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宿舍管理,巩固大学生良好习惯培养主战场

2016-04-29董长雨

知识文库 2016年15期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学分制管理在我国各高校全面推开,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管理方式已不再适合现实的管理需要,而宿舍逐渐成为高校进行学生管理的重要载体。加强大学生宿舍管理已逐步成为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管理的关键问题。

1.大学生宿舍管理工作概述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1.1 大学生宿舍管理涵义

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是指高校中的有关职能部门依照既定目标和规章制度,通过一定的运行机制和思想教育来调节、规范大学生思想的协调活动,促进良好校风、舍风的形成,以达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目的。

1.2 大学生宿舍管理的主要内容

宿舍管理工作内容主要包括生活秩序、卫生、安全等方面。一是学生宿舍住房分配与管理,编制学生住宿计划,住宿、退宿手续办理等;二是学生宿舍生活秩序、卫生管理,个人、寝室、公共卫生管理及相关卫生评比等;三是学生宿舍治安防范管理,防火、防盗、防事故的教育管理及安全值班等;四是学生宿舍水电管理,建立健全水、电管理制度;五是文明宿舍建设,“文明宿舍”、“文明公寓”等评比、奖惩等;六是学生宿舍的宣传、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2.当前高校宿舍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由于各高校的宿舍管理大都后勤服务集团统一管理,院系没有宿舍管理权,再加上高校扩招后学生住宿压力增大等因素影响,造成学生宿舍的服务功能不能很好发挥、部分服务不到位、服务与教育“两张皮”。具体来讲普遍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2.1 学生宿舍管理存在的问题

2.1.1学生宿舍是学生“教育盲区”

大学生宿舍是学生生活、学习、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行为习惯、情感表达等状态体现最为真实的地方。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关注课堂教育、校园文明行为教育和校外实践教育,忽视了学生宿舍这一教育阵地,单纯强调学生宿舍休息功能,却未将其当作最为有利的抓手,造成了目前一些工作效率较低、工作效果不理想的状况,以致于出现学生不理解、不配合的现象。

2.1.2 学生宿舍是学生“管理真空”地带

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很多高校学生宿舍实际上出现了无人管理的状态。一是环境卫生问题,脏、乱、差现象严重;二是安全隐患问题,主要是用电安全及违章器具的使用等;三是宿舍成员关系问题,学生缺乏相互交流的意愿,“键盘声”逐渐取代了“卧谈会”,宿舍成员关系淡漠。

2.1.3 学生宿舍是学生“管理制度短板”

由于很多高校对课堂教学、校园文明行为的重视以及对学生住宿问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对新时期如何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的问题关注不够,制度管理理念创新不够,管理手段陈旧落后、管理方法因循守旧,注重“刚性”管理,轻视“柔性”关怀等。

2.1.4 学生宿舍是我院的“文化建设荒地”

主要表现在宿舍文化品位不高,“灰色宿舍文化”突出。一是宿舍环境文化较差,宿舍整体环境布局没有规划,物品摆放凌乱;二是网络文化流行,部分同学对网络太过依赖,经常把时间用来从事与学习无直接联系的活动;三是棋牌活动盛行,很少参加有益身心活动。

3.关于宿舍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在当前条件下,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已不仅仅是对“人”或“物”的管理,而是一项综合性工作。为此必须考虑多方面因素,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对策。

3.1 加强建设,着力构建科学的宿舍管理体制机制

首先理顺宿舍管理体制,成立融教育、管理、服务一体的大学生宿舍管理中心,把宿管工作从“看好门、扫好地、不出事”上升到“认识人、了解人、引导人”。其次建立学生自主管理宿舍制度;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让学生参与到宿舍管理工作中;再次加强学生宿舍信息化建设。一是建立学生住宿信息库和学生宿舍网站,同时建立快速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意见和要求;最后加快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宿舍文化育人功能,积极营造宿舍良好氛围。

3.2 以学生为本,切实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不断提高学生宿舍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学习生活需要,以学生为本,对于有效加强学生宿舍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建议学校启动实施学生公寓社区建设,制定学生公寓社区建设方案;其次建立学生宿舍医疗急救和安全保卫于一体的服务机制;再次加强宿管队伍建设,优化宿管队伍;最后建立学生宿舍咨询服务机构,据学生的特点开展心理咨询、思想开导、生活健康以及提供学习指导等服务工作。

4.结语

通过借鉴兄弟高校的工作经验和做法,如复旦大学采取的“书院制”教育, 并结合学院自身特点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宿舍管理模式,在不断的实践中丰富内容、完善制度。同时随着高校学生宿舍软硬条件的改善,需要我们不断思考提高宿舍管理方案的可操作性,切实运用到工作实践中。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