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泰国对外汉语教学中小学零起点班的语音教学

2016-04-29吴佳

知识文库 2016年15期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音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目前,对语音教学的研究成果颇丰,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零起点班汉语课堂的特点,探讨了教师应该使用的语言形式,结合教学实际,提出初级阶段的语音教学的一些建议。

1.零起点班的汉语学习

口语教学可分为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三个阶段。而语音教学是初级阶段最最重要的部分。对于零起点的汉语学习者来说,词汇量很小甚至没有,所以语音教学要分阶段,有侧重地进行。

语音教学初级阶段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从对汉语完全陌生到逐步熟悉汉语语音,再到可以运用汉语进行简单的交际。因此,教学重点在于语音的准确性。在初步掌握声母、韵母及声韵拼读之后还需要纠音、正音,力求达到像母语表达者一样。由于受到母语语音的影响,各国汉语学习者的学习难点和偏误不同,这里选取的是泰国小学的汉语学习者出现的问题。

1.1零起点班的特点

零起点的学生一般指母语为非汉语、没有学过汉语的具有不同学习目的的各国学生。泰国学生汉语水平及对语言的敏感程度参差不齐,小学一、二、三年级普遍只能听懂“你好”“老师”“谢谢”这样简单的词语,不能进行对话。所以针对年龄在6——10岁的小学生,语音学习主要还是依靠示范和模仿的方法。首先,老师先给学生正确的示范,然后让学生模仿,根据学生的发音,老师再给以正音、纠音。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稳扎稳打,打好基础。在语音学习阶段,多次循环教学法是十分有效的。

其次,声调教学很重要。泰语和汉语一样,都是声调语言,所以学生学习声调比较容易。但是由于两种语言声调调值不同,学习起来还是存在声调不准的情况。

1.2零起点班的汉语课

对于零起点班课堂,教师采取什么语言形式,对于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及师生关系都会产生一定影响。

由于是第一堂课,教师与学生并不熟悉,需要进一步沟通。一般情况下,上课开始教师需要10分钟左右的时间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也让学生了解自己。此时选用汉语,媒介语或者学生的母语都是有课堂环境决定的。使用学生母语直截了当,但是不能保证所有的对外汉语教师都能熟练掌握赴任国语言。使用汉语和体态语会延缓课程进度,不过是绝对必要的。其次是教材问题。泰国的中小学汉语教学没有通用教材,故要求教师在第一堂课后大致测评学生汉语水平,编写适合学生的汉语教材。初级教材都有一个语音阶段,大约需要一到三周的时间。学生开始学习汉语时,首先接触汉语普通话的语音,掌握普通话语音的发音方法、发音技巧等。而汉语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韵拼合都是无意义的,即使是音节(声、韵、调的结合) ,也不一定完全对应某一种意义,就是对应某一个意义,教师也不必一一地去讲解。因而,零起点班的第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具有明显的“语音性”。尽管,语音阶段的每堂课大都具有这一特点,但由于师生之间初次见面,互不了解,无共同的交流方式,第一堂课的“语音性”尤为明显。也正因为如此,教学内容的大部分都是无意义的形式,也就是说此阶段的教学处于“非交际化”的初级阶段。但是,这些形式是形成意义的基础,必须打好基础,顺利通过语音关,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好在第一堂课,学生尚处在学习的“蜜月期”,对汉语还充满新奇,不至于感到烦躁; (3) 教师的主体性。教师的主体性是指在第一堂课中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不能自主发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看着教师的示范,模仿教师发音,跟着教师唱读。我们知道在初级阶段的教学中要遵循一条重要的原则: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这条原则是针对整个初级阶段的课堂教学的,是无数教师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也为我们的教学实践所证明是科学的。但对于初级阶段的第一堂课且教学对象为零起点的学生来说,它的教学又有自己的个性。语言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均质的,而“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这条原则对初级阶段课堂教学的每个阶段的要求也不是均等的。在学生对汉语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去要求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是不可能的,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过,我们也不否认学生在正确理解教师的意图后会积极地配合教师进行语音操练。在学生掌握了语音并且进入“句型语法”的学习阶段以后“, 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这一原则就会逐渐地体现出来。

2.小学零起点班的语音教学

汉语拼音是语音教学的基础。利用汉语拼音教发音, 一是用来记音记调。为此必须教会每一个拼音符号的发音, 同时要教会拼写规则。二是用来辨音、辨调。

小学生对于外语的敏感度和主动学习的自觉性不如成人,且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在语言学习初级阶段,不断地重复势必会使学生失去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寓教于乐,主动抓住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z h、ch、sh ”和“z、c、s”,“t”和“d ”、“b”和“p ”这几组音,泰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增音。“b/p/m/f”易读成bo_a,po_a,mo_a,fo_a。所以在拼音教学中, 可利用拼音录音带、拼音卡片等教具; 还可以利用小学生的字母歌谣, 如“反b、d , 伞把t, 一门n”、“j、q、x 真淘气, 见了鱼眼就挖去”等, 帮助记忆。当然, 在教学过程中要辅以翻译, 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

