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2016-04-29徐晓红
学校是培养人、教育人的阵地,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场所。优秀的校园文化饱含鲜明、深厚的人文特质。它,不仅可以通过物质外显遍布师生视野,也可以凝成学校精神渗入师生心灵,更可以决定师生不断发展的方向和质量,是整个学校办学的核心价值体系。
这几年来,我校紧紧围绕“文化引领教育内涵发展”这一核心要素,坚持发展有灵魂的教育,以“理念文化助发展、环境文化浓氛围、行为文化砺品行、特色文化强根基”为学校特色建设的具体方略,将以文化为特性的特色建设贯穿于学校文化建设的始终,立体化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努力使文化浸润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感染每一个人,激发每一个人,从而促进教师快乐工作,学生幸福成长。
一、理念文化----引领学校内涵的发展
理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学校理念文化的确立,是时代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理性折射,是学校文化背景的浓缩,是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全校师生共同的文化追求。先进的理念文化可以外塑形象,内集人心,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成熟的学校理念文化是学校之“魂”,它指引着办学方向,体现着办学特色,引领着育人方向。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创办于1905年,原名“南隅小学堂”,是泉州市区最早开办的新式小学堂之一。创办初期校址在关岳庙礼乐厅。1908年,学校取《论语》中“立于礼,成于乐”之意,更名为立成小学,意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以德立校,以德育人。为此,这几年学校不断地对办学理念进行了梳理、整合与提升,并与学校实际相结合,找到了学校特色建设的突破点。我们确立以传承和发展学校“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办学思想,以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品位作为学校树品牌、创特色的重要抓手,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与精细化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在育人环境的建设与校园精神的培育等方面积极探索,形成了以“经典诵读”、“棋文化”、“立成礼仪学堂”等特色主题教育,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拓展了新的空间。
二、环境文化----创设育人的浓厚氛围
两千多年前,荀子在《劝学篇》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捏,与与之俱黑。”这都是说明环境对于教育的渗透性作用,迄今对我们仍有启示意义。因此,我们高度重视环境的育人功能。在校园面积只有3500平方米,生均面积还不到3.2平方米的校园内,积极在环境建设的“精”与“细”下功夫,力求给学生一种愉悦心情、陶冶思想的和谐氛围,给他们以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按照”面面墙壁会说话、一草一木能育人“的原则,精心设计墙壁及学校各种用室文化。具体做到“三个突出:①突出“校风”。“三风一训”是一所学校全体师生精神内涵的浓缩,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我们在学校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张贴“三风一训”的标语,使其醒目鲜明,催人奋进!②突出主题。我们围绕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着力打造“棋文化”、“闽南艺术文化”、“中华经典诗词”、“立成礼仪学堂”四个主题教育宣传阵地,形成独具特色的“楼梯文化”和“文化”。③突出层次。学校围绕主题,多方位、有层次的对教学楼、综合楼的走廊、楼梯转角、各专用室进行布置。如在各楼层分别设计布置了“唐诗宋词”,3个楼梯转角书吧等版块,让学生感受喜欢读书、读书好,受益终生的氛围。其次,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即要求规范统一,又鼓励各具特色。提倡百花齐放,形成一班一品。引导班级师生、家长共同参于建设班级文化,彰显班级特色,营造浓厚文化氛围。通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在“小”校园里做出了“大”文章,走进立成小学校园,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浓厚的、和谐的文化氛围,校园里每一角落的文化墙和一草一木相互映衬,体现出高雅的文化气息,图文并茂的文化墙让师生“见之于学、约之于行,熟之于心,行之于道”,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环境文化。
三、行为文化----塑造学生的健康品质
