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0年以来《水经注》词汇研究综述

2016-04-29王雪蓉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4期
关键词:考释水经注词汇

摘 要:郦道元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地理学专著,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一直以来都吸引着无数学者探索研究,形成了一门独特的学问——郦学。而从词汇的角度对《水经注》进行研究是郦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这一角度的研究成果也十分丰硕。那么本文就着力于《水经注》的词汇研究,概括和梳理了2年以来《水经注》的词汇研究情况。

关键词:水经注;词汇;考释;词性

作者简介:王雪蓉(1990-),女,汉族,河南郑州人,郑州大学文学院文字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史。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4--02

北魏时期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是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文献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水经注》记载了1252条大小河流从发源到入海的详细情况,及其相关的地理、历史、风俗、传说等人文内容,是涉猎领域最广,综合性最高的中国古代地理的集大成之作 [1]。一直以来,对于《水经注》的研究,学者们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各类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不仅在地理学、民俗学、历史学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校勘学,文学,语言学等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虽然作为一部地理专著,但《水经注》广泛的涉猎领域以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也使其成为了语言学领域研究中古语料的重要素材,因此对《水经注》语言词汇方面的研究也硕果累累。那么下面,我们就从词汇的角度,具体地来概括和梳理一下《水经注》的研究情况。

一、单个词考释

一直以来,针对《水经注》词汇的研究就是郦学研究的热点,而其中的大部分研究是关于词汇考释的。《水经注》中存在大量有争议的词语,因此研究者们不断研究,反复论证,以求获得更为准确的释义。

陈树的《<水经注>“亭午”探源》考释了《水经注》“三峡”一章的名句“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中的“亭午”一词,文章追溯到了“亭午”最早的出处,以考察“亭午”的语源,探究其准确的释义[2]。并且分别考释了“亭”和“午”的意义,认为“亭午”的“亭”是“抵达,停止”义,“亭午”的“午”即为正午时段。陈树的文章中不仅训释了“亭午”的意义,还进一步考察了“亭午”这一双音结构的成词过程,得出了“亭午”是由“停留于午时”的动宾短语词化而来的结论。

王东在《<水经注>“飞陆”考辨》中,考察了《水经注》第十一卷“滱水”一章“峡右山侧,有祗洹精庐,飞陆陵山,丹盘虹梁”里的“飞陆”一词,认为此处的“飞陆”实为“飞陛”的误写[3]。文章通过大量的例证,阐明了在字形上,“陆”与“陛”的繁体字形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极为相近,二者因形近而讹;在语义上,表示“阶梯”义的“陛”相较表示“高平地”义的“陆”更为符合语境;以及在使用义项上“飞陛” 在古籍中用例众多,而作者所能找到的两处“飞陆”的用例,也皆为“飞陛”的形讹。因而,文章便从以上三个方面充分论证了“飞陆”乃“飞陛”之形误。

二、多组词汇释

(一)山河词

描绘山川、河流的词汇在《水经注》中,占词汇类别总量的很大部分,是《水经注》词汇的一大特点,因此有关山河类词汇的研究也有很多。比如方向东在《<水经注>词语举隅》中就考释了“潭涨”“沙涨”“激疾”“浇洗”“宽广”等多组描绘山川、河流面貌的词汇,不仅探究了词汇的基本意义,更从这些新词、新语的产生和其使用的变化,体现出了中古汉语词汇的鲜明特征,也进一步反映出了汉语语言发展的特色[4]。再如鲍善淳的《<水经注>词语札记》通过梳理归纳,排列例证的方法,对“重源”“江膂”“脉”“幂历”“势”等词汇进行了训释,补充和修正了现有校注本以及相关辞书中的一些疏误[5]。王东在《<水经注>词语拾零》和《<水经注>词语锁记》中分别考察了“潭涨”和“峭秀”[6],以及“特秀”“秀举”“秀出”[7]等描绘山川、河流形貌的词汇,其中特别值得强调的是,文章论证了“秀”的“高出,耸出”义,指正出《汉语大词典》中一些对“秀”字意义理解错误的义项。

