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课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
2016-04-29李烽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要求培养学生有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是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高质量的教育,它具有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和差异性。素质教育最终要通过教学过程来实施,课堂教学是实施的主渠道,要把课堂搞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学到活的知识,且培养创造思维及有各种能力,学有兴趣,觉得轻松。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与学这对矛盾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地、 生动活泼地学习。
边疆民族学生由于受到环境,文化背景,教学设备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因而学生的学习方法死板,学习能力不强,学生出现的是思维简单,安于现状,知识面窄而不求甚解,灵活性差,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较弱等情况,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是以“三引一自”的方法来进行能力培养,具体做法如下:
一、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教与学是一种动态的双边活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师发挥引导作用,促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过程。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单一,把学生当成“授受知识的容器”,老师往容器里倒知识,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这种做法使学生的求知欲不断减退,教师也越来越难教。我决心改变这种现状,尝试“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法。我把学生自主阅读纳入课堂,注重培养学生阅读教材能力,这是克服“注入式”教法,发挥学生课堂中主体作用的第一环,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第一步。阅读可以在新教材学习之前,也可以穿插在教学全过程中,要使学生阅读有实效,首先教师要利用各种手段进行引导,使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我通过深入研究教材,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设置系列问题,或者设计成图表,在课前就板书在小黑板上,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允许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素质教育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人的地位,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重视学生个体发展,使每位学生都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这就要要求我们生物教师要激发每个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的各种技巧,使课本上的死的生物知识变活。要有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喜悦的能力,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要与学生有更多的情感交流,使学生由对老师的热爱,尊重进而发展到对生物学科的热爱。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进而形成一种自觉持久的内驱力,增强他们不断进取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二、引导学生动手制作模型
生物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作为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教师,若只是以书本为主,不作变通,机械地把书本内容传授给学生,易使学生产生晦涩难懂,枯燥无味的感觉,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我从生物学的特点出发,以实践是一切认识的来源为指导,使学生在动手中来学习知识,想方设法地采用模型,标本、投影、录像等多种方法进行直观教学,对生物的形态,结构及至许多比较深奥的生物学知识,通过具体的模型,标本或实验来描述,增强了学生的感性体验,化解了难点,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初中生物第二册《体内物质的运输》中“心脏的结构”,在教材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讲述这一节知识要多种教具,如人体内部器官图,心脏结构图,心脏解剖模型,猪的心脏标本等。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在讲这些东西时学生难于理解,掌握。通过让学生亲手制作心脏模型等一系列具体而直观的教学,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二者在实践的基础上有机的统一起来,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轻松愉快的掌握了本节知识,也增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三、引导学生积极竞答
兴趣是学习活动中的重要心理因素,如果一名教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经过恰当的引导就会转化为学好生物课的内动力。我在生物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提问激趣和问答激趣。
在每节课的教学中, 我力求30分钟完成教学任务,剩余15分钟进行练习。课前我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编制成小问题,或者授完课后,让学生到黑板上自编问题,每题10分,然后由四个组同学竞答,答完后对得分最高的组报以热烈掌声。由于中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所以学生竞答的积极性很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和兴趣,也增强了竞争意识。
四、组织生物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生物的奥秘
学生的生物实践活动能力,是生物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结合课文后“动动手”、“课外阅读”等活动设计,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完成,以巩固和验证课本知识。
生物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有着广泛的联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我根据学生对生物有广泛的好奇心这一特点,建立了生物兴趣小组,每周开展一次活动。还可利用周末等时间带学生到野外采集植物标本等,通过开展多种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了成功感,这也是激励学生的一种重要手段。学生获得了局部的成功,实质上也就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满足。当学生获得“成功”满足了需要之后,这种“成功”往往又会刺激产生更高的需要。成为学生不断探索生物奥秘的不竭动力。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的“三引一自”教学实践活动的探索,提高了教学质量,大大强化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不但对学生完成在校的学习任务起阶段性作用,而且对学生树立终身学习,探索不止都会起长远作用,以便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等、为学生发展智力创造条件。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渔沟镇韩圩九年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