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有效的中考语文复习课堂
2016-04-29李萍
复习课是各科无法避免又很难上好的课型,想要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就要掌握行之有效的上课方法,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复习课是每个学科必的须上一种课型,小到周考、月考、期中考,大到期末考、,中考、高考。尤其是语文这个学科,它从牙牙学语开始学,学习的重要性及长久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在中考这个阶段,我们一般都会空余大半个学期,甚至用一个学期来上语文复习课,那么如何让师生把复习这个“持久战”打得既轻松又满载而归呢?这里我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知识点分一分
(一)明确要复习的知识点
我们的中考语文复习课堂一定要明确要复习的知识点,讲究技术性,做到一定考的重点讲,可能考的粗略讲,不考的坚决不讲。
分析历年的漳州中考语文试卷,不难发现题型就那些。第一题背诵默写,题目由课内要求背诵的篇目及课外要求背诵的重点诗句组成;第二题是名著阅读,由选择题和重要故事情节概括组成;第三题是综合探究,题目一般是介绍漳州的地域文化;第四题是文言文对比阅读理解,题目的设置一般是考查重点字的翻译,实词和虚词的异同,重点句子的翻译及两篇文言文的异同点.第五题是现代文阅读,包括议论文和记叙文,当然不排除说明文的考查,题目的设置也是大同小异的。第六题是作文,一般有两题可供参考,即命题或半命题和材料作文组成。所以我们在上准备中考的语文复习课时,我们就要紧紧围绕中考的题型展开训练,做到复习有的放矢。
(二)明确不同知识点的复习时间
同样的知识点在不同的阶段复习产生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各个知识点的特性而制定一套详尽的复习时间表,严格按照时间表完成复习任务。比如说背诵默写,它具有长期又零散的特点,我们必须采取反复和分散的战略。我把它安排在前三周,中间两周和最后两周。当然,并不是说这几周只复习背诵默写,而是利用零散的时间,至于这一点,在后面的课堂时间分配上会谈到。前三周主要是系统的总结要掌握的范围,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系统,做到心中有数。中间两周是为了加强巩固。最后两周是冲刺阶段,缩小范围,提高命中率,让学生胸有成竹上考场。
上面所讲述的三大题的知识点都是在每节课的固定的零散时间完成,那么接下来谈谈另一个“重头戏”,那就是阅读,包括现代文和文言文。也许很多人在复习中会把文言文的地位看得高于现代文,因为文言文是比较阅读,有一篇是课内的,而且课外的也可以通过课内的迁移而作答,再者,学生的文言文功底普遍比较弱,也有加强文言文训练的必要。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现代文虽然文章没办法原原本本见过,但是它的考点具有可预见性,答题格式具有固定性,只要充分训练,拿高分是可以做到的。而文言文,学生的底子不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飞速提升,利用这么宝贵的复习时间去做所谓的“有可能”的事就得不偿失了。所以我把现在文阅读训练安排在第四到九周,按照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顺序,每种文体利用两周的时间进行系统的训练,给学生一个量的积累过程,从而达到质的飞跃。接着花四周的时间训练文言文,只讲重点,不需面面俱到。剩下的几周就是做模拟卷,让学生从时间、题型、题量、心态等上适应考试。至于作文训练,我是从第一星期开始训练到最后一个星期,每周固定的时间完成一个主题的习作,每周提升一个要求,包括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选材、如何结尾。在不影响成文的前提下,完成当周训练目标就算完成任务。
二、学生分一分
古时候的孔子就已经提出:因材施教。我觉得在这个关键时刻的复习阶段更应该有“因材施教”的思想,我这里提出的意思不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学生在我们心中地位都一样,我只是让他们在复习课堂上目的明确地各尽其责,各取所需,让自己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三、宝贵的45分钟分一分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说得是台上的能力来之不易,是经过台下的长久磨练得来的。那么,如何在这宝贵的45分内让学生既学得轻松又学到知识呢?
我的做法是把45分钟分成固定的小单位。如5分钟,10分钟,10分钟,10分钟,5分钟,5分钟。第一个5分钟用于练字,别觉得这5分钟是浪费了,其实作用非常大,上课铃声响,学生一般很难马上进入上课状态,这5分钟的过渡一来可以让学生静下心来投入上课的状态,二来可以是学生养成练字的习惯。第一个10分钟用于小测前一天的作业,主要是按照复习计划安排背诵默写、名著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探究等内容。第二个10分钟用来评讲前一天的书面作业,我一般把阅读理解训练,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安排在这个环节。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做针对性的讲评,在利用接下来的10分钟当场完成相应的练习,接着利用5分钟时间进行讲解。剩下最后的5分钟就是为了完成我在第二大点提出的学生分一分,我把这5分钟设置为自由时间,就是老师不授课了,学生可以休息,也可以提问。因为对于要取得130分以上的学生,他们必须精益求精,他们需要这宝贵的5分钟向老师求解。而对于那些考110分左右都要努力甚至及格也要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的学生,他们认真上40分钟已经非常的不容易了,为什么不做个顺水人情,作为奖励他们上课表现良好的自由时间呢?
以上的观点只是我个人一些粗浅的看法,都是一些从这几年的教学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每一项都是经过实践证明的,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从中考成绩来看,效果很好。当然,由于个人经验不足,难免存在一些瑕疵,有待改进。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