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性

2016-04-29姚巧芳

知识文库 2016年15期

一、现状分析

初中地理虽然已经纳入了初二会考的科目,学生也知道这个科目的成绩算入中考的等级,但是对这个科目还是存在偏见,认为是副科,不需要做太多的学习,有些家长也存在误区,认为是副科,可想而知在初中,地理这个科目的地位如何,事实上,初中地理不仅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而且是对学生生活实实在在有用的科目,所以有必要引导学生学好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充分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创设合适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变成“想要学”甚至“主动学”,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地理课堂的有效性:

1.运用影视剧资源来挖掘地理知识,让地理有情有趣

看电视是学生日常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许多电视节目如早期中央电视台播放的《面对面》、《幸运52》、《科学探索》等,都给我们带来的丰富的地理知识,,还有最近流行的综艺节目《花儿与少年》、《花样姐姐》、《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等也都具有很丰富的地理价值,比如在讲《欧洲西部》这节课,笔者就用《花儿与少年》欧洲的那期节目预告作为导入,并且贯穿整个课堂,从节目中“衣食住行”四个角度碰到的问题来探讨欧洲气候、农业、旅游业、交通运输业,整堂课下来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既贴合初中生的心理,又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达成。又如在讲《南水北调》时,用了爸爸去哪儿的两个主人公,一步步设置聊天内容,并提出疑惑,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不知道这个综艺节目背后还可以学到这么多的内容,非常的开心,并且有成就感,以致后来要求一周一次主题演讲:影视资源背后的地理知识。

2.利用生活中的热点,让地理接地气

七年级的地理中有些知识点专业性较强又比较枯燥的情况,学生的听课效率和积极性非常受打击,比如在讲《天气和气候》这节课时,很多老师都用天气预报作为导入,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激发作用,于是笔者用一个最近朋友圈流行的小段子作为导入:

话说,前几天晋江的天气是酱紫的。

天气好得让人振奋,天热得让人想哭,快告诉我,这真的只是春天而已!

这才4月份啊,感觉都是大夏天的节奏!原本以为夏天就这么来了,但是,看到这个天气预报,我们碉堡了:

晋江,这是一座神奇的城市:一座T恤、毛衣随机穿的城市,无与伦比的碉堡气质!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有的人一辈子体会不到四季轮转,多数人需要一年!

在晋江!一切皆有可能——一年四季全体验只需两天!!

生活在晋江,有一种任性叫:人家四季如春,我们春如四季!

上课的那段时间,到处都是这样的段子内容,学生看到这个内容,一下就都吸引过来了,笔者趁热打铁,又设置了这样的问题:

①从这段材料中你能得出天气具备什么特征?

②有没有可能一天之内发生四季的变化?

③根据上一题的回答,你能得出气候具备什么特征?

④这种天气变化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四个问题层层递进,思维梯度明显,既照顾了一般水平的学生,又让水平较高的学生有了思考空间,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具有启发作用也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后来笔者经过反思,这段材料还可以当作是常见天气系统及农业区位的导入的素材。只要我们多去留意,生活中处处是地理。

3.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让地理有知有味

近年来,问题情景的设置被广泛地用于地理课堂教学,情境教学是否有效也被作为评价地理教学效果的一种标准之一。地理情景设置有别于一般提问,也有别于设计地理习题。地理问题情景是指学生与所设置之地理问题思维上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类型,它的作用在于学生在探究问题之前有没有充分调动了积极性,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是否有适度的深度和成就感。

情境的设置可以有多种方面,除前面讲的用影视资源和生活热点来创设情境,还可以用游戏情境,比如小游戏QQ农场,就可以用来探究当地的农业,又如大家一起来找茬,可以用在西亚与中东甚至是更多不同区域的区分上。还可以用自助餐的游戏让学生做课堂习题或者要探究的问题;还可以用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美国的教育家玻利亚说过“学生学习任何东西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实践情境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利用实验为载体,诱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比如在讲经纬网时让学生用乒乓球自制地球,在讲等高线地图是让学生用报纸制作模型,在讲地图时让学生绘制学校平面图,学习比例尺的选择,学习图例和注记的标注。

4.与多学科相互融合,让地理综合又大气

地理作为一门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学科,它把两类科学的许多知识有机地融合在自身,可谓包罗万象,异彩纷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正是地理学科的写照。可见地理涉及的面很广,因此和很多学科都有交叉的联系:

4.1与语文学科的联系

语文古代诗词中很多与地理原理有关,如在讲季风气候时,引用诗句“春风不度玉门关”,引导学生思考春风指什么?为什么不度玉门关?类似的还有很多,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坐地日行八万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等,均可以从地理的角度去分析这些诗词。

4.2与历史学科的联系

历史上的很多典故,可以借助地理知识来解释,比如’“诸葛亮草船借箭”,诸葛亮怎么会知道当天晚上水上会有大雾呢?原来,他善于观察天气变化,经过对天象的仔细推算,得出当天晚上水面上有会大雾的结论。就是这样,诸葛亮运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从敌军那里弄来了十万支箭。其中的地理原理就是:滚滚长江东逝水--长江水水流方向向东,风向向东--了解风向和水流方向,因此船受箭归来才会顺风顺水。这就是神机妙算的真正知识与理论基础。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在一些抗战剧中,每逢作战,基本都会看具体的地形模型,从而说明地形地势的重要性。

4.3与政治学科的练习

地理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时政性,一些时政热点也是一些要点。比如在讲“西亚”时,就从当下的新闻报道入手,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西亚成为热点?其中包含的地理原理是:位于五海三洲的交通位置,石油资源丰富,水资源匮乏,宗教冲突。又如在讲“西北地区”时就可以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一路一带”练习上,从而深挖其背后的地理原理。

综上所述,只是笔者从一些常见的角度去分析得出的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而教无定法,学也无定法,教师可以从多角度去因材施教,把教材的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融为一体,增强学生探究地理知识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地理课堂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福建晋江市紫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