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美、体验美创造美、表现美
2016-04-29陈文英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一些诗歌学习方面的启蒙教育,诗歌的韵律、节奏与诗的内容、感情、意境是融为一体的,诗歌教学的方法应重在朗读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诗意,在朗读中体会诗情,在朗读中欣赏诗境,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魅力,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小学教学中,诗歌教学的方法应重在朗读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诗意,在朗读中体会诗情,在朗读中欣赏诗境,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魅力,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下面谈谈我在诗歌教学中的几点尝试和做法:
一、掌握朗读技巧,理解诗意。
诗歌教学的关键是怎样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而诗歌讲究押韵、节奏及句子的对称,朗读起来,让人感受到悦耳顺畅的音韵,均匀有力的节奏,跟音乐一样优美。针对诗歌的这一特点,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读出节奏、读出重音,使学生掌握朗读技巧,在朗读中理解诗意。如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一册的古诗《鹅》,全诗四行,第一行三个字,每个字一次停顿,成为三个音节;第二、三、四行都是五个字,也是三个音节,形成对称。在教学中,我首先指导学生读准“曲”、“项”、“掌”、“波”等字音,然后指导他们正确诵读全诗。《鹅》这首诗的节奏,第二句是二二一式,第三、四句都是二一二式,还要注意重点词的重读。因此,我把全诗板书,标上生字的音,划出音节,点明重音;然后先由我范读;再让学生跟读,并明白停顿和重音;最后自由读。在反复诵读,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的同时,学生便感知到了这是一首写白鹅在水中悠闲地嬉戏的美丽画境的诗,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读诗句,按诗的停顿把每句诗分解成三个词语,理解每个词意思,特别是重要词“曲项”、“歌”、“拨”等;进而指导学生边读诗句边把所在诗句的词语意思连起来,说出全诗的意思。再让学生反复诵读。
二、把握朗读语气,体会诗情
学习古诗,学生难以把握朗读的语气。感情朗读,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诗句已了解,对诗人的情感已初步掌握之后进行。该怎样读好每句诗中的节奏、重音所在,用怎样的语气读,才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诗人的情感呢?这就需要教师心中有数,适当加以指导。如在教学《登鹳鹊楼》这首诗时,我充分利用电教手段,课前把古诗制成投影片,上课时引导学生在诗句的重音、停顿、感情升华处进行勾划,用“/”表示间隔,用“~”表示开调,用“·”表示重音。边读边标出,师生一道吟诵。这时,学生一个个便会诗兴大发,摇头晃脑,皆像古人样了。很快,学生就了解了诗意,初步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我再提醒学生注意把握朗读的语气,读出感情。如读到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时,我问他们:读到“楼”时是不是马上停呢?学生一试,都说要读长一些,而且还应该升调。这样,就把诗人那种奋发向上,永无止境的进取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好似绕梁之音,文虽尽,而意不绝!这样抓住难点把握朗读语气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训练,不但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诗人的感情,而且还会使学生的朗读能力自然而然得到长进。
三、创设朗读情境,欣赏诗境
在诗歌教学中,我注重设计多种形式,利用录音、录像等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让朗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如在教学《瀑布》一诗时,首先我采用录音范读,其次引读重点诗句,然后分小组朗读。第一小节读出瀑布先声夺人的非凡其实,全班齐读;第二小节读出诗人那种出乎意料的惊喜、惊叹之情,采用示范读、自由读、指明读的方式;第三小节由男、女分读,读出诗人赞叹、赞美的喜悦之情。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把删掉比喻句的诗与课文进行对比读。通过鲜明的对照,学生更强烈地感受到诗人作词造句的形象性、生动性和准确性,体会到诗中语言所蕴含的大自然之美。最后,让学生欣赏录像画面,配上乐曲,背诵全诗,使学生更加细腻地体会诗句蕴含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情的感染,将课文语言内涵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增强语感。
四、诗歌音乐共鸣,深化体验。
小学生正处于运用感知觉提供的信息学习的时期,在现代诗歌教学中抓住时机穿插适合的音乐,能诱发学生的感知能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不仅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感知力、记忆力、理解力会处于最佳状态。如第七册《爱我中华》,现代诗歌教学,我在学知的过程中,巧妙地插入宋祖英演唱的《爱我中华》,让学生在歌唱中感受朴素的语言,简洁的音调,深刻地反映出我国各民族的亲密团结和爱国爱家的深厚情感。第二段具有强烈的号召性和使命感,情绪激昂,充满活力,表现了中华儿女爱中华的深厚感情。
诗歌教学重在朗读指导,读出诗的韵味,读出诗的情感,熟读成诵。特别是一些经典绝句,能够让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欣赏诗境,感受诗歌的魅力,有助于学生在幼年时期美好情愫与高远精神境界的形成,其个性、创造性亦得到充分发展,从感知美、体验美上升到创造美、表现美。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上佳市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