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材料摘登
2016-05-02
交流材料摘登
甘肃省关工委着力聚焦“四项工程”
聚焦服从服务,投身“双联”行动。积极投身“双联”行动(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以农村贫困青少年为重点人群,先后在48个贫困县的481所农村学校实施了“春苗营养计划”,在123所学校建立“朝阳卫生室”,为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环境。聚焦扶贫扶智,推进“双千工程”。开展以关爱帮扶1000名特困儿童、培训1000名农村贫困青年为主要内容的“双千工程”,争取省农信社等单位资金80万元对孤残儿童、留守儿童等农村特困家庭青少年进行救助,投入经费580万元对农村优秀青年进行致富创业培训。聚焦留守儿童,实施“关爱行动”。在特殊家庭青少年中开展帮修德、帮诚信、帮就读、帮就业、帮后进为内容的“五帮”活动;在学校,开展德教、法教、帮教、科教、家教为内容的“五教”活动;在社会,开展助学、助校、助残、助孤、助困为内容的“五助”活动。聚焦基层基础,深化“创学活动”。在全省部署开展了“基层创五好、五老学先进”活动,先后在全省命名了14名“五老”典型及14个基层组织典型。
黑龙江省关工委深化“讲政治、育新人、学科技、奔小康”活动
以组织动员“五老”对青少年“传帮带”为主要抓手。每年动员20多万名“五老”参与对470多万名农村青少年的传帮带。以垦地、林地、企地关心下一代共建为重要平台。充分发挥大农垦、大林业、大企业的人才技术、教育基地、活动场所优势,在关心下一代共建中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使农村青年学到现代农业知识和农业技术。以服务青年农民创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要举措。全省农村青年创办、“五老”参与的经营主体18700个,参加青年农民272036人;“五老”领办的经营主体4669个,参与青年农民55357人;“五老”帮助的青年农民经营主体11715个,受助青年53889人。以参与精准扶贫脱贫、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奋斗目标。组织“五老”和青少年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和精准扶贫脱贫重要讲话精神,学习省委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部署;开展调查研究,了解致贫原因,研究参与扶贫具体办法;开展对贫困青年的培训,扶贫先扶志,扶贫先扶智;大力宣传和推广“五老”参与精准扶贫的35个典型经验。
安徽省关工委主动参与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调研和践行
开展“五老”结对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把关爱工作落实到人,形成普及全省的关爱网络。以心灵关爱为主线,做到因人而异,缺什么,帮什么,主要通过家访、谈心、交流互动的方式,把关爱做到日常生活学习之中,深得留守儿童及其祖辈家长欢迎。支持“五老”创建关爱基地。动员“五老”发挥自身优势和专业特长,举办多种形式的托管基地,为偏远农村的留守儿童提供服务场所。这些“家”在全省各地,呈现星罗棋布之势,扩大了关爱服务的覆盖面。组织“五老”参加网吧义务监督。4189名“五老”参与网吧义务监督,被誉为未成年人的“守护神”。积极推进“隔代家教”进入家长学校。各地家长学校都在通过举办“爷爷、奶奶”班、举办讲座、送教到户到人。
湖北省关工委主抓三件事
加强制度建设。先后出台《湖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细则》《关于加强基层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意见》《关于认真学习贯彻省领导批示精神,进一步重视和支持关工委工作的通知》等3个加强农村基层关工委工作的政策性文件,为各级关工委抓好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坚持选准车头、配强班子;搞好发动、建强队伍。全省共建立农村(社区)关工委达到21959个,与5年前相比增加了近40%。加强典型推介。推广关工委帮助农村青年发展致富的典型,为实现“抓一个、帮一片、带一方”打基础;推广关工委协助政府精准扶贫的典型,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作贡献;推广关工委通过网络帮扶助学的典型,为全社会关注农村贫困青少年凝聚正能量。
河北省关工委破解农村关工委组织建设难题
经过多年实践,农村基层关工委建设逐渐形成了两种模式。一是以乡镇关工委为核心。依托乡镇老干部党支部建立,吸收所辖各村关工委和属地学校关工委领导为乡镇关工委成员,保证了村级关工委组织建设的稳定性,活动开展的经常性。二是以乡村中心校关工委为核心。加强中心校关工委,吸收校区内各村关工委领导任中心校关工委成员,活动策划以中心校关工委为主,根据学校工作的需要,由校关工委统一部署节假日对孩子们的教育活动,由村关工委组织实施。同时,校关工委还请村里的“五老”担任校外辅导员,参与家长学校的管理工作,为学校、社会、家庭搭建了桥梁,有利于“三结合”教育的全面发展。通过核心组织的带动,全省农村关工委组织建设得到加强。目前,全省农村关工委组织达42330个,并且57%的农村关工委能经常开展活动,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浙江省关工委坚持特色化发展,属地化创新
立足本地,因地制宜,创新载体,不断激发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活力。推进“特色化”关爱服务。各地发挥区域优势,根据本地“五老”特长,着眼于本地青少年在成长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创新“十万‘五老’结对关爱农村未成年人”的实现方式,一镇一品甚至一村一特色,有效地实现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提升与发展,形成了141个各具特色的基层工作品牌。搭建“阵地化”关爱平台。我们加大农村网络阵地建设,教育农村青少年科学知网、安全上网、文明用网,引导“五老”用网络手段与青少年交流互动,引领农村家长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子女教育新情况。实施“项目化”关爱方式。各地积极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将关爱农村青少年的特色工作打包成公益创投项目,吸引公益基金支持和社会志愿者参与。宁波市海曙区培育孵化8个“银发工作室”,组织1400多名“五老”,参与到41个公益项目。
江西省关工委用好“三个依托”实现组织整合
坚持以“三个依托”为主线,在抓基层打基础上下功夫,实现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组织整合。以基层党政组织体系为依托。着力解决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建设中的设置问题,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基层组织网络体系。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为依托。着力解决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建设中的载体问题,把农村关工委组织建立在直接服务青少年最前沿、关键部位、重要区域。以“三级联动创‘五好’”基层关工委活动为依托。着力解决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持续健康发展问题,把农村关工委组织建设成为老有所为的重要舞台、老有所学的重要课堂、发挥余热的前沿阵地。
宁夏回族自治区关工委坚持不懈创品牌
扎实开展“讲理想、育新人,学科技、奔小康”活动。围绕中心,广泛开展实践活动。各级关工委主动将实践活动与自治区扶贫攻坚工作结合起来,带领老科技专家通过“科技人员直接入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机制,提升农民的致富本领。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老科技工作者的作用。我区各级关工委结合各自实际和老同志的特点,根据不同的农时季节和养殖业的发展,经常组织老科技工作者深入田间地头、种植养殖基地,对青年农民进行传、帮、带。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保障机制。各级关工委也根据自身实际,从制度上建立完善了活动开展长效机制;协调相关部门积极建立关爱、激励机制,在政治上、生活上关心爱护广大老科技工作者,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活动平台。全区各级关工委注重与时俱进,拓展开创新领域。有的利用土地多的特点开展种植,有的因地制宜发展养殖,有的对富裕劳动力进行外出务工培训,各具特色,都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