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2016-04-29王菁
独立学院现有的大学听说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无法实现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的目标。本文以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听说课程教学现状为例,提出了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一、引言
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英语是一门主要的课程。在大学阶段,英语学习要求学生要过四、六级,考研、考博也离不开英语,申请出国留学,英语更是作为最主要的考核方式。《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由此可见,大学英语听说课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纵观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学,由于教学模式的各种限制,英语的听说学习对于绝大多数的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还是一个薄弱环节,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二、现状分析
独立学院的涌现,旨在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基础厚、素质高、应用能力强”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但是现在,独立学院的英语听说教学难以满足社会对英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笔者所在的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以下简称“东方学院”)为例,该学院的听说课程还是以传统模式——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授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缺乏有效课堂互动。
独立学院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听力基础薄弱。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听力基础较差的学生听到难懂的听力材料,干脆就不想听,甚至放弃去听,教师和学生之间就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听说课程的授课过程变成了教师一个人的狂欢,学生一群人的孤单。课堂被动听课,课后缺乏自主学习,学生听说水平难以提高。
第二,授课方式不科学。
听说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室授课,授课方式为合班授课,两小节的听力课面向的是少则七八十,多则上百名学生。班级人数过多,上课时间有限,教师的教学无法覆盖到每一名学生,无法因材施教,就会导致授课过程中的听力部分纯粹的变成了学生听录音做题——教师纠正答案——反复放音确认的过程。而交际训练部分,好多学生羞于开口,长年积累的应试习惯导致学生学到的英语是“哑巴英语”, 教师在讲解教材上提供的交际技巧或者交际模式时,学生也只会机械的照搬模仿,并不会真正的运用变通。
第三,学校英语师资队伍相对薄弱。
英语听说课程的授课老师除了自有的专任教师,外聘教师也占了很大的比重。自有专任教师全部是青年教师,都是硕士研究生毕业。他们虽然对待教学工作态度端正,饱含激情,创新意识较强,但是教学经验匮乏,对于课程的掌控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外聘教师虽然职称较高,但是队伍流动性大,教学工作有临时性和阶段性的特点,加上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他们授课有的比较随意,有的教学观念传统,教学方法落后,授课缺乏热情,不适应独立学院的教学实际,也影响了教学效果。
第四,对于教材的运用上缺乏灵活性。
对于英语听说教学,虽然学校的授课教师按照所学教材统一备课、编写教案、制定教学日历,但是对于教材的使用上缺乏灵活性,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完成教材上的教学任务而进行授课,不注重对教材听力材料的取舍,面面俱到的以把教材从头到尾讲一遍为己任,听说课程“满堂灌”,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授课教师的教学任务压力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受到了挫伤。
第五,教学资源有限,硬件设施缺乏。
学校仅有两间语音室,而且设备陈旧,根本无法满足大学英语听说授课的要求。在现有的多媒体教室授课,教师播放听力材料时,有的教室的音频设备模糊不清,有的教室有噪音干扰,硬件设备也亟待更新。
三、改革建议
第一,教学坚持“以人为本”。
听说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真分析学生听说能力的水平,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根据学生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学习动力不尽相同等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中要创新理念,改进方法,以激励和引导为主,采用互动式教学,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听的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更快地记录更多的有效信息,在交际过程中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信息变为主动参与交际。
第二,小班授课,有效互动。
小班的授课环境能够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有利于学生参与讨论和有效互动;有利于教师关注到每一位同学,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有利于培养师生感情,让学生和老师有更多机会直接交流接触。
第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加强专任教师队伍的建设,鼓励教师总结教学经验,用心钻研教学,选派教学骨干到国内外大学进修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聘请资深教学专家,建立教学督导委员会,通过听课、座谈、检查、交流、指导等方式促进英语听说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第四,丰富教学内容。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基础,但是教学过程要注重教材教学与课外材料的有机结合,以教材为主,但不能对教材“满堂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丰富听说内容和听说形式,让大学英语视听说课教学更加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第五,改善办学条件。
“发展才是硬道理”,独立学院基本办学条件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独立学院的发展。办学条件对于以学生为中心,以实用性教学为目标的独立学院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重视并改善大学英语教学条件刻不容缓。
四、结语
随着中国逐渐走进国际化,掌握如何运用英语进行有效交流已经成为个人发展需要的必备技能。总结近几年来英语听说教学工作的经验,笔者认为,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的改革,才能把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在人才培养质量上努力造就适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英语人才。
(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