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爱、意、趣构建幼儿园生活化环境四部曲

2016-04-29陈月能

知识文库 2016年15期

幼儿园的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我们应该重视幼儿园生活化环境的创设,给孩子一个自主的空间,这个空间必须是美的、温馨的、有序的。

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必须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使幼儿通过与环境的直接作用进行学习;幼儿教师必须鼓励幼儿积极地与环境中的物体、材料和人进行相互作用;幼儿教师必须为幼儿提供适合年龄发展和个体发展的课程。因此,我们应该将幼儿园生活化环境的建构视为一种策略,通过环境的建构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现将通过环境设计的四部曲来建构幼儿园的生活化的学习环境。

一、序曲——美:以温馨和雅致为方向设计有美感的寝室环境。

寝室的环境是幼儿园生活化环境的最直接体现,幼儿需要睡眠的时间较长,一般3~6岁的幼儿睡眠时间需要11~12小时,其中午睡约2~2.5小时,安静、舒适的睡眠空间,保证良好的睡眠条件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寝室的环境设计尤为重要。寝室环境的布置要简洁、温馨、美观;光线要柔和;空气要新鲜;温度要适宜。

寝室的装饰要简洁美观,寝室的布置应给幼儿一种温馨宁静的感觉,易于稳定小朋友情绪。寝室的光线要柔和,寝室的光线直接影响幼儿的入睡速度。寝室的光线既不能太强,影响幼儿的入睡;也不能太弱,不能像家里一样很暗,这样不方便教师的管理。为寝室配置合适的窗帘,以保证寝室的光线适宜。我们将寝室进行墙体的彩绘装饰,再搭配简单的吊饰,色彩清新、亮丽,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二、协奏曲——爱:以整洁和清新为原则设计有爱的点心桌环境。

生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其目的在于帮助幼儿从小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态度。

每一所幼儿园都有吃点心的环节,普遍的情况都是集体一起盥洗、等待、喝豆浆、吃饼干等小点心,由于孩子们的能力参差不齐,完成动作的时间差比较大,而教师要等所有的幼儿都落座,准备好了才一起分倒豆浆与饼干等小点心。看起来,每天的这些动作像是为了完成任务,孩子与孩子没有交流,老师与孩子也没什么交流。以往为了方便管理,大多数情况下,教师是希望孩子们安静地喝完豆浆吃完点心。因此,这些吃点心的环节没什么趣味性,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更是大不相同。现实生活中孩子与父母吃早点肯定会有互动交流,愉快地进餐。

因此我们创色了一个开放式的点心桌,铺上了漂亮的桌布,有精美的装饼干、豆浆的器皿,还有一瓶精美的鲜花,俨然就像是家里的温馨的餐桌一般。老师每天要做的工作就是补充好食物,使每位孩子都能吃到点心,其他所有的一切都是孩子们自己来完成。这种开放式的点心桌使孩子们更独立,因为这些所有的选择都是孩子自愿、自发的。比如我今天早餐吃得比较多,我可以少吃点,或者晚点再吃,幼儿选择的自由度与传统的集体喝豆浆相比更大了。

三、回旋曲——意:以真实和自然为背景设计有意义的活动室环境。

环境的创设要有教育意义,也就是说环境创设要紧扣主题和目标,教室环境的创设布置要体现生活化,从生活中取材,又为生活服务。

教室的格局可以通过不同家具来划分区域,如低矮的柜子,方便幼儿取放教具。幼儿可以清楚地选择自己想活动的区域,同时又方便了教师纵观全局,心中有数。教室的格局要划分安静区和热闹区,安静区会让幼儿的情绪安定下来,可以设立图书区,图书区的布置要光线柔和且充足,要有丰富的阅读书籍。热闹区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互动,可以设计表演区等,提供的材料要精致、美观,可以是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发展幼儿不同的感官能力。主题墙也是教室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仰望秋天”,正是根据当时秋天的主题,幼儿的生活正进入一个秋天的季节。为了让幼儿更深刻地感受到秋天独特的气候特点以及环境变化,布置适宜的主题墙内容。

教室里的规章制度也真实地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如“工作之约”是幼儿在学习工作中制定的,是全班孩子共同讨论出来的工作室约定,每个孩子必须做到的。为了更直观、明显的展示给孩子,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请班里的幼儿做示范榜样,并附上简单的标语,这样就形成了形象生动的工作室(区域)规定。

四、终曲——趣:以爱和自由为基础设计有情趣的小品环境。

环境的布置要符合幼儿的情趣。它包括幼儿的参与性、操作性、可玩性,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必须尊重幼儿的审美情趣,满足儿童的审美需要,独立功能的公共墙面、教室的其中一个墙面又或是整体环境中的某一个角落可设计有艳丽明快的色彩,生动活泼,富有童趣的小品环境,使幼儿在不同色彩、鲜明形象的各异的环境中体验愉悦的情趣。环境的布置也可根据节日来随时变换设计。孩子们本身就是环境的一部分,在特殊的节日,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出现,如在圣诞节时,孩子们带上了可爱的圣诞帽,就像一个个小小的圣诞老人,再在环境中加入各种圣诞元素的装扮,如此把圣诞节的气氛烘托得更加浓烈。

以上种种的生活化环境的创设都是由教师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共同创作完成的。

材料的来源分为两部分:一是幼儿园提供;二是家长提供,在家长会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发动家长们积极行动,养成随时发现美、收集美的好习惯。把各种可以利用材料都收集起来,共同创作来美化班级环境。材料的选择都是以精致美观为首要条件,然后进行合理改造。环境材料组合遵循一定的原则,如色彩搭配的原则,风格统一的原则,精致美观的原则,可操作性的原则等。

坚持“环境与教育并重”的理念,一品一物、一花一草、一景一貌皆有教育功能,从点滴做起,为孩子营造安全、卫生、明亮、温馨、舒服、美观且融入了教育目的和功能的生活化的成长环境。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奉化裘村镇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