《水经注》中这些山河类的词汇不仅描绘了山川、河流的风貌,也充分体现出中古汉语词汇的鲜明特征,是《水经注》词汇的重要特色。并且值得注意的是,《水经注》中有很多义同形异的山河类词汇,而目前还没有看到针对这一方面的深入研究。因此,对于《水经注》山河类词汇的研究还有很广阔的空间,值得我们探索。

(二)方俗词

《水经注》词汇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方俗词语众多,书中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其相关的地理、历史、风俗、传说等,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对于《水经注》方俗词的研究也是其词汇研究的重要内容。李小婧的《<水经注>方俗语词研究》就大量列举了《水经注》中的方俗词汇,对方言词和俗语词分别进行了量化研究,并对这些方俗词进行清晰明了的分类统计,形成了完备的《水经注》方言词和俗语词词典[8]。

中古时期,很多文献中其实都含有大量的方俗词,但是对方俗词汇的研究却并不多见。因此李小婧这篇细致严谨的《<水经注>方俗词研究》对中古汉语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这也同时提醒我们,对中古时期其他代表性文献中的方俗词进行研究的重要性,因为只有通过共时层面对同时期其他代表著作中的方俗词语进行整理研究,才能对其有统一的整体认识。

(三)地名词

同样,《水经注》中也不可避免地包含了大量的地名词。罗明月、王东的《<水经注>地名反映的词汇现象》就从蕴含着丰富语言素材的地名词汇这一角度入手,把《水经注》的地名词分为中古和上古,官方和民间,汉语和非汉语等类别,追溯其来源,并列举了中古时期出现的新词和新义,如“寨”“岈”“岘”“港”等,从而阐释了《水经注》地名词的构词方式,以及地名词不断变化的内外原因,也进一步探讨了《水经注》地名词对汉语语言的口语性和南北方言差异的反映[9]。文章通过对《水经注》地名词的研究,也证明了汉语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单纯词向复合词发展的趋势。

同样对此趋势做出肯定论述的还有赵永慧的《<水经注>地名词语浅析》,笔者通过对《水经注》中单音节和双音节地名词汇的列举和统计,再一次论证了这一汉语词汇的发展趋势[10]。文章也同样探讨了《水经注》地名词所体现的南北方言差异,以及出现的地名新词新义对中古时期汉语词汇不断发展的反映。

三、词性研究

《水经注》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代表性语料,深刻地体现了中古时期的语言特色。而中古时期是汉语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水经注》的词汇也记录着汉语语法发展的重要阶段性特点。那么,对于《水经注》词汇从语法特征这一角度入手的词性研究,学术界也颇有建树。

比如刘建在《<水经注>中的程度副词用法初探》中,把《水经注》中的程度副词分为“表极度”“表甚度”“表比较度”“表微度”“表几近度”这五类,并在每一类中进行了详细的列举和分析,充分且细致地列出了如“最”“至”“甚”“大”“弥”“益”“微”“少”“殆”“近”等程度副词在《水经注》中的用例,得出了程度副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大量运用,呈现出以单音节词为主,并可自由修饰动词性结构的特征[11]。刘建的这一论述为研究古代文献中的程度副词指明了方向,也对古代文献中实词的比较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对于《水经注》中的形容词,刘建也有相应的研究,他在《<水经注>复音形容词研究》中,梳理和总结了《水经注》中的复音形容词,分门别类地进行了细致地列举,从而阐明了《水经注》中复音形容词的构词方式和结构特征,描绘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言风貌[12]。这篇文章同时也证明了上文已经提到的中古时期汉语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单纯词向复合词发展的趋势。

作为地理著作,《水经注》也情理之中地包含了大量的方位词语。何世和就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他的《<水经注>方位词研究》[13]和《<水经注>方位词及其用法浅析》[14]就从方位词入手,列举了《水经注》中方位词出现的四种方位结构,并从方位词的语法功能和语义特点,阐释了方位词在这一时期的显著特征,即数量上的增加和后附性的增强,体现出了在魏晋南北朝这一语言的过渡时期,方位词系统的不断成熟和完善。

