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学阶段晋剧唱念教学的基本方法
2016-04-29潘丽君
戏曲教学的功底在于唱腔和念白,功底的磨练是枯燥且异常辛苦的,如何让中学生在反复的练习过程中得到扎实的功底。从数十年的教学经验出发,笔者认为:中学生只有把咬字、情感和气息多个方面调和到融洽,才能算是很好的掌握基本功。所以在戏剧教学中,唱腔和念白是基础中的基础,对这两门课的教育必须格外的重视。教授这两门课程时,要以中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多元化课堂;老师更要以身为鉴,多使用实际的戏曲样例,带领着中学生走向正规,学会如何正确使用丹田之气,达到刚柔并济的效果。
一、因人施教,量材选段
首先我们上课,我们面对的都是中学生,想要教好任何课程,老师都是要事先足够的了解自己的学生,戏曲教学也不例外。要善于发掘中学生的内心想法,了解他们的品格和爱好,掌握每个中学生的学习情况、个人天分和过往基础。在此前提之下,尽量去筛选出适应更多中学生的精选曲段,从而让教学内容适合于更广泛的群体。而且先注重锻炼中学生的气息运用技巧,练好了气息再让他们去专攻一段段经典片段,所选出的片段必然是一部折子戏中的精华部分。利用那些艺术水平极高、特色鲜明的经典段落,让学生能切实的提高自己的技艺功底。
最好是在选取时,在内容上进一步的进行引导,多选出思想道德符合当下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包涵爱国精神和中华民族主体思想的片段,这样可以让中学生的学业和品德双重成长。在
二、以戏带唱,以唱促戏
选定了不同阶段对应的学习曲目后,接下来就是引导中学生去学习熟悉这些曲目。曲目的词、唱腔、剧情节奏、角色表达都是需要学习的内容,但是教师在授课时也要做到有选择的扬弃。传统的绝技要让中学生原汁原味的传承到位,与当今脱离较远需要创新的部分则让中学生了解到一定程度就可。“戏不离技”这是多少代前辈总结出来的真知灼见,一台戏需要极高明的技巧方能撑足场面受到好评,学生的技艺水平低下是极为可怕的事情。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授课中,既要言传身教让中学生掌握正确的技巧,还要播放大量名家大师的录像让中学生开拓眼界,明白技艺的更高层次在哪里。技巧的掌握不仅仅是课堂上的严格要求,还需要课下的积极引导,带动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中学生主动进取才行。
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教育本身就是一门科学,晋剧教学也不例外,自有其内在的规律可以把握,也不存在随心所欲、随意发挥的情况。教学要保证系统性和科学性,中学生学习的过程应当被设计为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模仿到掌握本质,循序渐进、逐步增长的。
首先,基础是任何学科学习的根基,晋剧表演的底子务必要老师面传口授、中学生不断重复模仿,斟酌一词一句的标准,一抬手一投足都要有个规范。
其次,教育也不是生硬的填鸭,只让中学生去机械的模仿到位背诵准确。经典曲目的教学中,老师要把整个曲目讲透彻,这个曲子的由来、背景故事、历史渊源和一些隐藏在曲子背后的小故事,老师应当讲到位。而且古曲中用词都不同于现在,冷僻字词、生僻的典故和成语都要给中学生解释清楚,让中学生对曲子知根知底,中学生才能更好的接受整个曲子的内容,把握曲子的节奏。而且鼓励中学生的自我创造力。
这样唱念练习时,就不仅仅是对技艺的机械模仿训练了,中学生可以自己弄清楚曲子的本质内涵,自己去揣摩曲子的唱腔、动作和感情表述,把脑海中想象的剧情和角色都一一表现到舞台上。这样中学生练习出来的曲子就是活的,角色是活的,唱出来的一词一句也是活的,能让人听出其中的意境,品出词里的味道。而单纯的模仿,无论模仿的再想,唱出来的曲子终究是死的,不会让观众产生一点共鸣。
比如在教授《芦花河》时,我们会讲“战马如飞穿山岭”的大段词本。那就不能是孤立的让中学生去背这一段曲子,首先要让中学生明白整个《芦花河》戏目的剧情梗概——薛丁山为了保障夫人樊梨花的征讨大军帅位,自愿作为先锋军奋勇当先,和他们的儿子薛应龙与白小姐私定终身,最后白小姐带着三千自家兵马和辎重前来助威,并阵前立功。在故事背景下,让中学生掌握曲段的结构,并切实的体会到曲子随着情节变化的轻重缓急和情感的浓淡表现,让中学生切实体会到唱腔带给观众的艺术感染。从而让中学生自己体会到那二十多句唱词下来,表现出的浓烈情感。
四、刚柔并济、气息自如
唱念技巧的高低,跟气息的运用是直接相关的,中学生掌握不到正确的呼吸方式,唱腔技艺就会轻易碰到瓶颈,所以气息的运用的是戏剧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更为困难的是,呼吸方式的不同还跟情感休戚相关,不同场景下要表达出的不同情感和不同角色的个人语言特色的表达都跟气息技巧有关。比如:当情感的状态是平稳、含蓄的时候,唱念时用气就要是柔和稳定的;当角色的情感是高昂、亢奋的时候,用气就要刚劲有力;唱词节奏快速时,用气要轻柔又富有节奏感。而气息的使用,又是直接跟丹田气相关,丹田气直接支撑了用气的技巧。
相反的即使是嗓音条件不好没有独特天赋的中学生,正确运用丹田气息,就一定可以用后天努力得来的技巧去弥补先天的不足。气息既能塑造出完美的嗓音,也能毁掉天生的金嗓子,就如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咬字,气息,情感在唱念中都是核心的关键因素,它们的完美结合方是达到戏曲唱念高度完善的艺术效果的基础。晋剧的艺术教学,只有把握了正确的科学性引导,才能培养出大量的优秀文化接班人去承继我们的艺术精髓。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