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思想品德课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6-04-29王连茂

知识文库 2016年3期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中华民族能否尽快赶上并超越世界发达国家,取决于能否在今天做出加速度的创造。由此可见,新世纪新时代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新一代人才,无疑将成为我们国家发展、民族兴旺的关键。中学思想品德课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学科,应该为此做出应有的贡献。

那么,思想品德课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努力:

首先,教师应更新过时的教育观念。

教育的创新,要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观念。这种意识和观念,来自学习、来自实践。这就要求政治课教师不要再以“我讲的怎么样”为求学导向,也不要再单纯以学生对知识和幸福与否为考核的惟一标准,而应该严肃认真地追问自己一个问题:思想品德课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应是什么?我认为,应当是对真、善、美的信念和追求;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以及好奇的心理和探索精神等等,教师应经常这样思考,并认真研读邓小平的教育理论,来更新我们的观念,更新我们的思维方式;我们要站在新世纪的高度,用现代化的标尺来衡量我们今天的思想品德课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全新的视角出发,适应时代的要求,自学培养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

总之,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不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一起走向知识、走向健康与创新。

其次,通过课堂教学的革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宽松、愉快的课堂环境。

在今天的教学中,有些思想品德课教师不仅习惯于课堂上“一言堂”,而且课下也多以没商量的口吻命令学生“干什么”或“不干什么”,在这种传统的死板的教学状态下,学生的思维怎么能够活跃起来呢?很显然,只能抑制学生的思维,束缚学生创新的翅膀。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课堂环境,教师应引导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应欢迎学生提出与自己或书中不同的看法,形成一个互相讨论、互相促进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对学生主动探索的表现,应给予积极中肯的评价,要学会肯定学生的成功并给予鼓励,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点滴成功,从而产生积极的体验,激起更强的探索创新的积极性,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要承认差异,善于看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取得的成绩,通过经常性的鼓励,赞扬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点燃学生心灵中开启的创新的火花。

二、鼓励学生敢于奇思妙想。

事生于虑,成于做。一位科学家告诉我们:“人们‘不可能’做的事,往往不是由于缺乏力量和金钱,而是由于缺乏想象和观念。”人类思维中无以伦比的想象力,是科学不断进入未知领域的原始动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想、勤思、善思,敢于标新立异。要让学生不拘泥于某些权威(或老师)的既定论断,善于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与实践,使知识和科学在创新中不断发展。为达到这一点,我充分利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等,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提出自己创造发明的新点子,并要求每一个学生备一个“奇思妙想记录本”,要求从学期开始就把自己完成的创造性尝试全部记录下来,如生活中的一个新发现、小发明,学习中的新方法、新思想等。到学期结束,评出优秀的并给予奖励。

总之,思想品德课教师在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标新立异,敢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从面形成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

三、创设学生动手、动脑的课堂环境和条件。

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多动手就可以找到创造的门径。用多媒体辅助教育,可激发学生创造能力,学生在多媒体声音、图像、鼠标的刺激下,加深了对信息的记忆深度。通过人机交互,促进手、耳、眼和脑协调水平的提高,增强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群的能力,为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广阔的空间。另外,还可开辟政治第二课堂,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发智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应变能力,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组织开展社会调查、智力游戏、演讲比赛、小品表演、新闻发布等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搞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最好舞台,通过第二课堂的开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三,走出学校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创造。

大家知道,创造性思维的最后源泉不是在课本中,而是在生活中。因此,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走出课堂,参与社会实践,以实践中大胆探索,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如讲到“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及影响”时,我让学生到工厂调查近十多年工厂的技术革新,到农村去了解科技对农业发展的巨大促进,通过实践让他们更进一步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再如讲到“改革开放”时,我让学生深入到厂矿农村,了解改革开放的具体情况,并要求他们发现哪些改革还存在问题,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等。通过这些社会实践,启迪学生认真解读社会这本大书,指导学生通过报刊杂志,声像媒介、社会舆论等途径捕捉生活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并学会分析,归类,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只有对生活保持着高度的敏感和洞察力的人,其创造性思维才能具有实质性内涵,才不会使自我迷失在、消解在所学的课在知识中,也才能真正去发现和创新。

创造力是人的生命力的最高表现,是社会前进的动力和源泉。创新教育是教育的本义和灵魂,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实质,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为此,在思想品德课教育中,庆从以上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自己兴趣、爱好、特长和个性发展的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样,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教育目标也就实现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渔沟镇韩圩九年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