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
2016-04-29王伟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对于21世纪的学生,老师的任务不再单单的只是教学,解惑这么简单了。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自主、主动,解放课堂氛围,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积极求索的欲望。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应该考虑从教学思维、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进行全方位的转变。其中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
传统的教学告诉我们,教师的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填压式的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这种教学方式往往会打压学生们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思维,丧失学生们积极求索的欲望。而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会大大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那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实现师生双方的协同发展呢?这就需要老师们在教学和备课上多下一些功夫。除此之外,还要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主导地位,来帮助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效率。下面我就围绕如何进行合作性学习的数学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精心导入,加强师生互动
创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应该采用自主与互动的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法设法的创设情境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一个平台,为教学的互动创造有利条件。因此,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来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地去学习。
课堂导入是一门教学艺术,如果运用成功,可以马上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为一整堂课起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在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这一点,在上课之前找到一个很好的导入点,比如:生活中的一个小例子、一个故事等。以这样的开头,可以大大的抓住学生们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们的兴趣,使他们更加愿意自主的学习下去。同时,这样也会加大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机会,在互相交流的情况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们的探索欲望。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学生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来进行导入。在教学过程中善用提问来激发引导学生的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善于思考,善于互动讨论的好习惯。
二.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参与互动
作为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讲课的语言上要幽默风趣。这样的语言环境会让学生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讲课时,老师可以运用一些比喻或对比,如果运用恰当的话,对所描述的事情会更加形象生动。总而言之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散发着无穷的艺术魅力,既给学生讲解了数学的知识内容,又给他们带来愉悦的心情,整个课堂教学都是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进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就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上一定要多注意让学生多多参与互动和讨论。比如:提问,课堂讨论,作业训练等等。学习的一个过程无非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想尽方法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出发,创造一些问题情境。在讲课过程中从学生们的好奇心理做出发点,创设一些具有悬疑性的问题情境。在课堂上,每当遇到一个学生有不同意见的点的时候,老师便可以抓住机会,让学生们积极的参与讨论,并派代表总结观点,发表言论。共同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当这堂课讲完的时候,可以整体的带着学生们回顾一遍,在回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们的印象。另外也要在课程的末尾留一些小问题给学生,让学生们主动的去思考探索,从而获得新知识。
三.课后多与学生互动交流
要想培养学生的兴趣,在课间或是放学之后可以多和学生交流。多了解一下学生们的想法,关注一下他们的兴趣点。这样会更好的建立师生关系,帮助更多的同学,使同学信任老师,喜欢老师,从而也就喜欢老师讲的课,在教学中也会发挥最佳效果。另外,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也会知道学生在哪个问题上不懂,还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帮学生们补回一下知识。从而让学生更加有自信。
总之,合作学习的数学课程是需要教师精新设计的。只有将问题的导入点做的恰当合理。并且在课堂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多与学生们互动,一起探讨,在学习中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安徽省霍邱县第一中学)