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问题 打造高效课堂
2016-04-29吕丽霞
摘要:历史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精心设计问题。问题设计要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要贴近学生,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要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要抓住学生学习的困惑点、闪光点进行。
关键词:历史教学;问题设计;学生学习;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18-0036-02
2011年《历史课程标准》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当下小组合作学习轰轰烈烈,但多数探究性问题要么浅显直白,抑制学生探究的兴趣,要么过难,缺少历史问题情境,学生无处下手。如何才能“激活”学生沉睡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去探究呢?我认为历史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精心设计问题。
一、问题设计要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也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如在讲述“西安事变”时,先请学生简单地介绍事变发生的经过,然后提出问题:“张学良、杨虎城拘捕蒋介石以后,该如何处置?是杀,是关,还是放?”学生对这样的悬念问题十分感兴趣,各个小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认识事变发生的背景,了解事变发生后的国内和国际形势,认清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重大意义,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
如在学习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时,某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在某个朝代的一个冬天晚上,北方的一个家庭里,一家人正围着煤炉烤火。其中一个老人正在抽烟,一个孩子烤番薯吃,一个中年人正在吃大米饭,三人身上都穿着新棉袄。请问,这种生活情景最早出现在什么朝代?你的根据是什么?对这样的提问学生颇有兴趣。如果这样问:原产美洲的烟草、番薯在什么朝代传人中国?这样的提问对学生来说是索然无味的。
二、问题设计要贴近学生,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在《新中国的外交复习专题课》的巩固环节,传统课堂的问题就是按照历史年代把不同的历史事件进行归类,学生思维单一,积极性不高。新课改后可设计成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问题情境:“假如你是图书馆管理员,请你把新到的一批历史图书进行分类上架,并说明分类的原因”。这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一抛出来,各个小组的学生立刻兴奋起来,组员们对所有图书合并“同类项”,涉及外交人物、事件、国家、年代等等方面,既落实了教学重点,也发散了学生思维,更让师生教学相长。
三、问题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
教师要针对历史教材的实际,诸如针对历史事件爆发的背景、历史现象的本质、历史人物的功过、革命或战争的意义等涉及到教材重点、难点之处设计问题。如“商鞅变法的背景”是教学难点,学生理解不好就会影响重点——商鞅变法内容以及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传统教学是靠老师讲解完成,学生没有比较真切的感受。为突破难点,可以将商鞅变法的背景设置出如下问题情境:
1.周天子虽然给我分封土地,但是地不属于我,是天子的。牛耕和铁农具广泛使用后,天子给我的土地几天就耕完了,奴隶们没事干了,但是我还想要更多的粮食和土地,怎么办?
2.哈哈,现在荒地越来越多,我富有了,但是奴隶们都抱怨工作太辛苦了,消极怠工了,我怎么能让奴隶们心甘情愿地劳动,为我创造更多的财富?
3.哎!我虽然已经成了大地主,但是我的土地是私自开垦的,到现在还是非法的,我吃不好,睡不香,生怕哪天土地就被没收了,我该怎么办?
这种层层体验式设问,使学生逐渐进入历史情境——随着铁农具和牛耕推广使用后,奴隶主为获取更多财富,积极改变剥削方式,奴隶们为获得财富(粮食)和地位的劳动积极性也分外高涨,新的封建剥削关系产生。如此,教学难点轻松突破,同时,也为“商鞅变法”这个教学重点的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问题设计要抓住学生学习的困惑点、闪光点进行
例如,在讲“二战”初期希特勒在西线的战争时,一位同学突然说了句:“希特勒大英雄呀!”这看似“捣乱”的语言,也许正是许多学生的“心结”。我因此就“希特勒是不是英雄?”这个困惑点组织学生展开了小组讨论,通过讨论学生不但形成了正确的观点,打开了“心结”,而且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既解决了问题,又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课堂的实效。
又如在教学《美国独立战争》一课时,有个学生提出:“北美资产阶级和北美人民为什么要反对英国人呢?”这不是疑难问题,但其中有一个闪光点。于是教师借题发挥,一步步引导学生,提出:北美资产阶级和北美人民反对的是所有英国人吗?(不是)那么他们反对的是谁呢?(英国资产阶级)这时的英国资产阶级是以什么面目出现在北美的呢?(以殖民者的面目出现)准确地说北美资产阶级和北美人民反对的是谁呢?(英国殖民统治)大家还记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对象吗?(英国封建专制统治)你认为资产阶级革命对象是谁呢?(封建专制统治)。此时有一个同学又提出,既然说资产阶级革命的对象是封建专制统治,为什么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对象却是英国殖民统治呢?通过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步步深入,层层发问,引导学生加深了对于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解和认识。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历史学科的特点出发,精心设计问题,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生成问题,打造高效课堂,让历史课堂“死”去“活”来,使历史课堂成为学生学习探索的乐园。
【责任编辑 冯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