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高段歌唱技能训练活动三策略
2016-04-29王伊
2011版《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着力改变艺术学习中的机械模仿与枯燥训练,不以单纯掌握专业知识技能为目标”,这是完全正确的。但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偏差,尤以小学高段歌唱教学为甚。有的教师把必要的歌唱技能训练活动等同于机械模仿与枯燥训练,教学中花费过多的时间讲歌曲的背景,讨论对歌词的认识与理解,几乎把音乐课上成了思品课或是语文课,有的教师放弃对学生必要的专业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对学生诸如音准、节奏等问题视而不见,放任自流。
笔者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理念及音乐教育心理理论,在教学中实施有效歌唱教学,在歌唱技能训练中采用了以下策略:
一、趣味训练激发学生歌唱的兴趣
1.歌唱常规训练活动设计
学生入校第一节课起,就开始逐步接受歌唱常规的训练,但是学生到了高年级,歌唱姿势、歌唱状态等总还是经常需要教师提醒。为此,笔者设计了一些活动。例如在发声训练或是唱歌前,教师弹奏一组旋律:2/4 0123|4567|1050| 10‖起初,教师把此“听旋律”活动作为提醒学生注意歌唱坐姿或站姿的一种手段,通过一段时间训练,师生会把这样的提醒作为一种互动手段,有时教师在歌唱前省略这一环节,学生们自己会用“啦”唱出这段旋律,并且快速进入歌唱状态。又如教学中,学生坐得疲惫了,让学生站起来,进行比赛活动:看谁的气息长,谁能能保持住,通过师生的活动,不仅在玩中训练呼吸,更活跃了课堂气氛。课堂中,高段学生较关注师生间的互动,更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参与学习和活动,通过趣味性的歌唱常规训练活动,学生意识到唱歌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他们把类似于这样的常规训练看成是一种游戏或是活动,极大程度地培养了兴趣。
2.发声训练活动的设计
实践中,笔者设计了一些发声训练活动:如训练学生找高位置声音的感觉时,让学生听教师用两种不同的声音位置说话,再通过互动,让学生模仿、展示,使学生明白声音的高位置是怎么发出来的,听起来是怎样的效果。这样的训练尤其受高段男生欢迎,当一些男生争先恐后地上讲台试着高位置说话时,教室里顿时充满了笑声,连平时不爱开口唱歌的学生都觉得有意思。再如运用游戏式的轮唱练习进行唱歌活动,不但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相互合作所带来的愉悦感,还能建立较好的“和声感”。总之,当学生在沉浸于趣味性的训练活动中时,学生已经完全不自觉地融入到歌唱技能的学习中,这样的教学体现趣味性,学生喜爱,效果明显。
二、灵活训练促进学生歌唱的技能
1.选准教材歌曲灵活地进行技能训练
由于课程的特点,我们不可能对每首歌都面面俱到地教唱,笔者通过抓住歌曲某方面进行技能训练,并且持之以恒,取得很大的效果。每首歌曲通常有特定的技术含量,有的以情感表达为主线,有的以连音、气息连贯为主要技能要求,还有的以弹跳音、断音为要求等等。如:歌曲《同一首歌》可以作为连音、有气息支持的歌唱技能训练歌曲,要求学生用手指划出连音线,在歌唱时每位学生都用手势表示音的连贯,并且有气息支持;《红河谷》作为二部合唱体验声音和谐的重点歌曲;《小白船》作为二部合唱及表现力的重点训练等等。
2.选择合适的课外歌曲进行特定的技能训练
小学高段学生的求知欲强,信息量大,接受能力强,教师可以补充一些深受学生喜爱的、有特定技术含量的歌曲进行技能训练。比如古诗词的朗诵、欣赏是乐感性训练行之有效的方式。在五年级欣赏课中,通过艺术歌曲《春晓》的欣赏,让学生感受音乐与诗句结合的完美贴切,通过古诗朗诵、复听再到小声哼唱,让学生进行乐感训练。在歌曲《红蜻蜒》教学中先让学生练习二声部《月亮下山》练习,通过声部配合均匀、力度表现有起伏,能获得极佳的和声效果,为歌曲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强化训练满足学生歌唱的成功感
1.精选歌曲进行完美表现的强化训练
每学期各年级可以挑选一至两首歌曲精心磨炼,通过强化训练使学生尽可能体现歌曲的旋律美与歌词美,在歌唱中获得成功感。如教《同一首歌》,初学时采用先全体学生都学唱第二声部,重点进行第二乐句及结束句个低音音准的训练;第二课时进行二声部歌词教学,先对每一句歌词进行咬字吐字纠正,做到字正腔圆,再进行二声部歌词练习,并通过看歌手蔡国庆与小荧星合唱团的演出视频,激发学生的歌唱欲望,然后再提出呼吸、气息、情感的要求,并对每一步要求强化训练,同时对每一句作细致的评价。第三课时教学着重进行情感的处理,教师问学生:歌曲中你最激动的乐句在哪里?用什么力度来演唱、表达歌曲情感?用哪些不同的演唱形式合适?还能加上动作表演吗?经过热烈讨论后确定运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唱形式,并加上一些动作来表现这首歌曲。
2.根据歌曲表现要素进行强化训练
教学中还可以根据歌曲的特点进行某方面的强化训练。开学初,教师可以统筹安排整册教材歌曲强化训练的侧重点,即部分歌曲注重音准的强化训练,部分歌曲作为歌词咬字吐字训练,还有的进行强化情感处理等技能训练。例如《小白船》、可以强化音准练习的歌曲,强化咬字吐字练习可以选《田野的召唤》等歌曲。笔者认为,富有歌唱性的舒展旋律或灵动跳跃的歌曲都是进行个常训练和体验的好材料,并且通过一些辅助性动作能更快解决技能上的一些难点。选择特别适合歌唱表现的歌曲作为重点学唱或训练改变了以往单调乏味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体验到歌唱的乐趣。通过强化性的训练,能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充分享受歌唱的快乐,并在唱会歌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突破——唱好歌。
总之,歌唱技能训练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和音乐审美能力的必要前提,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歌唱的潜能,只有声音越来越美,学生歌唱才会越来越快乐。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