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方式弹“老调”
2016-04-29郭梦倩
小学生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与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是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检验的有力形式。而二年级学生习作教学是启蒙阶段,是对中高年级写话水平的提高起着不可或缺的铺垫作用。
怕写写话是当前小学生的一种普遍心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时常会接到学生家长打电话或到校询问,怎样帮助孩子提高写作水平,培养写作兴趣,也听到过家长有这样的抱怨:“每一次老师只要布置写写话的作业,我就头疼。看着孩子咬着笔头,咬半天写不出一个字,我也跟着着急。”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学生怕写写话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其实,原因可以归纳为不知道怎么写和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是缺乏把口头语言转换成书面语言的能力;不知道写什么是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不细,缺乏素材的积累。可是,现在的小学生普遍不喜欢写话,甚至害怕写话,对写话缺乏兴趣。很多学生谈“写”色变,每当老师布置完写话作业时,教室里总会出现一片哀叹声。是什么原因呢?经过观察,我发现学生对于写话缺乏兴趣,主要是学生缺少发现的眼睛,在提笔时不知从何下笔,生活积累较少,还有就是每次指导老师都会给出详细的写作要求,但缺少具体的指导,使学生浮于表面文章,而缺少实质性的东西。
那么什么样的指导是有效的呢?
一、从模仿开始,建立信心
《语文课程标准》把第一学段的写话称为“写话”,目的是为了降低难度,激发兴趣。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识字量的限制,写话训练的要求不能过高,无论写得好坏,只要通顺就可以了。刚开始可以只写一两句话,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在班上展示,这样能消除畏难情绪,树立自信心。
比如,写《春天的画》就可以让学生模仿课文《夕阳真美》的片断来写。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远处有什么,近处又有什么。有的学生想了想就说:“春天来了,远处的油菜花开了,一片黄澄澄的颜色,还引来了一群群小蜜蜂呢!”有学生是这样说的:“春天到了,操场上同学们脱掉了大衣和棉袄,在快乐的游戏。”
这样的说话练习并不难,每个孩子都能说上一两句,说完再写就容易多了。同时,这样针对性的模仿可以建立学生写景写话由远到近的条理,为以后的写景写话做好铺垫。
二、给一把梯子,让学生能够摘到果实
二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写话,有时候会无从下手。这时候老师可以给出一些词语、句式来帮学生一把。
比如,在写话《葡萄》中就可以给出“晶莹透明”“圆润可爱”“圆溜溜”“酸甜可口”和“……就像……”的句式。
看到这样的词语,有同学就说:“葡萄晶莹透明的,像一颗颗绿宝石。”有同学说:“那葡萄像一颗颗珍珠,圆润可爱。”还有同学说:“那圆溜溜的葡萄,酸甜可口,让人馋得直流口水。”
这样的指导可以让学生能够及时完成写话任务,让学生体会到写写话原来这并不难,从而从内心里建立起我肯定能写好写话的念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切身体会,写出真情实感
写写话我们提倡写真话,切忌些空话套话,这是在二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写作时就应该建立的原则。
比如,《大扫除》这篇写话,在写作之前可以让学生进行一次大扫除,完了之后可以让学生说说刚刚在大扫除中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做完之后感觉怎么样。
有学生就说:“我刚刚擦黑板了,我是从左往右一点一点擦的,擦不到的地方我就踮起脚尖,再擦不到的我就站在凳子上擦。最后黑板擦得干干净净,我心里很高兴。”还有学生说:“我刚刚扫地了,我是从后面往前面一点一点扫的,然后把垃圾归作一堆,扫进垃圾篓里的。我扫得满头大汗。”就这样,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都说得非常好。因为有了切身体验,学生们说的就是自己做的,他们有话可写了,而且还能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
四、谈心式评语走进学生的心
任何一个学生在他的内心深处都有渴望成功的欲望。教师评价的艺术真谛就是敏锐地发现和真诚地肯定他们的点滴成功,小心地呵护他们的学习欲望,保护他们的自信心。教师精妙的评语往往能唤起学生写作兴趣,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而低年级的小学生更在意教师的评价。一句赞扬,一句鼓励会使他们心花怒放,信心十足。因此,每次对写话的批改,我都仔细地阅读,认真地批改,找出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发现每一个闪光点,写上他们能读懂的话语,犹如面对面的亲切交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写出富有个性的批语,委婉而又明确地指出学生写话中的不足,这样我相信所有的学生都会喜欢阅读教师写的贴近心灵的评语的,比如“你写的春天真美,让我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你笔下的葡萄可真诱人,我的口水都流下来了。如果是我,我会这样写……,你觉得呢?”这样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写出富有个性的批语,委婉而又明确地指出学生写话中的不足,我相信所有的学生都会喜欢阅读教师写得贴近心灵的评语的。
低年级的写话应让学生多看多想多说,才能写得生动具体,富有个性。在教学中,我深深感到初学写作要从小处着眼,千万不能贪大贪长。“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只有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福前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