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创设和开展科学共享区域活动

2016-04-29宋幼华

知识文库 2016年15期

近年来我国不断提高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教育部门也创立五大领域课程,通过艺术、社会、语言、健康以及科学五大方面对幼儿进行教育,并通过遵循“玩中学、学中玩”的原则,使幼儿通过活动和游戏等形式的课程来提高自身知识和学习能力。本文通过对如何创立合理的科学共享领域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创设和开展科学共享区域活动。

人是环境的产物,特别是对以实际操作、参与活动和直接经验为发展基础的幼儿来说更是如此。世界著名的HIGH/SCOPE课程就是通过设置特定的活动环境(区域),通过幼儿的主动学习来获得他们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经验的。近年来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环境现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而我们在进行科学领域教育活动时也需要结合共享区域来进行创设和开展,以确保能够达到对幼儿进行充分地科学教育的目的。

一、充分利用空间,创设特色共享区域

首先,在创设科学区域时,教师需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自身能力程度来决定科学共享区域的具体陈设和物品,保证幼儿能够根据自身学习的能力愉快地进行区域活动,通过教师组织的活动和自主活动来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调动幼儿积极性的同时达到基本教育目标;其次, 由于幼儿自身存在不同爱好、能力等个别差异,教师需要考虑到这些幼儿的情况,来合理地安排和设计区域环境,尽量能够满足所有幼儿的需求;第三,环境创设是区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空间就是要利用好已用的空间,开辟新的可用空间,而教师应严格按照教育目标和班级环境来进行创设。特色区域强调的不是区域的特殊性,而是需要利用具有特色的共享区域和物品来提高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研究:

第一,创设可移动的区角。例如可以建立“移动的科学站”等,通过制作带有滑轮的小房子,在小房子上安装“移动科学站”的牌子,在房子里面放入一些科学物品,例如望远镜、地球仪等,能够使幼儿在进行区域活动的时候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添加一些新颖性,使幼儿能够自主地区了解科学。

第二,利用本地资源特色。科学共享区域的建设也需要利用好本地资源的特色,将本地资源融入到幼儿园文化建设中去。让幼儿从小树立科技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能供更加了解当地环境的特点等。例如可以在科学区域放入荷花的标本、准备小花盆种植当地特色植物等,教师在为幼儿讲解植物的同时使幼儿充分了解本地特色,通过简单了解当地植物的同时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思想。

此外,根据幼儿年龄段来进行共享区域创设,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的教育目标来设置和开展共享区域活动,达到全面发展幼儿能力、提高区域趣味性和科学性的效果,保证共享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建立共享区域,拓宽活动范围

我们应遵循陈鹤琴老先生的思想,给幼儿宽松和谐的气氛,让他们尽可能地去想、去探索、去创造,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幼儿科学共享区域的开展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就如同一个幼儿需要从萌芽期走向萌动期、萌动期、发展期、成熟期和全面发展期一样。幼儿科学共享区要实现对幼儿阶段的思维能力、语言交际能力、智力拓展和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科技议题为指导,循序渐进的推进特定领域的技术导向,为培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踏实的专研精神的小科学家打基础。

三、合理开发校园空间,创设有效的科学共享区域环境

在科学区域环境的创设中,我们要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做整体的安排,而且既要考虑幼儿之间能互相交流,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儿能专注投入活动,充满自信地探索、体验、发现。因此巧妙利用幼儿园共享空间,合理创设科学共享区域,尽可能使各项活动有相对独立的空间,以支持幼儿探索。我们根据科学区域的内容进行规划,如自然角、饲养角、观察角等利用走廊、窗台设置;实验角设置在活动室的角落空间;而探索自然现象,如有趣的影子、奇妙的太阳光、植物等,我们把活动场所灵活设置在户外,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引导幼儿开展活动,通过按照幼儿年龄段来培养幼儿探究兴趣,使科学区域真正成了幼儿自己探索的快乐天地,幼儿与教师之间成了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科学知识需要从幼儿时期开始培养,通过本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创设科学区域,不仅能够提高幼儿对科学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够使教师在进行科学活动创设的过程中全面提高及完善幼儿五大领域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创设科学活动区域不仅能够提高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更能够使幼儿在自主学习的状态下通过在玩中学,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后逐渐培养幼儿的兴趣,为幼儿成为新一代科学家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单位:宾阳县新桥镇新星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