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2016-04-29王双凤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标如此定义阅读,也就赋予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因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如通过阅读单元导语来确定学习目标、通过阅读信息反馈来提高知识与能力、通过词句品析来感悟文章内涵等,就成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有益尝试。
一、引领学生读好单元导语把握学习重点
阅读教学中,经常会有学生对所学课文把握不准确从而造成学习效果的降低。个中原因很多,但忽略了对单元导语的识读应是之一。教材为什么要在单元教学前安排导语呢,其目的无非是作整单元最重要信息的发布者——如单元信息主题、学习要点、学习方法等,以统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并作教与学的方向引导;仅就学生的“学”来说,则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引发学习期待以及做学生朗读训练和词句积累的指引。因此,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导语并充分发掘隐含其中的有效信息,会有效帮助学生确立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以及相应的学习重点和方法等。
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导语是这样写的:“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村,繁华的都市……祖国的东西南北,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去感受祖国的美丽和富饶”。其一,导语本身非常短小,仅有的三个生字“澎”、“湃”、“饶”也有注音,学生不存在阅读的障碍;其二,导语中的排比句暗含了本组课文的主要教学内容,一经学生阅读或教师阐释和点拨就会激发起学生的阅读欲望,还可以引发学生的联想与思考,这就使导语承担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任务,进而引发学生怀着好奇和期望展开对课文的探究,从而培养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这一排比也暗示了学生本单元语言积累的重要方向。其三,导语揭示了本单元课文学习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这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来感受蕴含在字里行间的爱国热情,并懂得去搜集资料来加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读懂这些信息,学生再去阅读课文就会有的放矢。
二、利用信息反馈做好阅读指导
课标在有关阅读教学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以“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做好这一点,充分利用学生阅读过程中的阅读信息反馈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教师获取学生阅读信息的反馈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学生的个人阅读汇报、小组交流、读后感受与疑问的汇总与解答等。通过这些途径,教师大致可以了解到学生阅读的效果以及阅读中存在问题,如无法读懂与不能理解之处、似懂非懂而急需指导和明确之处等。对此,教师首要先要做的应是探寻其他学生对问题的基本认知,在其他学生的质疑、讲解与补充过程中给予必要的阅读与理解的指导。这样就会使学生的阅读得到释疑解惑,进而养成认真阅读、仔细探究的良好阅读习惯。同时,对于阅读教学中的知识性内容,如词语理解与搭配、词语连线与造句、词语分解与找寻近义词和反义词等,教师则可以通过设计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如填空或选择、师生问答或竞答、板书总结或小论文等——来提示学生加以掌握。
教师获取学生信息反馈的重要目的是具体教学目标的切实落实。虽然针对某一具体目标所采取的落实方式有所不同,但其宗旨是一定的,这就是教师要做好学生阅读的指导,进而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以达到“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辩,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的程度,自然就能实现叶圣陶先生对于语文教学的期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了。
三、引导学生通过词句品析来感悟文章内涵
与阅读教学的以“读”为目的直接相关,叶圣陶先生曾要求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善于读”。“善读”的方法固然仁者见仁,而对于重点词句的品析则是绕不过去的一点。
先说品词。阅读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一些作者为表达文章主旨或某些特定情感,往往会在行文过程中使用一些特定的词语,抓住这些词语对于学生理解文意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对多数学生来说,如果缺少教师的点拨,学生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如教学《唯一的听众》一文,文章作者在题目中使用了“唯一”一词来修饰限制“听众”。显然,这里的“听众”是指文中的“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以“唯一”作特指是来表达“我”对老教授的无限敬仰和钦佩以及老教授在“我”心中的崇高地位。显然,要引导学生理解到这一层含义,是非要认真阅读文章并通过同伴影响以及教师的有效点拨才能够达成的。
再说析句。对文章中一些重要句子的分析,同样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与情感表达。仍如前例。在“我”到小树林中练琴遇到老教授,每次练完琴“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之后,文中说“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感觉,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做设身处地认真思考,“换做是你,在备受打击之后得到了别人的鼓励,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这样学生就会意识到这是一种被人肯定的快乐。而一旦学生意识到作者表达这种来自老教授的“肯定”之乐恰恰意在于表达老教授的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也就达到了阅读的真正目的。当然,品词析句的内涵是很广泛的,并不仅限于此,要根据教学实际而应有所侧重。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的目的是明确的,这就是要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这也恰是吕叔湘先生的那句名言“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所欲表达之所在。
(作者单位:河北省安平县第一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