学校行为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静态文化的外化和动态表现,是一所学校历史文化积淀在一定阶段的显露,全校师生既是学校行为文化的设计者和执行者,更是塑造者、维护者和推进者。文化育人,能让学生浸润在散发着浓浓的真、情、善、美的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中,学校文化建设的匠心独运,也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近两年,我们把行为文化建设作为重点,把学校文化蕴涵于各种文化行为活动中,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自觉的行为规范,严谨的治学精神,高雅的行为方式,丰富的内心世界,阔达的胸襟气度,使行为文化建设起到了“知行合一”的教化作用。进而塑造学生的健康品质。
1.开展经典诵读,打造书香校园。2007年以来,我们把“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办学思想与“书香校园”建设融合起来,把“诵读经典、弘扬国学、沐浴书香、快乐成长”作为“书香校园”建设的切入点,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每学年根据不同学段的要求向学生推荐诵读篇目,每年在五月底校园文化艺术节期间举办一次大型经典诵读比赛,至今已举办九届。诵读比赛以班为单位,全班学生都要参与,诵读展示集诵读、艺术特长表演和学生综合素质展示为一体,成为我校“书香校园”建设的亮点。自2007年至今,学校9次参加市、区教育部门组织的经典诵读比赛均获优异成绩,也多次受邀参加市、区文明办和府文庙组织的经典诵读活动,学校被确认为鲤城区“中华经典诵读示范点”。
2.普及中国象棋教育,促进学生形成良好人格品质。2005年以来,我校把中国象棋作为校本课程引入课堂,每周开设一节中国象棋课,普及棋文化知识。学校在操场显眼处设置大棋盘,每周一摆一棋局让师生研讨,每周五大课间设置20分钟大棋课,师生互动讲解棋局。聘请专业老师指导学生棋社,学生棋社每年参加泉州市小学生棋类比赛均获团体前三名,学校被中国棋院授予“全国中小学棋类教育实验基地”,2013年9月,我校学生棋社被评为中小学“百佳学生社团”。
3.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学生养成教育打下深厚根基。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生存发展的“根”和
“魂”,在新的时期,德育教育要吸收其精髓,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围绕立成小学“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办学思想和“以德立校”的办学理念,2013年,我校在通淮关岳庙董事会的支持下,以中华传统美德为主题,建设了浮雕文化墙等人文景观,文化墙上,每幅浮雕都用一个字、一段文、一副图诠释了“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的文化内涵,向师生传递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师生每一天进校园就感受到浓厚的文化,使师生“见之于学、约之于行、熟之于心、行之于道”。2015年,我校组织骨干教师编写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校本教材《立成学堂》,使环境文化教育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让中华传统美德从小在学生的养成教育中生根发芽,将“一字一句读好书、一生一世做好人”的校训铭记于心中。
四、制度文化---凸显人文管理的特质。
学校制度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处于核心精神文化和外显物质文化之间的中间层文化。它不仅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也是学校文化建设和学校发展的保障系统。我们注重抓好学校管理制度的优质生成和制度运行的高效落实两大方面工作。
1、全面构建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学校积极开展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民主开放、与时俱进的原则,确保学校各项制度的优质生成。校领导班子根据教育法律法规政策,按照现代学校制度要求,起草各部门工作管理制度文本,通过召开教师大会,广泛听取教师的建议,整合教师提出的好的建议修订管理制度文本,与教师利益密切相关的管理方案,提交教代会审议表决后再执行。公开民主订立学校管理制度不仅达到了集思广益,提高了制度的科学性,而且也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让教师同时成为学校管理制度的设计者与参与者,有利于制度的优化和执行。
2、保障制度运行的高效落实。学校机构能按鲤城教育行政部门规定设置并配齐行政管理人员,设有德育处、教导处、总务处、工会、保卫科、少先队等机构,能根据校情设置学科教研组长、年段长等中层管理人员,形成学校、年段、班级三级管理网络。学校确立以校长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建立“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和校务公开制度,主动接受师生和家长的监督。学校实行教职工岗位责任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制度运行情况的检查,检查结果纳入五星班级的评选和教师学期绩效考评中,通过强化制度的有度奖惩,提高师生的自律意识,为制度运行提供有效保障。
总之,教育人,应该而且必须拥有一颗捕捉和寻找文化建设的敏感之心,拥有一颗唤醒和激活学校文化建设的责任之心,拥有一颗呈现和展示学校文化的智慧之心。因为,文化建设,能够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作者单位:泉州市立成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