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图谱有效运用的研究
2016-04-29沈益嫔
作为幼儿教师,在音乐教学时通常都有这样的体会:一节音乐课下来,幼儿还是记不住歌词,也不能做到富有感情的演唱,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是3——6岁的幼儿,他们学习思维主要以形象直观为主,而我们所采取的音乐教学方式是传统枯燥的教唱,这对于幼儿来说毫无吸引力,幼儿无法将注意力始终集中在音乐学唱上。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将具有形象具体特点的图谱运用到了音乐教学中,教学效果反映良好。本文就结合我自身教学经验,对音乐教学中图谱的有效运用进行一番描述探究。
图谱,是一种视觉符号,同时也是一种教学材料,将其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可以使音乐材料变得直观化和形象化,符合幼儿的学习思维特点,它可以帮助幼儿解决无法理解歌词、记不住歌词等问题,可以帮助幼儿正确理解和掌握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同时对于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创造能力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那么,我们该如何将图谱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运用到幼儿音乐教学中呢?下面,笔者就在结合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对此问题阐述几点个人意见与看法。
一、将图谱有效运用于歌唱教学活动中,帮组幼儿理解和记忆歌词
针对幼儿记不住歌词、理解不了歌词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将图谱有效运用于歌唱教学中,这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同时也能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歌词,对歌词所表达的情绪与情感也能有准确、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比如,在学习《我和奶奶去买菜》这首歌曲时,歌词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蔬菜,如“鸡蛋圆溜溜呀,青菜绿油油呀,母鸡咯咯叫呀,鱼儿水中游呀,萝卜黄瓜西红柿,蚕豆毛豆小豌豆”这对于年纪尚小、记忆力水平还未达到成熟阶段的幼儿来说,容易产生歌词混淆、忘词等现象,于是,我就根据歌词,制作出了可视图谱(见下图)
直观形象的视觉画面,立即引起了幼儿的注意力,我让幼儿边看图谱,边听音乐,并与歌词内容一起进行讲述。这样,通过将图谱有效运用于歌唱教学活动中,将歌词内容以视觉提示的方式直观具体地展现了出来,能够帮助幼儿准确理解和记忆歌词,使幼儿连贯地演唱歌曲,也能让幼儿由衷地感受到音乐学习活动的快乐,变得喜欢音乐、热爱音乐,对于幼儿音乐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将图谱有效运用于打击乐教学中,使幼儿深刻感知和理解音乐作品
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尤其是幼儿,他们仿佛对声音有天生的敏感性,而打击乐,则可以满足幼儿的这一本能需求。在打击乐中,节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幼儿由于认知发展水平不成熟,他们常常无法准确且熟练地打出各种节奏,这时,我们就可将具有形象生动图形符号的图谱运用其中,如此,可以帮助幼儿准确把握音乐节奏,让幼儿深刻感知和理解音乐作品,同时对于幼儿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比如,在学习打击乐《郊游》这首作品时,我就给学生出示了A段图谱,引导幼儿看图谱,用身体动作去表现节奏型,如让幼儿对图谱进行观察,问幼儿“图上有什么?”“脚印和手!”“它们分别表示的是什么?”“跺脚、拍手!”“那么我们该如何用这些动作来表现节奏呢?”然后,请一名幼儿进行示范,并要求全班幼儿都对A段的节奏型进行学习,之后,再出示B段图谱,带领幼儿进行分析和学习......这样,我通过运用图谱进行打击乐教学,符合幼儿的接受能力,能够激发幼儿分析和演绎音乐作品的兴趣与动力,同时,也能帮助幼儿深刻领悟和体验音乐作品,对于幼儿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等也起到了锻炼和提高作用。
三、将图谱有效运用于音乐欣赏活动中,提高幼儿对音乐作品的感受能力
音乐欣赏活动,即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聆听来获得审美享受的一种活动,它是广大音乐教师进行音乐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同时也是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生音乐经验的有效途径。而对于幼儿而言,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加上图谱,则可以帮助幼儿克服自控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的性格缺点,可以使幼儿将注意力始终集中在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中,同时能够提高幼儿对音乐作品的感受能力,促使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获得进步与发展。
比如,在音乐欣赏《蝴蝶找花》中,为了提高幼儿对这首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能力,在图谱设计中,我画了几棵小草,每个小草中间用弧线连接,表示蝴蝶“找”的过程,最后一个小草的右边,是一朵粉红色的花朵,表示蝴蝶经过不断地飞翔、寻找,终于找到了鲜艳美丽的花朵。这样,在幼儿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出示与歌曲内容相对应的图谱,能够让幼儿以一目了然的方式对整首歌曲内容进行了解,同时,幼儿对歌曲的感知和理解程度也能得到有效增强和加深。
总之,在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将具有形象具体特点的图谱有效运用其中,以此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深刻理解和感知音乐歌曲内容,同时,也使幼儿独特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也得到有效发展和提高,进而达到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坛丘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