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2016-04-29邱小红

知识文库 2016年3期

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的学科,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构成语言能力的核心问题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当今人们所面临的是一个“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准确而迅速的接受大量信息,经过辨析、判断,并及时作出反馈,应该成为每一个中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对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益的提高便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了。同时也是对我们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给予更严峻的考验。而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是阅读者对所阅读的材料进行筛选、加工的过程。所以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掌握高效而实用的阅读技能与方法。在阅读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指导,注意阅读的目的性和恰当的阅读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浩瀚的书海中有所选择、有所吸收。达到教师想要的预期效果。

一、阅读教学的基本要义及其作用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其阅读教学的方法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因为它是通过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兴趣、爱好的培养,使学生尽量撑握文学知识,受到文学熏陶,提高文学修养。同时,通过阅读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能积极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不断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的塑造中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人格力量都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阅读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提高掌握语文知识的能力,所以我们说、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是培养提高中学生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重要环节和手段。

二、阅读教学的一此基本方法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实践也证明,兴趣能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进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课前预习,在上语文阅读教学课前,让学生提前预习将要学习的课文,并查阅文章相关的背景及资料,更多的了解文章的知识,以备课上交流。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激发他们上课时发言的积极性。活跃的课堂气氛能够增加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课堂情景演练,语文阅读教学不同于其他一些课程,同样的问题,会有不同的答案。因此,教师应改变那种“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充分利用课堂,活跃课堂的气氛,以朋友的身份直接融入到学生之中去,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同时,可以直接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这不仅能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文中的知识,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3、把阅读跟生活紧密相连。适当的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把阅读更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站在作者的立场跟角度去理解、领会文章。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会生活的乐趣。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接受信息、认识历史、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阅读,可以了解到人文、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知识。特别是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要赶上时代的步伐,就要多读书,多学新知识。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还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不仅能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更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很多学生,他们都有自觉预习课文,记笔记的好习惯。但是就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仅仅只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增加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学生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到图书馆或借阅室等去借阅资料,这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扩大了知识面,还能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为学生营造阅读氛围。有调查发现,适当的时间、地点、情景,更能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跟学生做好互动,对积极回答问题同学给予肯定跟表扬。另外,可以把班级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共同阅读、共同讨论、共同分析、共同学习、这样,不仅在娱乐中学到了知识,也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让他们更深刻的了解到团队的作用。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阅读更多知识,就应该发挥他们的主体性,相对减少对课文的讲析,留出更多的时间供学生自由阅读。当然,这个阅读是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他们感兴趣,有意义的文章,让他们自己真正投入都文章里面去,自我激发对阅读的兴趣。

(三)、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的目的是了解文章的意义,吸收知识。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在上课时,就不能仅限于课本中的文章,还应该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 1、把握文章的主旨。在阅读一篇文章时,首先要把握文章的主旨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才能更快更深刻的了解整个文章。通过整体领会文章的气势、文采、内涵等了解作者的写作方向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 2、精读、细读。在经过前一阶段的整体阅读,在把握了文章的主旨后就要对文章的各段进行精读细读。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分段论述将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主旨表达出来的,学习段落中的比喻、拟人、夸张、比拟等写作手法的运用,为自己的写作积累经验。 3、朗读的学习方法。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些学生记忆能力很强,文章多看几遍就能背诵下来。但是他们都是一种闷声的记忆方法,没有通过朗读的方法将文章背诵下来。其实要求背诵文章的目的不仅仅在记忆文章,更重要的是通过背诵锻炼学生的发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著名的语言学家李阳老师强调的语言学习就是多次的重复,是用嘴巴学出来的,所以在语文学习中要注重朗读学习法。

因此,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而去学习写作技能及加深对其他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必要的语文阅读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新街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