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探讨
2016-04-29罗斌
分析选择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延续性原则等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构建原则基础上,提出创新教学模式,构建信息化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注重教学评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等相关教学建议。
信息化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初中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与思维的培养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将信息素养培养深入渗透到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文章将结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一、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构建原则
基于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构建,需要遵循着选择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延续性原则。
(一)选择性原则
知识经济时代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遵循选择性的原则,恰当选择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合理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方式有效融合,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信息化教学模式构建的价值。
(二)实践性原则
信息技术是一项综合实践应用型较强的学科,教师需要遵循着实践性的原则,注重对初中学生实践技能的指导。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将灵活借助信息技术,在充分调动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学会自主应用,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
(三)延续性原则
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需要深入渗透到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当中,教师需要遵循着延续性的原则,需要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续,使学生能够借助信息技术灵活处理生活中的各类问题,真正展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价值。
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信息素养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培养,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构建信息化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注重教学评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等方式开展。
(一)创新教学模式,构建信息化教学理念
信息素养指的是一个人能够明确了解如何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价和利用信息,对信息进行有效加工、整理和创新,进而获得新的知识。信息化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方式,以信息技术的支撑为主要特点,借助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教学指导,但其中更重要的内容是现代教学理念的应用。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将素质教学理念融入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中。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广东省初级中学课本信息技术(B版)《管理计算机中的文件》这一项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将三维教学目标融入于其中,在使学生充分掌握计算机文件管理方式的基础上,能够学会自己整理文件,并掌握文件管理的重要性,感受到计算机技术学习的乐趣以及计算机技术学习的意义,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习惯,为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丰富教学的内容,通过多种多样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从“要我学”的思想逐渐转变为“我要学”的思想,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展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创造性能力。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广东省初级中学课本信息技术(B版)《使用计算机软件》这一堂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使用“录音机”录制“绕口令”的任务。学生需要自主借助计算机和课本进行自主学习或者合作探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密切观察学生的学习质量,给与学生适当的思维引导,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注重教学评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化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评价作为信息化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十分重要。
在学生课堂学习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比如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信息资源应用情况、信息技术实践能力等等内容进行评价,也可以邀请学生通过自主评价或者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等多种方式,营造互动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氛围。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构建信息化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注重教学评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平台,并使学生能够形成一定的信息素养,促进初中信息技术信息化教学的持续开展。
(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岗区坪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