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项目入村户 助困扶贫“五老”忙
2016-05-03潘福田
潘福田
科技项目入村户 助困扶贫“五老”忙
潘福田
老农业科技专家刘保安讲解科学养殖技术(图/范醒华)
安徽省阜阳市是一个拥有1000多万人口的农业大市,地处国家连片特困地区大别山片区,是皖北地区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地区。就是在这样一个地方,阜阳市关工委数万“五老”,积极响应党中央脱贫攻坚的号召,围绕农业增收、农民致富这个大目标,组建了一支老年科技队伍,搭建一批科技教育平台,取得了明显成效。
组建科技队伍发挥专家作用
阜阳市是国家大型商品粮、棉、油、肉生产基地,市县两级关工委据此特点都建立了科技教育指导组,建立了一支以退休老科技工作者为主体的科技专家队伍,承担科技培训、示范指导和联系各路专家的职能。如市老年专家协会名下287名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加入了市关工委科技教育队伍;临泉县156名老年科技协会会员成了县关工委的集体会员。各地关工委从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条件入手,为他们主动搭台,提供工作便利。几年来,这支队伍在帮助青年创业脱贫中大显身手,涌现出被誉为“牛大王”的临泉县关工委常委、畜牧研究员南朝俊;“一把剪刀传技术”的界首市关工委科技专家组高级林业工程师王永谦;被誉为“科技致富播种机”的颍泉区伍明镇关工委副主任、农民育种专家高汝轩……在这些老科技工作者的辛勤指导下,一批先进的农业科技在阜阳广大农村落地开花,助力一批贫困青年脱贫致富。
界首市关工委科技专家组副组长、高级农艺师刘保安,近年来两次谢绝高薪聘请,常年风里来,雨里去,不辞辛劳奔走在光武、芦村、邴集等乡村农家,向青年农民传授科技知识。东城办于路村何庄青年农民肖侠婆母患癌症病故,丈夫外出打工,家庭十分贫寒。刘保安指导她就地取材,用玉米芯、豆秸为原料培育出优质平菇、木耳等,每亩收益2万多元。仅用两年,就脱贫致富,还盖起了两层小楼。为此,她口述了一篇短文《我种平菇脱了贫》,在当地媒体刊发,发自内心地对关工委老同志表示感谢。今年六月,刘保安入选安徽省“我最感动的江淮志愿服务”优秀典型、“安徽好人”和“全国好人榜”。市关工委号召全市“五老”向刘保安同志学习。
围绕脱贫目标推广一批项目
颍东区口孜镇钓台村有加工制作和种养殖传统。村关工委因地制宜,引导一些初高中毕业生发展养猪、养鸡、加工制作等项目。没有技术,村关工委就请区、镇农科专家进行传授;资金短缺,村委会就出面帮助办理小额贴息贷款。村关工委帮助青年农民梁洪才办起了规模养猪场,帮助何朋朋办起了防盗门窗厂,两人靠产业项目创业致富的事迹,在钓台村引发了一场“创业热”。村关工委进一步实施“燎原技术培训”,推广一批符合本地条件的富农项目,全村涌现了刘玉山、李显中等一批大棚蔬菜专业户、杨士莲等养殖专业户、张平山等农机专业户,有的还搞起了联合经营,成立了专业合作社。
钓台村的经验证明,农村青年脱贫致富必须从低门槛抓起,围绕能致富快致富,因地制宜推广一些投资少、见效快、经济适用的产业项目。市关工委及时把农村科技教育的重点转移到推广钓台村的经验上,在全市农村青年中实施“科技进村、项目入户”工程。组织老年科技专家建立了《阜阳市关工委农村青年科技致富项目信息库》,并编印成册,让青年农民根据自身条件自主选择,形成了青年农民有目的地学,专业技术人员有针对性地教,大大拓宽了青年农民脱贫致富的路子。目前,已建立的项目信息库包含种植栽培、畜禽养殖、林果花卉等六大类50多项,参与项目实施的青年农民近千名。青年农民高兴地说,“要创业,想致富,信息库里选项目”“科技进村,项目入户,越走越富”。
发展示范基地实施带动战略
这几年,一些在外地打工的青年农民在党的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感召下,纷纷返乡投身创业脱贫的攻坚战,但由于缺乏现代农业技术和经营知识,很多人感到增收无门、致富无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市关工委在组织老科技工作者参与对青年科技指导的同时,选取党的十八大代表葛浩新的颍州大丰收种业有限公司等5家科技含量较高的种养殖大户作为关工委联系点,并逐步把这些点发展成教育培训基地,充分发挥基地“看得见、教得会、用得上、带得动”的作用,帮扶青年农民创业致富。
阜阳大丰收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是一家颇具规模和实力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市关工委和颍泉区关工委依托该合作社联手组建了青年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合作社董事长葛翔是一位返乡大学生。2014年6月,他在家乡颍泉区闻集镇葛桥村流转土地1068亩,托管周边贫困户土地3600亩,发展美国薄壳山核桃和旅游观光农业。并把周边56户贫困户吸纳到合作社内,采用土地流转返还、劳务投入、无偿分利等措施进行精准帮扶,确保3至5年内脱贫致富。同时,接纳7名贫困大学生、3名退伍军人为合作社会员,现已有8人创业脱贫。
临泉县是省内出名的养羊大县。在县关工委的多方努力下,先后在城关、田桥、韦寨等乡镇发展“新宝鸿”山羊养殖培训基地十多个,推广肉羊育肥新技术,吸纳一批有文化知识、确有脱贫渴望但缺少技术的贫困青年参加基地的培训,学成后与基地签订产销合同,先后培训青年农民7000多人,发展养羊专业户150多个,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也推动了全县山羊产业的发展和“中原牧场”的建设。
(作者是阜阳市关工委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