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调整时不我待
2016-05-03谢青
珠江水运 2016年6期
谢青
面对如今的困局,中国造船业可谓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对于多年来形成的粗放式增长和产能过剩,是主动作为,勇敢斩断“烂尾”;还是静观其变,守着市场回暖?
其实,低谷并不可怕,相反借着低谷之机,更容易看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趋利避害,迈开深层结构调整的步伐。中国造船业正进入深度调整和转型的关键之时,关键之时更需要有非凡之举,唯有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上出实招、出狠招,才能加快破解眼前的结构性产能过剩困局。
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压减创新能力弱、能耗大、效率低的造船低端产能,实行关停并转,提高船舶工业产业集中度,鼓励企业自律产能,通过升级改造形成高效率、智能化、低能耗和绿色环保的优质产能,形成合理的产能结构;同时针对船企的兼并重组,在债务重组、人员分流、资产整合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
配套设备的研发,加大投入支持;加强企业生产工艺流程改造和针对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船用设备专业化的能力建设。
可见,只有加快造船结构调整,才能增强产业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真正实现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