四、词汇系统概括性认知

在《水经注》地名词的研究中,我们阐述了《水经注》词汇所体现的汉语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单纯词向复合词发展的趋势,而这也是对这一时期词汇系统概括性的认知研究成果。那么,认可这一趋势,对这一时期词汇进行系统概括性研究的还有很多。如张悦的《从<三国志><洛阳伽蓝记><水经注>看魏晋南北朝汉语双音合成词的发展及演变》中就对此趋势进行了论述,通过共时与历时的比较研究,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勾勒出了魏晋时期的语言面貌[15]。文章大量列举了《水经注》的双音合成词,阐明了它们的使用情况,并且与上古末期和唐五代进行对比,论述了双音词构词法的演变历程,总结出了其中的规律。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词汇在承袭上古汉语的前提下,也有诸多创新之处,可谓是汉语新旧交替的关键阶段。而在这一时期,汉语由单音节词向双音节词发展,单纯词向复合词发展的趋势,也让新词新义的不断涌现和蓬勃发展成为必然结果。王东的《<水经注>词汇性质浅论》[16] 《<水经注>词汇研究》[17] 及《试论<水经注>在中古汉语词汇史研究上的语料价值》[18]就对新词新义的出现做了深刻地阐释,不仅描绘了《水经注》词汇的整体风貌,更重要的是探究了新词新义的来源和演化。这三篇文章中列举了《水经注》出现的大量新词新义,反映出了中古时期语言的更替和演变,对于《水经注》语言词汇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2000年以来,《水经注》的词汇研究不仅有对单个词的深入考释,对多组词的分门汇释,也有对其词汇整体面貌的概括性认知,以及对《水经注》词汇词性的系统研究。从整体来看,《水经注》的词汇研究成绩斐然,但仍有很多可待深入的空间。比如对某一类词汇系统性、多角度的总结和研究还相对欠缺,对历史、风俗、传说等有关词汇的研究也相对较少。并且我们不难发现,对于《水经注》的词汇研究,论著虽然很多,但其中还没有出现集大成者,因此在《水经注》词汇研究的领域上,还有很多可待挖掘的层面,也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需要我们一步步的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桥驿.水经注校正[M].中华书局,2008.

[2]陈树.《水经注》“亭午”探源[J].兰台世界,2013.

[3]王东.《水经注》“飞陆”考辨[J].语文研究,2011.

[4]方向东.《水经注》词语举隅[J].语文研究,2002.

[5]鲍善淳.《水经注》词语札记[J].古汉语研究,2003.

[6]王东.《水经注》词语拾零[J].古汉语研究,2005.

[7]王东.《水经注》词语锁记[J].汉语史研究集刊,2003.

[8]李小婧.《水经注》方俗语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9]罗明月、王东.《水经注》地名反映的词汇现象[J].学术探索,2006.

[10]赵永慧.《水经注》地名词语浅析[J].渤海大学学报,2011.

[11]刘建.《水经注》中的程度副词用法初探[J].安康学院学报,2009.

[12]刘建.《水经注》复音形容词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

[13]何世和.《水经注》方位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14]何世和.《水经注》方位词及其用法浅析[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15]张悦.从《三国志》《洛阳伽蓝记》《水经注》看魏晋南北朝汉语双音合成词的发展及演变[D].山东大学,2006.

[16]王东.《水经注》词汇性质浅论[J].唐都学刊,2006.

[17]王东.《水经注》词汇研究[D].四川大学,2003.

[18]王东.试论《水经注》在中古汉语词汇史研究上的语料价值[J].燕山大学学报,2010.

猜你喜欢

考释水经注词汇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水经注〉与魏晋南北朝地理文学文献研究》简介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孔雀东南飞》开篇二句考释
《儒林外史》中“土仪”一词考释
《仪礼》郑注“相人偶”新诂
郦道元所见早期园林——《水经注》园林史料举要
本刊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近二十年来《水经注》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