声调是汉语的特点之一, 有区别词义的作用, 但绝大多数其它语言不存在声调问题, 所以声调应作为语音教学的重点。泰语和汉语一样,是声调语言,所以泰国学生对于声调并不陌生。但是语言汉语声调的调值与泰语调值不同,依然存在声调发不准的情况。

2.1泰国学生的语音特点——声母

泰国人说汉语,不同程度地烙下了母语的印痕,形成了一种不同于其它母语背景习得者的群体发音特点。泰国学生学汉语语音的难点是那些汉语里有而泰语中无的音,这些音他们很难发出来;还有那些汉、泰语相近而又有区别的音,他们就用泰语的语音来代替,这些都是泰语对汉语的负迁移。

泰国学生在声母方面的的偏误主要集中在h、j 、q 、x、zh、ch、sh、r 。受泰语的影响,泰国学生发汉语的h 时喉音很重。实际上汉语h 的发音方法是舌根隆起和软腭靠近,形成间隙,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使气流从舌根和软腭之间摩擦而出,声带不颤动。在纠正学生时,注意让他们把舌根稍微抬高一点儿,才能发好汉语的h。因为前面学过了舌尖前音z、c 、s ,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平舌音的发音方法,教舌尖后音zh、ch、sh时,可以让学生把舌尖翘起来。因为教师在示范发音时,嘴要动,不能同时解释,可用手来帮助,用手代表舌头,用指尖的平和翘来指挥学生练习区分zh、ch、sh 和z、c 、s。经过反复练习,让学生达到舌尖的平翘自如。

2.2泰国学生的语音特点——韵母

汉语的韵母ü对泰国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含“ü”的相关韵母和音节也都比较难发。其实ü和i的发音情况大致相同,区别在于发ü时圆唇,发i时展唇。可以用汉语的i 带ü,因为i 与ü舌位相同,先发i 再把展开的嘴角撮起来,舌位保持不动,ü就发好了。发好ü后再练习含ü的韵母üe 、üan 、ün ,最后结合声母练习音节。卷舌音er 是学生的一大难点,其偏误形式主要是没有卷舌过程,完全发成央元音或者前元音

[ e ] ,或者开口度太大听起来像儿化韵[ ar ] 。在这里我们顺便说一下儿化韵。泰国学生的儿化韵偏误也比较普遍,主要问题也有两个:一个是和原来的韵母结合得不好,听上去像两个音节;另外是发得不自然。就教育的经济性原则而言,笔者认为没必要要求每位泰国学生准确掌握儿化韵的所有发音,因为这个要求即使对于中国南方方言区的人来说都不易达到。教会学生一些常用或者有区别意义作用的儿化韵就可以了。

2.3泰国学生的语音特点——声调

泰语也是声调语言,而且有5 个声调,所以,声调对泰国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中国人的音高变化范围比较大,泰国人的音高变化范围比较小。泰国学生的声调偏误主要表现在第一声不够高,第二声起调的高度找不准,第三声不饱满,第四声降得不够低。因为汉语的第一声是高平调[55 ] ,而泰语的第一声是中平调[33 ] ,有的学生可能误以为是一样的,直接用泰语的第一声来对应汉语第一声。

在声调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手口相佐法”,每读一个声调就用手划一次调号。阴平手抬得高高的划横线;阳平手往上扬,因为阳平是中升调,关键是找到声调音高的中间位置,然后提升表示是升调;上声划曲线,单音节练习时一定要学生发饱满到位;去声手从高处劈下来,要从最高降到最低。反复练习,让学生摆脱母语的干扰,有助于声调的正确掌握。

3.结语

总之,要想提高对泰汉语语音教学的效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教师自己要有比较过硬的汉语语音基本功,要有比较强的听音、辨音、纠音能力。让学生通过图解了解拼音的实际发音,或通过语音比较软件来使学生的发音逐步接近标准汉语读音。初级阶段的语音教学要重视,中高级阶段也不能放松,使语音学习贯穿汉语学习的始终。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保持清醒的课堂语言意识,应具有较强的自我监控能力,有效地调控语言信息输出的内容和形式,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调整课堂语言节奏,选择适当的词语和句式,遵循一定的课堂语言组织原则,采取相应的语言策略,配合适当的体态语和其他辅助教学手段,使课堂语言达到最优化的状态。

(作者单位:四川民办天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