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等待与唤醒

2016-04-29缪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16年3期

在一次省级培训的互动过程中,一位教师向我提问:“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父母,作为教师,我们该怎么办?”

这是一个现实问题,但在即兴状态下难以做出圆满的回答,我只能结合自身的经历做了一个简要的回应:“作为教师,我们固然可以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去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不过,结合本人的生活经历,我以为有一个十分容易的做法不应该忽视,那就是等待。年轻时,我很少从父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厌烦他们的唠叨,漠视他们的辛苦。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觉得亲子之间的感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间第一情’,因此,对父母也就越来越好,最终成了他们晚年的依靠。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对于孩子甚至当代年轻人感恩之心缺失的问题,不应该硬性灌输,不应该操之过急。”

前来接我的老乡小沈在会议室外听到了上面的这段对话,上车后,他表示认同我的观点,并和我说起了多年前在自家门前的小河里钓乌鱼、戳乌鱼的故事。

春夏时节,河里时常会出现乌鱼的身影。乌鱼不同于鲢鱼,它一般在深水处甚至淤泥中躲藏。这个时节之所以冒险现身,只因为它要保护自己脆弱的小鱼仔。人们利用乌鱼的这个心理,想到了一种引诱它上钩的办法:在一个大铁钩上系上一只小青蛙,借助粗竹竿和尼龙线的力量,让铁钩连同小青蛙在乌鱼仔群中“跳动”。乌鱼发现小青蛙,立马会发了疯似的扑过来,一口将其咬住并生吞进肚。钓鱼人乘机起竿,凶猛的乌鱼就这样被钓起。

虽然我没有钓过乌鱼,但小沈所讲的这些我都听说过。正觉得他所讲的内容缺乏新意的时候,小沈又开始了他的讲述:“一次,我用钢叉戳到了一条乌鱼,由于角度力度有问题,没能将其戳上岸,但也使它身负重伤。原以为,乌鱼会逃之夭夭,没想到过了一会儿,它又在一群乌鱼仔的下方出现了。虽然潜得略微深了些,但透过清澈的河水,还是能看见它的身影,甚至能看到它身上皮开肉绽的伤痕。当时,我完全沉浸在戳鱼的兴奋中,没有对乌鱼的出现在意过多。直到儿子出生之后,我才有了一种新的感悟。”

“什么感悟啊?说来听听。”

“当我抱着儿子逗乐哼唱,享受着做父亲的这份快乐时,突然想起了多年前被我戳伤的那条乌鱼。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我才真正领悟了乌鱼的护子情深和护子心切,对自己当年的残忍行为也有了一份隐隐的自责。”

“好深切的感悟!”我给小沈点了个赞。

和小沈之间的对话,原本就是一种闲聊。没想到他的故事,竟然很好地佐证了我在即兴回答问题时所亮出的观点,同时,也让我对原先的观点产生了补充和完善的灵感:感恩教育既需要等待,也需要唤醒。这种唤醒,既可以是自我唤醒,也可以是他人唤醒;既可以是一次经历、一次事件,也可以是一次阅读、一次回眸。

(作者为苏州市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教科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