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会有那么多的自拍狂魔
2016-04-29李颖浩
李颖浩
“用生命在自拍”
对于自拍来说,2016年的开局并不怎么美好。
今年2月,阿根廷游客将拉普拉塔河豚强拉上岸,手手相传,争相与其自拍。结果这只濒危的动物因为压力和脱水而亡。
3月初,马其顿的一只天鹅也被一名痴迷自拍的游客拽死。
屡次发生的自拍“拍”死动物事件引发了广泛的指责,不过这还不是最疯狂的,有些人为了营造一个完美的快门时刻,甚至不惜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2015年,俄罗斯政府发布了自拍指南,提醒人们“一个酷炫的自拍可能会让你付出生命代价”。
干嘛这么兴师动众?因为“战斗民族”真的是拿生命在自拍。据俄罗斯警方估计,2015年(截至7月)已有100多位俄罗斯人因为自拍受伤,乃至死亡。案例包括一个女子为了与手枪自拍而不幸中弹(她活了下来),两名男子手握已拔插硝的手榴弹自拍,结果双双被炸身亡(手机倒是没坏),还有一些人试图在高速运行的火车顶上自拍。
站得太高,有时候也会害死人。一位波兰游客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一座桥边摆Pose自拍时,不幸失足跌落桥底死亡。2014年5月,美国一位飞行员在机上自拍,结果飞机失控坠毁,造成自己和另一名乘客身亡。
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并不是导致自拍客死亡的唯一情况。英国有一个青年在花了很多时间都没有拍出“理想”照片的情况下,试图通过过量服药自杀(后被其母亲救回),据说他患有身体畸形恐惧症。
爱发自拍的人常常被攻击为“自恋”和“没品”。不过随着社交网络越来越流行,自拍的风潮变得更加一发不可收拾。
为什么会这样?是什么让人们对用自拍来作为一种交流方式产生如此大的共鸣?又是什么让一些人强迫症般的冒着自己和他人(包括动物)的生命危险去营造一个“完美的”快门瞬间呢?这些问题或许暂时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是作为21世纪独特的现象,非常值得探究一番。
自拍简史
罗伯特·科尼利厄斯(Robert Cornelius),这位美国早期的摄影师据信是世界史上的“自拍第一人”。1893年,科尼利厄斯架起了最古老的一代相机,然后把自己照了进去。
20世纪更普及的傻瓜式相机让更多人尝试自拍。很流行的一种方式是站在镜子前按下快门,给自己拍下一张照。(这种方式到现在也很流行。)
后来,拍照手机的问世实现了自拍在技术上的一大飞跃。再接着,自拍杆又闯入了人们的生活,一时间火到不行。《时代周刊》将其列为“2014年25个最佳发明”之一。不过对自拍杆的批评很快纷至沓来,批评者称之为“自恋杆”。现在很多博物馆和公园都禁止使用自拍杆。
尽管有很多针对自拍的批评,但这毫不阻碍其愈发流行。有数据分析机构在2014年称全世界每天有100万自拍照发布上网。谷歌同年发布的数据更惊人:全世界每天仅通过安卓设备发布的自拍照就高达9300万张。
无论哪个数字是真的,都令人震撼:把100万张照片洗出来就已经超过1吨了。另外,皮尤在2014年的调查报告显示,年轻人更迷恋自拍:55%的“千禧一代”(18至33岁)表示会在社交网络分享自拍照,但只有33%的“沉默一代”(65岁以上)知道“自拍”是什么意思。
同年来自英国的一份调查显示,年轻女性更热衷自拍,她们每周会花五个小时在自拍上。至于自拍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觉得好看”。不过还有一些原因,包括让他人嫉妒和让背叛自己的伴侣感到后悔。
自信还是自恋
有人认为自拍的风行是一个积极现象。
心理学教授帕梅拉·拉特里奇(Pamela Rutledge)认为这是在礼赞“普通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心理学家安德里亚·勒塔蒙迪(Andrea Letamendi)认为自拍“让年轻人得以表达自己的情绪状态,及分享自己重要的体验。”
有些人认为自拍可以通过向别人展示自己有多“美好”从而增强自己的自信,同时自拍还能保存重要的回忆。
不过,将自拍跟负面讯息相联系的说法也很多。虽然有说法认为自拍有利于自我激励,但是来自欧洲的一份研究显示,对于年轻女性来说,花越多时间在浏览社交网络的自拍照上,对自己身体形象会感到越消极(即对自己的外形的评价变得更差)。研究人员指出,大众媒体影响人们对自身形象的认知,但社交媒体上自拍照的影响可能更胜前者,因为自拍照的主人都是自己身边认识的人。
除了可能造成受伤、死亡或者“没品”等批评外,自拍还有个很重要的问题跟自恋有关,自拍被认为是自恋的原因或者结果。
彼得·格雷(Peter Gray)在《今日心理学》上写道,自恋就是“一个人膨胀的自我认知,加上对别人的相对不在乎。”自恋者倾向于高估自己的才能并对批评表示愤怒。他们更多的是欺负别人,而较少帮助他人。根据格雷的说法,有针对大学生的调查研究显示,今天大学生自恋的程度比30年前的大学生,就已经高了很多。
而自拍真的跟自恋有关吗?心理学家格温多林·塞德曼(Gwendolyn Seidman)认为两者存在联系。她引用了针对超过1000位Facebook用户自拍情况的两项研究。样本中喜欢发自拍的男性表现出更多能证实其自恋的行为。而在女性受调查者中,发布自拍照的数量被证明只跟一个衡量自恋程度的参数“赞赏需求”(admiration demand)有关,“赞赏需求”被定义为“感到自己有资格享有某种特殊的地位和特权,或感到高人一等”。
总的来说,自拍多被认为与自恋存在联系。
爱自拍真的好吗
自拍似乎是这一代人优先选择的一种自我表达方式。
研究“自我概念”(self-concept)的心理学家认为,我们的自我形象及对自我形象的呈现有两个实现标准:可信度(believability;我对自己的呈现的可信程度)和有利度(beneficiality;我呈现的自己在有吸引力、有才华和令人喜爱等方面的程度)。
从这个意义上说,自拍可谓是完美的媒介:这是证明自己过着有意思的生活,有着非凡的才华和能力、独特的体验、出众的美貌和吸引力的一个简单方式。
我们知道了人们发自拍照的原因,但还有一个问题是,人们为什么乐此不疲地互相看自拍照呢?
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人们就是喜欢看脸。比起其他照片,自拍照能吸引最多的关注和评论,而当我们的朋友和同辈在社交媒体上给我们点“赞”时,又会进一步激励我们发布自拍照的行为。
有一个解释人们为什么喜欢看自拍照的心理学框架叫“社会比较理论”。该理论的创始人里昂·费斯廷格(Leon Festinger)提出,人们天生会有动力去通过比较来评估自己。这么做可以提高对自我的感知水平(自我提高)、完成对自我的评价(自我评估)、证明我们真的是我们所想的那样(自我验证)和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自我完善)。
这个理论表明人们自拍和看自拍照的动机是如此积极。不过对于自拍爱好者来说,现实可能没有那么美好。有研究表明,喜欢发自拍照的人的自尊心比不热衷发的人要脆弱。
打个比方,自拍照能吸引别人的注意,这似乎是一件好事,但是车祸也能吸引大家的注意。没人规定,自拍照只能收获赞美。
有人在社交媒体上给自己的自拍照点“赞”或者给予积极的评价,这对发自拍照的人来说是有益的,尤其是对于比较孤独、孤立或没有安全感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不过,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造成人和动物伤亡的情况),最后还是不为狂热的自拍行为欢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