西涧文集及尚书春秋说。”“维喆,字明甫。乾隆二十五年举人。有西涧诗钞。”“西涧草堂集四卷。阎循观撰。”这些记载都和滁州的西涧没有关系。

欧阳修于宋庆历五年(1045)做滁州太守时,据韦应物做滁州刺史仅过去263年,在《书韦应物西涧诗后》就表达了对有无西涧的疑惑:“今州城之西,乃是丰山,无所谓西涧者。独城之北有一涧,水极浅,遇夏潦涨溢,恒为州人之患,其小亦不胜舟,又江潮不至。此岂诗家务作佳句,而实无此耶?然当时偶不以图经考,正恐在州界中也。闻左司郭员外新授滁阳,欲以此事问之。”但韦应物反复对西涧题咏,完全虚构似乎也不太可能。明天启年间滁州判官尹梦璧不仅题诗作画,把“西涧春潮”列为“滁州十二景”之一,还据诗意在乌兔桥旁建“野渡庵”和“幽草亭”。

康熙 《滁州志》卷一山水图“西涧春潮”:“涧水穿城,滁之得名本此,以朝满而夕除故也。百姓喜见其盈,韦公作诗以志焉。”卷五山川西涧载,俗号乌土河。唐韦应物诗曰:“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即此地。《仪真志》载此诗云:当应物知滁州,过六合,宿永定寺留题。或曰:欧阳公谓此诗非西涧作,西涧春潮不到,特六合芳草涧耳。考韦苏州诗,其题日“滁州西涧”,初不言过六合宿永定寺也。又芳草涧不名西涧。每春雨连作,刚溪流暴涨,何谓春潮不到乎?应物诗指此西涧无疑。又卢陟《西涧即事》诗:“永日无余事,山中伐木声,知子尘喧久,暂可散烦缨。”王明清《挥录》记宋太祖入滁事,云:“以兵浮西涧,入自北门。”则知西涧旧亦储水,以为备御云。以上二水,即沙河之上流。查沙河目,在州西一里。源出侧菱山,北过福山,与尖山、黄越岭涧水合。至赤湖,注石濑,循西涧,东南过罗城之北,经临清门(旧临清门在今西桥垛上)外,入下水关,合于清流河。

乾隆《江南通志》载:“西涧在州西,俗名乌土河。《挥录》云,宋太祖入滁,以兵浮西涧,即此。”光绪《滁州志》载:西涧即州城“上水关”,在城西里许,建有野渡桥、野渡庵。前人有诗:“逶迤西涧郡城西,到晚潮声拍岸齐;”“孤舟稳渡桃花浪,黄鸟间啼杨柳堤。”清初王士祯《渔洋诗话》:“滁州西涧有野渡庵,取韦诗命名。”并题诗一首:“西涧潇潇数骑过,韦公诗句奈愁何。黄鹂唤客且须住,野渡庵前风雨多。”

从地方志记载中,可以肯定的是滁州不仅有西涧,而且位置也日渐清晰。二轮《滁州市志》琅琊山名胜古迹中更是以官书的权威性,再次确认西涧位置在滁州市区西郊,给纷争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但是,西涧绝不是专指某一条山涧,最可能是一种泛称。滁州城西丰山沟壑中的流水都可以称为西涧。韦应物即兴的西涧的确是特指某一地,但毕竟被艺术化了。必须要指出的是,西涧是个大概念,如同东门、西门,不仅仅是指一幢门楼,更泛指附近的地方。1965年,滁州城西水库基本建成,西涧更是被淹没于飘渺的湖水了。随着近年来大滁城建设的快速推进,城西水库更是回应人民关切和历史本来面目,更名为西涧湖,彰显了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今天,西涧湖常年碧波荡漾,与琅琊山色交相辉映,山光水色,如诗如画。西涧已经成为山水亭城、和谐滁州人民心中的一种记忆,一种文化。

猜你喜欢

韦应物春潮滁州
江城子·春潮不息
《滁州西涧》(草书)
春潮带雨 寒食月明
沉默与孤独——《春潮》电影解读
夕次盱眙县
陆黛灵书法作品
草原春潮
《韦应物 淮上即事》
录唐·韦应物诗《滁州西涧》(草书)
寄李儋元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